顾天一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磺脲类受体1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血清磺脲类受体1(SUR1)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2015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91例aSAH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术前血清SUR1表达,将所有患者依据术前血清SUR1表达中位数分为SUR1低表达组(46例)、SUR1高表达组(45例);术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aSAH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预后不良组(14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SUR1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患者血清SUR1表达与NIHSS评分相关性;采用COX模型分析aSAH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高血压史患者比例、糖尿病史患者比例、术前NIHSS评分、手术时机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aSAH患者血清SUR1表达较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SAH患者血清SUR1表达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NIHSS评分≥15分、手术时机3~7 d、SUR1高表达均是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SUR1可能参与中老年aSAH的发生及病情演变,有可能成为评估aSAH病情的血清学指标及治疗靶点。
- 顾天一杨其国金波
- 关键词:中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
- 小骨窗开颅术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与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9例。A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B组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83.7%(41/49),明显高于B组的65.3%(32/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远期良好率为55.1%(27/49),明显高于B组的26.5%(13/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颅骨钻孔引流术。
- 夏海全姜昊荣顾天一杨其国
- 关键词:脑出血小骨窗开颅术颅骨钻孔引流术
-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4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9.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脑脊液漏,手术次数超过2次,手术时间超过3h,白蛋白<25g/L,GCS评分低于8分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需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方案。
- 姜昊荣顾天一夏海全
- 关键词:颅脑外伤
-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8年2月-2012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气管切开术患者210例,分析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GCS评分、卧床时间、气管切开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吸痰、留置胃管、使用呼吸机)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 210例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56例,感染率为26.7%;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在年龄≥50岁者为35.1%,显著高于<50岁者的17.2%;有吸烟史者为41.6%,显著高于无吸烟史者的15.7%;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37.3%,显著高于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21.7%;有合并症者为36.9%,显著高于无合并症者的22.1%;GCS评分<7分者42.9%,显著高于≥7分者的18.6%;卧床时间≥10d者为32.1%,显著高于<10d者的17.1%;气管切开时间≥5d者35.3%,显著高于<5d者的20.8%;有吸痰者为36.8%,显著高于无吸痰者的18.3%;有侵入性操作者肺部感染率为32.3%,显著高于无侵入性操作者的9.2%;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昏迷程度、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及吸烟史是颅内血肿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 夏海全孙杰姜昊荣顾天一
-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清除术肺部感染
- 高钠血症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钠血症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30例,测定血钠值,记录高钠血症发生率、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所有颅脑损伤患者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为27.2%(117/430),且以脑栓塞致颅脑损伤者发生率居多;高钠血症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高钠血症者;高钠血症纠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未纠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发生率较高,及时纠正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因此颅脑损伤后应密切关注血钠值,预防高钠血症的发生,一旦发病,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 顾兴生顾天一周丽陈佳楠王曙光
-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钠血症预后死亡率
- 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微创脑外科血肿清除术;对照组60例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治疗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2周后血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开颅术,两者安全性相当,值得推广。
- 顾天一姜昊荣夏海全
- 关键词:脑外科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微创手术
-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重症脑外伤运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效果。方法:从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重症脑损伤病例136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6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实验组:68例,实施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统计组间术后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据GOS评分,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比率为66.17%,轻度残疾比率为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5%及11.76%,且实验组患者中度残疾比率4.4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1%,脑死亡及死亡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效果较为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尝试在临床上应用。
- 顾天一姜昊荣夏海全
- 关键词:颅脑外伤并发症
- 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高龄脑出血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在治疗高龄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高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高龄脑出血患者采用机械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0例,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脏器功能支持、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白蛋白10g,2次,d,在加用白蛋白后静脉推注呋塞米20mg,连续应用10d。对两组患者人院时及治疗7、14d后的动脉血乳酸、静脉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治疗第14天的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人院时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7、14d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56±0.63)、(1.98±0.65)mmol/L,均高于观察组的(1.91±0.70)、(1.28±0.6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7、14d后静脉血清CRP水平分别为(120.02±40.65)、(48.75±30.11)mg/L,均高于观察组的(60.52±30.83)、(13.45±6.0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14天的病死率为22.73%(25/110),高于观察组的13.33%(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呋塞米可减轻高龄脑出血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病死率,疗效与安全性显著,有望成为高龄脑出血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
- 姜昊荣顾天一夏海全
- 关键词:脑出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白蛋白类呋塞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