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嘉亮 作品数:8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门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8-羟基脱氧鸟苷酸检测在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8-羟基脱氧鸟苷酸的含量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1型糖尿病患者39例、2型糖尿病患者41例、正常对照组45例进行24 h尿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8-Ohd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高血糖状态下或血糖的急性波动使糖尿病患者发生氧化应激,导致DNA的损伤,从而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郭翼华 项嘉亮 王小朝关键词:糖尿病 8-羟基脱氧鸟苷酸 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对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及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胶体金标记的抗降钙素的单克隆抗体和非特异性抗抗体检测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通过检测38例休克患者PCT的含量和作血培养检查,再进行检测结果对比。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PCT含量均大于5.0ng/ml。结论PCT的检测对细菌性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郭翼华 项嘉亮 陈荣策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 感染性休克 休克患者 胶体金标记 细菌性感染 非特异性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究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28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与记录NHFTR的发生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输血成分的NHFT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7例患者发生NHFTR,其中11例为首次受血者,16例为多次受血者,供血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等均与NHFTR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次受血者发生NHFTR的概率略高于首次受血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TR的发生率较高,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血液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并有效预防NHFTR。 项嘉亮 黄伟刚 赖金养关键词:发热反应 输血反应 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相应处置措施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疑难配血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临床输血问题。方法以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疑难配血(抗体筛选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查资料,总结分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100例临床疑难配血中,抗体筛选阳性占93.00%,其中以同种抗体、自身温抗体为主,分别占52.00%、27.00%。54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中Rh单一抗体占68.52%,Rh联合抗体占9.26%。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血型不符或亚型,占5.00%,而血型不符或亚型是ABO血型亚型、骨髓移植、近期输血影响血型等多种因素综合或单一影响的结果。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需严格行抗体鉴定,建议根据疑难配血情况侧重的选择交叉配血方法及适宜的血液制品,以科学、有效的解决输血问题。 项嘉亮 黄伟刚 陈炎添关键词:疑难配血 不规则抗体 肺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表达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MPP)患儿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表达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江门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MPP病例38例(MPP组),另选择非MP患儿28例为非MP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不同辅助性T细胞亚群相关的细胞因子(INF-γ、IL-4及IL-17)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ELISA法检测MPP组患儿血清INF-γ为(60.93±17.88)ng/L,IL-4为(67.67±14.69)ng/L、IL-17为(72.64±33.80)ng/L,与对照组和非MP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PP组IL-4/IFN-γ比值为1.21±0.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肺炎患儿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临床上检查该类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检测患儿病情进展以及治的效果,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斌华 黄勇帆 项嘉亮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 TH细胞 细胞因子 ABO血型抗原体减弱与配血输血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ABO血型抗原减弱与配血输血的关系,以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43例,记录诊断及输血情况。同样分原同一年限间血型抗原正常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后Hb的增加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共计43例,其中ANLL31例,占72.1%;MDS7例占16.3%;CML急变2例,占4.7%;MF3例,占7.0%,与正常患者40名进行对照。两组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近似,输血后血铅增加值P>0.05。结论 ABO血型抗原减弱在临床中较常见,一般随疾病缓解,减弱的血型抗原可逐步恢复正常。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项嘉亮 郭翼华 陈炎添 谢东德关键词:ABO血型 抗原 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冷沉淀、红细胞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冷沉淀、红细胞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需大量输血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24h内输注血浆、冷沉淀、红细胞比例分为3组,高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中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和低比例组28例(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变化、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死亡率。结果低比例组、中比例组、高比例组输血24 h后FIB均显著低于输血前,低比例组输血后24 h FIB为(1.28±0.31)g/L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T、APTT、TT分别为(18.76±5.34)s、(42.39±7.59)s、(38.06±6.18)s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比例组、中比例组输血24 h后PLT为(67.52±43.69)×109、(89.68±42.54)×109显著低于治疗前,中比例组、高比例组输血24 h PLT分别为(89.68±42.54)×109、(96.63±52.10)×109均显著高于低比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期间可按照血浆/冷沉淀/红细胞≥1:1:1输注比例行输血治疗,降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 项嘉亮 黄伟刚 陈炎添关键词:大量输血 红细胞 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的比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江门市人民医院输血科120例接受输血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方法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凝聚胺法在不同抗体交叉配血方法中灵敏度明显高于抗人球蛋白法、胶体促凝剂法,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法检测不完全抗体敏感性较高,操作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项嘉亮 黄伟刚 赖金养关键词:不完全抗体 交叉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