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认知功能障碍
  • 2篇血管性认知功...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认知功...
  • 1篇血性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研究
  • 1篇认知功能损害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痴呆

机构

  • 3篇柳州医学高等...

作者

  • 3篇覃莲
  • 3篇廖宝共
  • 3篇韦菁
  • 3篇毛珍芳
  • 3篇黄进瑜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2006年11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认知正常62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58例,研究两组人口学特征、中风危险因子、血清学、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头颅CT和(或)MRI影像学等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年龄、心脏病、高血糖、左侧大脑半球病变、颞叶病变、病灶大小、静息病灶数、脑萎缩、脑白质疏松、BI评分、丘脑病变及陈旧病灶数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P<0.05,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急性期高血糖、年龄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相关,OR值(95%CI)分别为8.32(8.32~24.50)、6.39(2.46~16.62)、2.54(1.03~6.25)、1.53(1.05~2.23)、1.12(1.05~1.20)。结论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高血糖、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影像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以下简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55例,依据智能评估结果分: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CIND)组及血管性痴呆(VD)组;分别行生化、胸片、心电图、头颅CT/MRI检查及相关神经心理量表检查。结果:卒中后有认知功能损害者呈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管性危险因子、卒中次数、内科并发症比认知正常组增多(P<0.05,P<0.01),影像显示左侧病灶,病灶大小、脑萎缩、脑白质病变、陈旧/静息病灶数目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急性期及3个月后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管性危险因子在卒中后认知障碍者更普遍,陈旧病灶/静息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是卒中后3个月发生痴呆的强烈预测因子。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
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亚临床卒中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05-02~2006-12我科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9例,依据卒中后3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及相应的诊断标准分为认知正常对照组、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收集人口学特征、卒中危险因子、血清学、胸片、心电图、神经心理量表等,详细记录各患者头颅CT/MRI检查结果。3个月后复检。结果认知功能损害组呈现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大脑半球病灶、病灶大小、亚临床卒中病灶数目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亚临床卒中数目是认知损害的危险因子。结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高龄、低文化水平、血糖水平、左侧半球病灶及病灶大小相关,亚临床卒中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强烈预测因子。
覃莲黄进瑜廖宝共毛珍芳韦菁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