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沛泉

作品数:51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恶性疟
  • 30篇原虫
  • 30篇疟原虫
  • 23篇疟疾
  • 23篇恶性疟原虫
  • 20篇青蒿
  • 16篇青蒿素
  • 11篇抗疟
  • 10篇哌喹
  • 8篇双氢青蒿素
  • 7篇青蒿琥酯
  • 7篇氯喹
  • 6篇磷酸
  • 6篇磷酸哌喹
  • 5篇氯喹抗性
  • 5篇抗疟药
  • 5篇基因分型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新药

机构

  • 44篇广州中医药大...
  • 10篇广东药学院
  • 6篇广州中医学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海南省热带病...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州市医药职...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海南省第三人...

作者

  • 50篇陈沛泉
  • 22篇符林春
  • 21篇李国桥
  • 17篇郭兴伯
  • 14篇简华香
  • 10篇宋健平
  • 10篇江钢锋
  • 9篇王新华
  • 5篇欧凤珍
  • 5篇焦岫卿
  • 5篇张美义
  • 4篇黄小桃
  • 4篇宓穗卿
  • 4篇李广谦
  • 4篇高岩
  • 4篇宋杰
  • 4篇王宁生
  • 4篇刘昌辉
  • 3篇符崇威
  • 3篇徐颖

传媒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广州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光明中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0
  • 6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肺祛瘀汤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寻找有效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通过观察病毒感染细胞所致的细胞病变(CPE)来评价药物在体外实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结果显示清肺祛瘀汤50%药物毒性浓度(TC50)为220mg/mL,在最大无毒浓度62.5mg/mL可以完全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
杨京华刘妮刘政陈沛泉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
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恶性疟原虫及混合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6
1999年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设计并合成两对针对恶性疟原虫(P.f.)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基因特异的引物,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恶性疟原虫SSUrRNA基因特定片段。利用该系统诊断云南及海南疟疾患者血样,并随机选取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恶性疟原虫模板均扩增出长度为205bp的特定基因片段,经T-载体克隆测序与恶性疟原虫SSUrRNA特定基因片段序列完全符合。该系统特异性强,除恶性疟原虫外,间日疟原虫(P.v.)、三日疟原虫(P.m.)、卵形疟原虫(P.o.)、正常人血DNA样本及空白对照均无此扩增带出现。该系统检测原虫的敏感度为1.5个原虫/μl,大大高于常规镜检。61份P.f.镜检阳性标本在进行PCR检测时亦均呈阳性,同时联合应用套式PCR扩增间日疟原虫SSUrRNA特定基因片段的检测系统,发现61例恶性疟病人中23例是P.f.和P.v.混合感染。该检测系统具有特异、敏感、稳定、简便的特点,对疟疾的诊断。
诸欣平刘强周蕾姜洪杰牛春陈沛泉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PCR疟疾
青蒿琥酯片治疗恶性疟的剂量再探索被引量:14
1998年
为探索青蒿琥酯治疗恶性疟的最佳剂量和疗程,本研究在中国海南岛抗性恶性疟流行地区,采用青蒿琥酯片5d疗程总量600mg和7d疗程总量800mg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疾,进行开放性随机比较。每组治疗50例,全部病例住院28d观察原虫复燃情况。结果: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均被迅速控制。5d疗程组和7d疗程组退热时间分别为(24.0±13.6)h和(20.0±10.1)h,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61.7±21.1)h和(55.8±15.8)h,两组无显著性差异。28d内原虫复燃率7d组为4.2%(2/48),5d组为19.1%(9/47),治愈率分别为95.8%和80.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5.21,P<0.01),表明7d疗程可使复燃率明显下降。两组皆未见临床不良反应。提示青蒿琥酯7d疗程总量800mg是一个高治愈率的给药方案,可作为标准疗程剂量。
符林春李广谦郭兴伯王新华陈沛泉简华香李国桥
关键词:疟疾药物疗法青蒿素青蒿琥酯
复方萘酚喹对伯氏疟原虫ANKA株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为观察复方萘酚喹及其各单药 (磷酸萘酚哇、双氢青蒿素、甲氧苄啶 )对伯氏疟原虫ANKA株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 ,将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小鼠分别以复方萘酚喹 2 6 0mg·kg- 1·d- 1× 1d (内含磷酸萘酚喹 149mg、双氢青蒿素 37mg、甲氧苄啶 74mg) ,磷酸萘酚喹 149mg·kg- 1·d- 1× 1d ,双氢青蒿素 180mg·kg- 1·d- 1× 1d和甲氧苄啶 1152mg·kg- 1·d- 1× 1d灌胃给药。给药后 1、 2、 4、 8、 12和 2 4h ,采血作标本 ,经包埋 ,切片 ,染色后 ,用电镜镜检。结果 :复方萘酚喹于给药 2h后多数晚期滋养体出现质膜肿胀、破裂 ,有的呈空腔状 ;食物泡膜肿胀 ;线粒体膜肿胀、分层、剥离 ;色素颗粒变形。给药 4h后进一步加剧。 8h后小部分晚期滋养体结构已经融化崩解 ,内容物结构模糊。 12h后绝大多数晚期滋养体结构已完全破坏或消失。结论 :复方萘酚喹对伯氏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较其组分中各单药起效更快、力度更强和作用相对彻底。
袁捷陈沛泉杜巧云李国桥陈林雷娓娓杨冬娣
关键词:疟疾药物疗法超微结构
双氢青蒿素两个复方治疗恶性疟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比较双氢青蒿素的两个复方—Artekin与Artekin(T)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治 60例无并发症恶性疟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3 0例 ,采用 2d4次给药 ,成人总量 8片的方案 ,观察治愈率、平均原虫转阴时间、退热时间和副作用。 结果 Artekin组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 (5 6 7± 16 3 )h ,Artekin(T)组为 (5 8 4±18 6)h ;平均退热时间Artekin组为 (2 0 2± 1 3 )h ,Artekin(T)组为 (2 2 8± 1 1)h ;随访 2 8d ,两组均有 1例复燃 ,Artekin组和Artekin(T)组治愈率均为 96 7%。两组患者对两复方均有很好的耐受性 ,恶心、腹痛等症状均轻微。 结论 本试验初步显示双氢青蒿素复方高效、速效、低毒等优点。
徐颖欧凤珍陈沛泉宋建平符林春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恶性疟
双氢青蒿素对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杀灭作用被引量:1
1998年
为观察双氢青蒿素对间日疟原虫配子体的作用,在疟区以双氢青蒿素治疗了带配子体的间日疟患者9例,定时取血涂片观察血液中疟原虫的变化,并以大劣按蚊为媒介,观察配子体感染性有无变化。结果服药后原虫无性体和配子体密度均迅速下降,8hr后配子体全部失去感染性。
陈沛泉李广谦郭兴伯
关键词:疟原虫青蒿素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相关基因Pfmdr1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fmdr1基因中的关键性点突变是否与海南株恶性疟原虫产生氯喹抗性有关。方法采用套式PCR法分别扩增Pfmdr1基因中含有第86位和1246位氨基酸的多态性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观察是否存在突变位点。结果45个样本中,Pfmdr1基因第86位氨基酸均未发生点突变,即86位密码子是Asn而非突变型的Tyr;Pfmdr1基因发生D1246Y突变的样本有3个,其中1个是抗性株,2个为敏感株。结论我国海南株恶性疟原虫产生氯喹抗性与Pfmdr1基因的多态性无显著关系。
宋杰江钢锋陈沛泉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相关基因pfcrt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恶性疟原虫产生氯喹抗性是否与pfcrt基因中的关键性点突变有关。方法对45份采自海南省恶性疟患者血样,采用套式PCR法分别扩增pfcrt基因中含有第76位和220位氨基酸的多态性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观察是否存在突变位点。结果45个样本中,pfcrt基因发生K76T点突变的样本有28个,其中20个是抗性株,8个是敏感株;全部样本的pfcrt基因第220位氨基酸均发生A220S点突变。结论我国海南株恶性疟原虫产生氯喹抗性与发生在pfcrt基因中的K76T点突变有一定的关联。
宋杰江钢锋陈沛泉
关键词:疟原虫恶性氯喹抗性
7-氯-4-[4’-(7”-氯喹-4”-基)哌嗪-1’-基]喹啉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磷酸哌喹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之一,其名称为7-氯-4-[4’-(7”-氯喹-4”-基)哌嗪-1’-基]喹啉,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化合物具有抑制疟原虫裂殖体发育和恶性疟原虫生长的作...
宓穗卿刘昌辉陈沛泉黄小桃王宁生
文献传递
双氢青蒿素对恶性疟原虫有性生殖期的影响被引量:8
1999年
18 例带配子体的恶性疟患者随机分为2 组: 双氢青蒿素组10 例, 口服5 d 疗程总量360 mg ; 奎宁组8 例, 口服7 d 疗程总量10 500 mg 。全部患者每天涂血片计算配子体密度, 于给药当天(D0) , 药后4 、7 、10 、14 、21 和28 d (D4 、D7 、D10 、D14 、D21 、和D28) 取血作大劣按蚊感染试验。患者血中配子体转阴时间, 双氢青蒿素组为21 .8 ±5 .2 d ; 奎宁组为31 .5 ±8 .7 d 。按蚊感染试验结果: 双氢青蒿素组有4 例在D0D4 、D7 、D10 、D14 均未能感染按蚊; 其余6 例于D0 、D4 、D7 、D10 、D14 、D21 按蚊感染阳性例数为6/6 、6/6 、6/6 、2/6 、0/6 和0/6 。奎宁组D0 、D4 、D7 、D10 、D14 、D21 和D28 按蚊感染阳性例数为4/8 、8/8 、8/8 、8/8 、8/8 、2/8 和0/8 。这表明双氢青蒿素5 d 总量360 mg 对恶性疟原虫有性生殖期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生理上未成熟的配子体, 可中断其发育。
陈沛泉郭兴伯李广谦王新华范梨盛王炳西简华香符林春李国桥
关键词:青蒿素青蒿琥酯疟疾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