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李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姜黄素对Ⅱ相酶GST及NQO酶活性的诱导及其机制(英文)被引量:20
- 2007年
- 研究姜黄素对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活性的影响及其诱导机制。用光谱法检测细胞GST酶和NQO酶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rf2在胞浆与胞核的分布;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检测Nrf2与Ⅱ相酶基因抗氧化反应序列(ARE)结合活性。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0~30μmol.L-1)刺激结肠腺癌HT-29细胞后,能显著诱导GST酶及NQO酶活性的增加,同时能迅速提高细胞内GSH的含量;蛋白印迹和凝胶电泳迁移率结果显示,姜黄素诱导细胞核内转录因子Nrf2积聚,Nrf2-ARE的结合活性增加。姜黄素诱导的Ⅱ相酶GST酶及NQO酶活性增加与促进转录因子Nrf2由胞浆向胞核发生转位分布和增强Nrf2-ARE结合活性有关。
- 叶社房侯振清钟李明张其清
- 关键词:姜黄素NRF2化学预防
- 多壁碳纳米管致细胞氧化应激效应及细胞适应性机理
- 目前,随着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日益拓展,纳米材料的负面生物效应即生物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纳米科技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细胞及分子水平进行的纳米物质生物效应及毒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纳米材料暴露下对细胞毒性、凋亡...
- 钟李明
-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材料生物效应毒理学
- 文献传递
- 多壁碳纳米管诱导A549细胞氧化应激与去极化线粒体膜电位被引量:7
- 2009年
- 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为模型细胞,探讨多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效应及其机制.A549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0-300μg/mL)的多壁碳纳米管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用活性氧(ROS)敏感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用荧光探针JC-1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敏感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可引起A549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ROS过量产生以及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效应;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的A549细胞内ROS的产生.多壁碳纳米管处理A549细胞2h后,诱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多壁碳纳米管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的同时伴有适应性应激蛋白HO-1的上调表达.结果表明,细胞氧化应激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可能是多壁碳纳米管诱导A549细胞毒性效应的重要机制.
- 叶社房钟李明吴艺晖张其清
-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线粒体膜电位氧化应激血红素氧合酶-1
- 植入式丝裂霉素控释膜剂的抑瘤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植入式丝裂霉素(mitomycin C-loaded collagen,MMC)控释膜剂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将0.06、0.12、0.18 mg三种不同剂量的MMC控释膜剂植入荷人肝癌裸小鼠皮下移植瘤内,并与用相同剂量的瘤内注射、腹腔注射及对照组比较,观察其抑瘤作用。结果:0.18 mg MMC瘤内植入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及0.06 nag MMC瘤内植入组(P<0.05);0.18 mg MMC控释膜剂瘤内植入组抑瘤率也明显高于0.18 mg MMC腹腔注射组(P<0.01)。结论:植入式MMC控释膜剂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药物新剂型。
- 侯振清刘洋叶社房王衍戈王倩钟李明金利华张其清
- 关键词:肝细胞丝裂霉素肿瘤移植小鼠
- Nrf2/ARE在化学防癌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9
- 2007年
- 化学致癌过程是涉及启动、促进和进展等多阶段的复杂过程。癌症的化学预防是应用天然的或合成的化学物质,以阻断、抑制或其癌变过程,从而达到预防肿瘤的目的。化学致癌物的体内生物转化依靠肝脏的Ⅰ相和Ⅱ相代谢相酶来完成。作为对化学预防剂的应答反应,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家族成员转录因子Nrf2首先从胞质蛋白Keap1上解离,然后发生核内转位,与Ⅱ相代谢酶基因上游的抗氧化反应元件结合诱导Ⅱ相代谢酶基因的表达,这是化学防癌的重要机制;Nrf2/ARE对Ⅱ相代谢酶的调节涉及PI3K、MAPK、PKC等细胞内重要信号传导途径。这些发现加深了化学防癌机制的认识并为评估潜在抗癌物质提供了新的策略。
- 叶社房侯振清钟李明张其清
- 关键词:化学预防NRF2
- 植入型表阿霉素缓释药膜的制备及体内抑瘤活性被引量:3
- 2008年
- 制备用于实体肿瘤局部治疗的植入型表阿霉素缓释药膜。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载表阿霉素缓释微球,用交联复合法制备含载药微球的植入型胶原药膜;用扫描、透射电镜、共聚焦及粒度仪等考察微球和药膜的形貌、结构、粒径及体外释放;用H22肝癌荷瘤动物模型评价其体内抑瘤效果。结果:载药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5.81μm;微球的载药量4.39%,包裹率为37.2%;10h内载药微球在模拟体液中的累积释放率为35%;腹腔注射载药微球与瘤体局部植入胶原药膜对H22肝癌均有明显的抑瘤效果;微球注射与药膜植入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H22肝癌抑瘤效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植入型载表阿霉素缓释胶原膜具有良好的药物局部缓释特性,在肿瘤的术后局部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叶社房侯振清周志敏钟李明张其清
- 关键词:表阿霉素聚乳酸胶原肿瘤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