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福康
-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6
-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细胞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属于实验动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细胞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脂肪干细胞(ADSCs)和永生化脐静脉内皮细胞混合物在制备干预及建立血管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剂中的用途。本发明中将脂肪干细胞(ADSCs)和永生化脐静...
- 陆信武袁福康秦金保彭智猷叶开创杨心蕊黄丽佳蒋米尔
- 文献传递
- 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膝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通过比较直接膝下支架植入术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评价直接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膝下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数据库及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检索相关文献.根据不同的支架类型,支架组分为金属裸支架(BMS)与药物涂层支架(DES)两个亚组进行分析.研究终点包括直接技术成功率、一期通畅率、保肢率及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最终确定并纳入14篇文献,总样本量为3 278例患者(3 699例肢体).PTA组技术成功率为90.95%,95%可信区间(CI)为86.25% ~ 94.15%.在直接支架组中仅1篇文献报道了技术失败率为4%(5/118).1年一期通畅率及免于TVR率在PTA组及BSM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DES组合并后的1年一期通畅率及免于TVR率明显高于PTA及BSM组,分别为85.05% (95% CI 79.95% ~ 89.02%)及90.52% (95% CI 83.68% ~94.67%),均P<0.01.PTA,BMS及DES组的1年保肢率分别为88.41%(95% CI 84.53%~91.43%),94.41% (95% CI 89.52% ~97.1%)及96.81% (95% CI 94.04% ~98.32%).支架组在保肢率上明显优于PTA组(P<0.01).尽管敏感性分析显示了结果具有相对稳健性,但本文中的文献异质性较大且混杂因素未能校正.结论 在减少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后再狭窄及再次血运重建BMS与PTA相比并无优势.而DES在治疗局限性膝下病变中表现出满意的疗效.
- 杨心蕊陆信武叶开创秦金保黄丽佳彭智猷袁福康蒋米尔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动脉闭塞性疾病下肢
- 核磁共振示踪纳米铁颗粒标记的脂肪干细胞促进下肢缺血的研究
- 秦金保陆信武李祥祥袁福康
- 脂肪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针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但远期疗效欠佳,对于肢体严重缺血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截肢处理。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作为再生医学用于治疗下肢缺血的种子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ADSCs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袁福康秦金保叶开创彭智猷杨心蕊黄丽佳陆信武
-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下肢缺血分化细胞治疗
- 一种具有光热效应的聚吡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纳米工程与细胞生物学交叉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光热效应的聚吡咯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纳米颗粒具有在近红外线照射情况下发热的特性,可用于制备治疗血管炎症反应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导致的血管狭窄的药物制剂。本...
- 陆信武彭智猷秦金保叶开创袁福康杨心蕊黄丽佳蒋米尔
- 文献传递
- 膝上主干内翻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膝上主干内翻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veins,GSVV)的手术方法及技巧,寻求微创性与有效性兼顾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4-02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12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膝上主干内翻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的临床资料。内翻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关节水平。小腿曲张静脉应用泡沫硬化剂(foam sclerotherapy)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患肢症状改善情况、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隐神经损伤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消失,症状缓解,无隐神经损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血管外科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中膝上主干内翻剥脱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是简单、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 王小凯冯苏袁福康高新宝田志龙贾高磊
- 关键词: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泡沫硬化剂
- 经胫前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4
- 2017年
-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有引发致命性肺栓塞的危险,可遗留严重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故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降低DVT死亡率具有决定意义。胫前静脉属下肢深静脉系统,通常于胭窝处汇人腘静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治疗的入路之一.是理想的置管溶栓通路。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对急性下肢患者行经胫前静脉置管溶栓治疗,现报道如下。
- 王小凯田志龙贾高磊袁福康冯苏高新宝孙乐灿赵浩赵培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静脉置管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致命性肺栓塞血管外科
- 双标记示踪脂肪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超顺磁氧化纳米铁颗粒(SPIO)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来源的脂肪干细胞(GFP-ADSCs)治疗C57小鼠下肢缺血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取4周龄GFP转基因小鼠的脂肪组织,消化获取GFP-ADSCs,流式检测其表面的干细胞标记.建立C57BL/6左下肢肌肉缺血模型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一组缺血的肌肉组织内注射100μl第3代GFP-ADSCs 1×106个,另一组注射100μl SPIO标记的1×106个GFP-ADSCs,对照组同样部位注射10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3周后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示踪SPIO标记GFP-ADSCs在缺血肌肉内的迁移及转归情况,普鲁士蓝染色检测缺血组织的中SHO标记GFP-ADSCs归巢情况,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IF)和免疫组织化学(IHC)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以观察缺血肌肉组织内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1)从GFP转基因小鼠的脂肪组织中可以获得大量GFP-ADSCs,并表达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Sca-1[(80.80±0.23)%]和CD44[(77.50 ±0.16)%];(2)SPIO可以有效地标记GFP-ADSCs,在25 mg/L浓度范围内不影响GFP-ADSCs的增殖;(3)SPIO标记的GFP-ADSCs可以被MRI检测到;(4)3周后SPIO标记的GFP-ADSCs治疗组和GFP-ADSCs治疗组缺血的肌肉组织内可见较多的新生血管,平均血管密度分别为4.39±0.76和4.62 ±0.87,新生血管不仅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vWF,同时表达GFP,且微血管密度数显著高于PBS组(2.15±0.53,P<0.05),但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GFP转基因小鼠的脂肪组织中可以获取大量的GFP-ADSCs,其能够促进小鼠下肢缺血肌肉组织内的血管新生,SPIO可以有效的标记GFP-ADSCs,且不影响其增殖,其自带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SPIO可以同时动态示踪ADSCs在缺血肌肉内的存活、迁移及归巢情况.
- 袁福康陆信武秦金保彭智猷叶开创杨心蕊黄丽佳蒋米尔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体内示踪下肢缺血脂肪干细胞
- 脾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脾动脉瘤的大小、性状,脾动脉载瘤动脉的直径,动脉瘤所处脾动脉的位置、形状及瘤颈大小。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介入栓塞方法。栓塞治疗后患者行脾动脉DSA检查显示载瘤动脉通畅,脾脏正常显影,瘤腔内无造影剂滞留显影亦无造影剂外溢,则为介入栓塞治疗成功。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半年在门诊各复查CT血管造影检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结果14例患者中,共发现15个动脉瘤,1例为多发,13例为单发。2个为假性动脉瘤,13个为真性动脉瘤,瘤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动脉瘤的位置:位于脾动脉近心端5个,位于中段7个,位于远心端3个。瘤体直径为1.6~7.5cm,平均为3.7cm。14例患者均顺利运用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真性脾动脉瘤患者因为动脉瘤开口较大,选用裸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成功。1例多发真性动脉瘤患者同时栓塞瘤腔开口远心端和近心端的载瘤动脉,并在瘤腔置入裸支架治疗。1例真性脾动脉瘤患者因载瘤动脉扭曲,且瘤腔开口较大,选用同轴微导管联合球囊行弹簧圈栓塞治疗成功。14例患者术后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至出院。术后随访情况:术后1个月,1例患者出现脾梗死;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轻微腹痛及低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未见瘤腔复通及增大。术后6个月,2例患者辅助支架无移位,其余无不良反应。结论脾动脉瘤介入治疗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保留了脾脏功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袁福康张志华陆信武秦金保叶开创杨心蕊田志龙蒋米尔
- 关键词:脾动脉瘤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
- 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对第二代斑块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行第二代斑块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ASO)患者预后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第二代斑块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出院后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的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以此作为预后的评估标准。设计问卷,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患者治疗前的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CTGF、sTREM-1与下肢ASO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120例接受第二代斑块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的ASO患者中,术后预后不良组20例,预后良好组100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CTGF及sTREM-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LDL-C、FBG、CTGF及sTREM-1均是AS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SO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TGF、sTREM-1水平单独及联合评估ASO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有一定预测价值,但联合预测价值最高。决策曲线显示,在0.18~0.44、0.53~0.58、0.62~0.92高风险阈值范围内,血清CTGF联合sTREM-1的预测模型评估ASO患者预后情况的净收益率均高于血清CTGF、sTREM-1单独检测。结论血清CTGF、sTREM-1与ASO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早期联合检测CTGF、sTREM-1水平以评估ASO患者预后情况,尽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袁赵杨波袁福康安华松徐海王建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血管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