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
- 作品数:45 被引量:2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不公平感知影响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
- 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均具有不公平厌恶(inequity aversion)倾向,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便会产生不满和怨恨,拒绝对方的不公平提议。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表现不公平的同伴,我们会减弱对他/她们的共情,甚至产生惩罚...
- 舒敏李伟强袁博
- 关键词:公平感知人际信任责任感
- 个体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内隐公平偏见及态度
- 2022年
- 考察个体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公平偏见及内隐态度,对社会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相对于低社会阶层,个体更易将公平性词汇与高社会阶层相联结(实验1);也更易将积极性词汇与高社会阶层相联结(实验2)。上述结果表明,个体存在社会阶层偏好,对高社会阶层持有一种更加公平的、积极的内隐认知。
- 袁博吴旭秋祁佳媛李伟强
- 关键词:社会阶层内隐态度内隐联想测验
- 自发性欺骗行为的心理与神经机制被引量:3
- 2019年
- 自发性欺骗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意图自发做出的欺骗行为。本文简单梳理了有关自发性欺骗研究的实验任务,从个体、情境、认知三个方面总结了自发性欺骗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并介绍了用于解释自发性欺骗的相关认知理论。未来研究可以借鉴经济学中的信号博弈范式对欺骗行为的具体阶段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 刘福会李伟强王影袁博
- 关键词:影响因素神经机制
- 人际关系影响竞争情境下结果评价的ERP证据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研究竞争情境下人际关系影响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记录16名健康成人进行扑克大小游戏时的脑电波,分析被试与朋友以及与陌生人竞争时输赢反馈的ERP.在竞争情境下,人际关系对与结果评价有关的反馈负波(FRN)和P300两个成分都有影响.和朋友竞争的FRN波幅比和陌生人竞争的FRN波幅大,表明FRN除了反映对结果输赢的快速评价,还可能反映了由竞争所引起的认知冲突,和朋友竞争引发更大的认知冲突.和陌生人竞争的P300波幅比和朋友竞争的P300波幅大,表明P300可能反映了一种晚期和社会性注意分配以及动机/情感有关的自上而下的结果评价过程.
- 王益文袁博林崇德郑玉玮张振杜翠利
- 关键词:人际关系竞争情境FRNP300
- 能力社会比较与归因反馈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社会比较作为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但对于社会比较如何影响不诚实行为以及归因反馈在其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在3项实验中操纵了不同方向的能力社会比较,探讨其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研究1)以及归因反馈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2)。结果发现:(1)相比于向下比较和无比较,向上比较会增加个体的不诚实行为;(2)归因反馈调节上述影响:向上比较后,相比于给予能力反馈,给予努力反馈可以减少个体的不诚实行为。本研究拓展了社会比较后效研究,对如何减少社会比较引起的不诚实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 姚琳刘福会李伟强张晓琪袁博
- 关键词:社会比较
- 不公平感知后的政府信任修复被引量:1
- 2021年
- 社会不公平事件发生后,如何有效修复政府信任,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情境实验问卷,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不公平感知后的政府信任修复。结果发现,惩罚和监管策略可以有效修复受损后的政府信任,并且降低不公平感知以及失望与愤怒情绪,但沉默、补偿、道歉和承诺均不能达到信任修复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公民的政府信任水平提供科学的借鉴。
- 吴旭秋李伟强袁博
- 关键词:社会公平政府信任信任修复
- 共享公平或不公平经历对公平感知的影响
- 公平或不公平的问题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公平的感知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以往研究大多考察个体独自经历公平或不公平时的感受,而未考察与他人共同经历公平或者不公平(例如,共同不受领导赏识、共同被群体排斥...
- 袁博魏荟荟汪祚军
- 关键词:公平感知社会情境
- 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亲子依恋回避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 2024年
- 采用问卷法对6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将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亲子依恋、情绪调节策略作为不同系统水平变量,同时基于家庭压力模型和依恋理论,系统考察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2)不安全依恋和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在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一是依恋回避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依恋回避和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相关理论,为有效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 张丽晴裘璐王年馨刘方袁博刘文
- 关键词:依恋情绪调节策略亲社会行为
- 大学生个体情绪稳定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关于个体情绪稳定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而非创造力倾向着手,考察上述问题,并探讨上述关系可能存在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测量被试的情绪稳定性,以及"多用途测验"与"中文远距离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果:(1)女性的发散性思维显著高于男性的发散思维(t=-2.10,P<0.05),女性的聚合性思维显著高于男性的聚合性思维(t=-4.42,P<0.05);(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个体的情绪稳定性与发散性和聚合性思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3)将被试按照情绪稳定性得分高低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在发散性思维方面,两组被试差异不显著,在聚合性思维方面,两组被试差异边缘显著。结论:女性的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均比男性高,情绪稳定性与创造性思维不存在显著相关。
- 董悦李伟强郭杨詹文琦袁博
- 关键词:情绪稳定性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性别差异
- 不公平感知影响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
- 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均具有不公平厌恶(inequity aversion)倾向,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便会产生不满和怨恨,拒绝对方的不公平提议。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表现不公平的同伴,我们会减弱对他/她们的共情,甚至产生惩罚...
- 舒敏李伟强袁博
- 关键词:公平感知人际信任责任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