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强

作品数:32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哲学宗教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社会
  • 8篇道德
  • 7篇信任
  • 6篇道德同一性
  • 5篇心理
  • 5篇亲社会
  • 4篇社会阶层
  • 4篇社会行为
  • 4篇亲社会行为
  • 4篇阶层
  • 4篇公平
  • 3篇人际信任
  • 3篇普遍信任
  • 2篇心理机制
  • 2篇心理距离
  • 2篇信任修复
  • 2篇责任感
  • 2篇认证码
  • 2篇社会比较
  • 2篇社会认同

机构

  • 32篇宁波大学
  • 2篇宁波中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32篇李伟强
  • 19篇袁博
  • 4篇马玉娇
  • 2篇舒敏
  • 2篇王晓萍
  • 2篇袁玉
  • 2篇董悦
  • 2篇曹怡
  • 1篇汪祚军
  • 1篇陈明
  • 1篇陈晨
  • 1篇徐杰
  • 1篇许书萍
  • 1篇徐允庆
  • 1篇尹军

传媒

  • 8篇心理技术与应...
  • 4篇心理科学
  • 3篇第十八届全国...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应用数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心理研究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公平感知后的政府信任修复
2021年
社会不公平事件发生后,如何有效修复政府信任,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情境实验问卷,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不公平感知后的政府信任修复。结果发现,惩罚和监管策略可以有效修复受损后的政府信任,并且降低不公平感知以及失望与愤怒情绪,但沉默、补偿、道歉和承诺均不能达到信任修复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公民的政府信任水平提供科学的借鉴。
吴旭秋李伟强袁博
关键词:社会公平政府信任信任修复
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被引量:9
2022年
为考察负性生活事件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能力的调节作用,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情绪调节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对3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能够正向预测网络攻击行为,公正世界信念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2)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受到情绪调节能力的调节,相较于情绪调节能力较高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情绪调节能力较低的大学生更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关于网络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对潜在作用机制的理解。
王晓萍全雪婷武雨晴李伟强
关键词:负性生活事件公正世界信念情绪调节能力网络攻击行为
基于反交换拟群的消息认证码
消息认证码作为一种借息认证技术已经被广泛的研究了倍息认证问题的背景与倍息加密方案的背景很相似,通信双方都在一个不安全的信道上传送信息,如互联网(Internet),第三者不仅可能截取信息进行分析,而且可能伪造或篡改发送的...
李伟强
关键词:消息认证码计算机软件系统
文献传递
不公平感知对普遍信任的影响
2023年
公平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人类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inequity aversion),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会产生不满和怨恨,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以惩罚对方。以往研究发现,不公平感知(unfairness perception)会降低个体对不公平实施者的信任,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影响是否会泛化到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即是否出现溢出效应)?此外,除了亲身经历不公平对待,人们还会作为旁观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公平行为。当观察到不公平行为且该行为没有受到惩罚时,是否也会降低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1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操纵提议者分钱方案公平性,诱发公平和不公平情境,并通过随后的信任游戏(trust game)考察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行为。研究2同样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让被试作为观察者,观察独裁者游戏(dictator game)中的公平和不公平分配行为,并通过随后的信任游戏考察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行为。结果表明:(1)在先前的最后通牒游戏中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参与者,在随后的信任游戏中向陌生人投资的钱数更少(研究1);(2)在先前的独裁者游戏中观察到不公平行为的旁观者,在随后的信任游戏中向陌生人的投资钱数也减少(研究2)。上述结果表明,通过亲身经历或者观察学习,在先前互动中形成的不公平感知,会暂时降低个体在随后社会互动中对无关陌生人的普遍信任,即产生不公平感知的溢出效应。本研究揭示了维持社会规范(如,公平)对普遍信任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建立和维护社会信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袁博陈思宇董悦李伟强
关键词:普遍信任最后通牒
不同类型的亲社会谎言对儿童人际信任的影响
2024年
通过情景故事法,探究了7~12岁儿童对不同身份(老师、同伴)说谎者实施不同类型亲社会谎言(利他谎言、互惠谎言、伤害第三方谎言)时的人际信任程度。结果发现:(1)7~12岁儿童对实施亲社会谎言者的信任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在7~9岁逐渐增加,而9~12岁逐渐降低。(2)相比互惠谎言和伤害第三方谎言,儿童对利他谎言实施者的人际信任水平更高。(3)相较于同伴,儿童对老师实施互惠和伤害第三方谎言时的信任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明晰儿童如何看待不同类型的亲社会谎言,并为研究儿童人际信任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竹俏王宇袁博李伟强
关键词:信任儿童
沉思对受害敏感者报复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个体受到不公正待遇后会采取报复行为来捍卫尊严或惩罚侵犯者等,但并不是每个人遭受不公后都会做出报复行为,个体对不公正的感知和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受害者敏感性越高,越容易做出报复行为。受害者敏感性高的个体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
袁玉李伟强
关键词:沉思报复行为记忆偏向
文献传递
不公平感知后的信任修复:道歉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8年
以往研究表明,不公平感知会导致个体的普遍信任受损。但如何修复不公平感知后的普遍信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信任博弈范式,考察了道歉在不公平感知后的信任修复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经历不公平对待后,道歉组的公平感知显著高于沉默组;道歉组的愤怒和厌恶程度显著低于沉默组;道歉组对陌生人的信任投资钱数显著高于沉默组;愤怒和厌恶分别在道歉与普遍信任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在经历不公平的对待后,道歉能提高个体的公平感知,缓解其消极情绪,进而有效修复受损的普遍信任。
陈晨袁博李伟强
关键词:道歉信任修复普遍信任
不公平感知影响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
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均具有不公平厌恶(inequity aversion)倾向,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便会产生不满和怨恨,拒绝对方的不公平提议。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表现不公平的同伴,我们会减弱对他/她们的共情,甚至产生惩罚...
舒敏李伟强袁博
关键词:公平感知人际信任责任感
个体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内隐公平偏见及态度
2022年
考察个体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公平偏见及内隐态度,对社会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相对于低社会阶层,个体更易将公平性词汇与高社会阶层相联结(实验1);也更易将积极性词汇与高社会阶层相联结(实验2)。上述结果表明,个体存在社会阶层偏好,对高社会阶层持有一种更加公平的、积极的内隐认知。
袁博吴旭秋祁佳媛李伟强
关键词:社会阶层内隐态度内隐联想测验
自发性欺骗行为的心理与神经机制被引量:3
2019年
自发性欺骗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意图自发做出的欺骗行为。本文简单梳理了有关自发性欺骗研究的实验任务,从个体、情境、认知三个方面总结了自发性欺骗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的神经机制,并介绍了用于解释自发性欺骗的相关认知理论。未来研究可以借鉴经济学中的信号博弈范式对欺骗行为的具体阶段及其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刘福会李伟强王影袁博
关键词:影响因素神经机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