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培卓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 2009年
-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和球囊扩张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7例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根据Mori和治疗路径分型选择手术方式:路径Ⅰ、Ⅱ型且MoriA型行支架植入术;路径III型或MoriB、C型采用球囊扩张术。结果21例行支架植入术,16例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组成功扩张20例,狭窄率由76%降至12%;1例术后因血管破裂而死亡。球囊扩张术组成功扩张14例,狭窄率由69%降至15%,1例由于路径过度纡曲失败。术后随访,支架植入组17例TIA症状消失,2例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TIA复发;球囊扩张术组12例TIA消失,4例TIA复发。结论两种方法治疗MCA狭窄均有效,根据Mori及手术入路分型合理选择介入手术方式可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较好策略。
- 石强梁传声藏培卓徐克
-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
- 散发脑膜瘤的组织学类型与D22S268杂合性缺失的相关性研究
- 1999年
- 探讨NF2基因缺失在散发脑膜瘤发病中的意义及其与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为脑膜瘤分子水平分类提供依据。选取目前发现的与NF2基因连锁最为紧密的一个DNA多态标记(D22S268),就其在56例散发脑膜瘤中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进行研究。D22S268在散发脑膜瘤中的LOH率高达59.5%(25/42),其LOH率在纤维型脑膜瘤和合体细胞型脑膜瘤中存在显著差异,而在Ⅰ、Ⅱ、Ⅲ级脑膜瘤中不存在明显差异。NF2基因的失活可能是散发脑膜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以缺失为主;与在纤维型脑膜瘤中不同,NF2基因的缺失在合体细胞型脑膜瘤发生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 佟志勇赵焕铎金春莲金春莲藏培卓
- 关键词:脑膜瘤组织学类型NF2基因杂合性缺失
- 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12对恶性脑肿瘤的基因治疗
- 2001年
- 目的 构建表达鼠白介素 1 2 ( IL-1 2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 Ad/ IL-1 2 ) ,并测试对小鼠 GL-2 6脑胶质瘤的实验治疗。方法 将 IL-1 2的 P3 5 和 P40 的两个亚单位基因分别插入腺病毒的 E1和 E3区 ,构建 Ad/ IL-1 2。结果 肿瘤内注射 Ad/ IL-1 2显著地延长了动物的生存时间 ,有 3 0 %的动物生存期超过了 6个月。离体脾脏细胞CTL分析没有检测出 T淋巴细胞溶解活性 ,而从肿瘤内收集的 T淋巴细胞却有强烈的杀伤活性。结论 局部表达IL-1 2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治疗脑胶质瘤的手段 ,这种治疗效果源于肿瘤特异性克隆 T淋巴细胞的肿瘤内浸润。
- 刘云会薛一雪程鹏欧少武藏培卓杨国瑞
- 关键词:脑肿瘤基因治疗腺病毒白细胞介素12
- 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及脑缺血性病变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高思佳徐克梁传声刘静红具海月张妍芬王忠辉章梦薇石强藏培卓王强郭敏邱雪杉李光
- 脑肿瘤和脑血管病是常见的威胁人类生命致死及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在脑肿瘤疾病中,脑胶质瘤发病率高,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常规CT及MRI检查方法虽然在显示脑胶质瘤形态学信息方面有着无可争议的价值,却难以获得肿瘤微血管生成...
- 关键词: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脑肿瘤脑血管病
- 脑肿瘤细胞的B2受体表达水平决定缓激肽诱发之血脑屏障开放的程度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缓激肽能选择性地诱发肿瘤血脑屏障开放的机理及影响此种开放的因素。方法 定性、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大鼠脑肿瘤模型中B2受体表达的部位及水平 ,阐明它与缓激肽诱发的肿瘤血脑屏障开放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脑和肿瘤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B2受体 ,而肿瘤细胞则表达大量的B2受体 ;B2受体表达水平与缓激肽诱发的肿瘤血脑屏障开放的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脑肿瘤细胞的B2受体表达水平决定缓激肽诱发的血脑屏障开放的程度。
- 刘云会薛一雪王荣耀欧少武藏培卓
- 关键词:脑肿瘤血脑屏障B2受体缓激肽
- 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7例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病人,做CT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于1周内做DSA检查。CT扫描方法: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CT扫描机,0.5mm层厚,0.5/r,120kV,350mA,主动脉弓层面为监测平面,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CT阈值180HU。造影剂为碘海醇(370mgI/ml),注射流率6ml/s,总量80ml。从血管畸形的分型、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方面对CT脊髓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7例脊髓CTA均明确显示脊髓血管的异常及病变的范围,其中1例MRI及脊髓CTA诊断为动静脉瘘,并经手术证实,但DSA却未显示出病变;除1例DSA为AVM合并AVF的病例脊髓CTA只看到了AVM未诊断出AVF外,其余病例均与DSA的分型结果一致;13例做脊髓CTA并DSA阳性结果的病例共有20根供血血管,脊髓CTA16根诊断正确,4根未显示,并出现了2根假阳性结果;6例脊髓CTA未看到瘘口;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了引流静脉并与DSA一致。结论:CT脊髓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可缩短DSA检查时间。
- 高思佳章梦薇朱玉森刘静红王忠辉藏培卓石强王强梁传声徐克
- 关键词:脊髓血管疾病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