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静

作品数:35 被引量:167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细胞
  • 10篇肿瘤
  • 7篇腺癌
  • 7篇肺癌
  • 7篇癌患者
  • 6篇榄香烯
  • 6篇Β-榄香烯
  • 5篇细胞肺癌
  • 5篇小细胞
  • 5篇小细胞肺癌
  • 5篇基因
  • 5篇骨髓
  • 5篇黑色素
  • 4篇蛋白
  • 4篇蛋白酶
  • 4篇乳腺
  • 4篇器官
  • 4篇肿瘤转移
  • 4篇胃癌
  • 4篇细胞毒

机构

  • 34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35篇臧静
  • 26篇陈龙邦
  • 16篇王靖华
  • 11篇褚晓源
  • 11篇张群
  • 9篇黎介寿
  • 9篇耿怀成
  • 5篇胡守友
  • 5篇鹿红
  • 5篇李桂圆
  • 4篇全竹富
  • 3篇刘放南
  • 3篇陈永明
  • 2篇汪义军
  • 2篇尹鸣
  • 2篇李兵
  • 2篇赵增顺
  • 2篇龚涌灵
  • 2篇方刚
  • 2篇王晨

传媒

  • 14篇医学研究生学...
  • 5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奈达帕汀与其他抗癌药联用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奈达帕汀 (Nedaplatin)对人肝癌SMMC772 1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与多柔比星、丝裂霉素及氟尿嘧啶三种抗癌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奈达帕汀单独及与多柔比星、丝裂霉素或氟尿嘧啶联合应用时的细胞毒作用。 结果 :奈达帕汀对SMMC 772 1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IC50 为 2 0 .1mg/L) ,其细胞毒指数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奈达帕汀与多柔比星、丝裂霉素或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现协同效应。 结论 :奈达帕汀与多柔比星、丝裂霉素及氟尿嘧啶对人肝癌SMMC772 1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协同细胞毒作用 ,可联合用于肝癌的治疗。
陈龙邦鹿红臧静王晨
关键词:人肝癌细胞多柔比星丝裂霉素药物相互作用
β-榄香烯诱导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引言β-榄香烯(β-Elemene,β-E)是从中药温莪术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抗癌成分,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国家二类抗癌新药。既往的研究资料表明,该药对多种动物及人类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为进一步探讨β-E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透射电镜和TdT介...
陈龙邦王靖华臧静胡守友诸晓源
关键词:凋亡Β-榄香烯
C57BL/6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在ICR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 在白色ICR小鼠建立B16细胞株黑色素瘤模型 ,以便于接种、测量和观察 ,既能降低研究成本 ,又能满足不同实验目的要求。 方法 :将B16细胞株黑色素瘤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ICR小鼠足垫、皮下、腹腔和尾静脉等部位 ,建立移植瘤模型和肺部转移瘤模型。观察小鼠成瘤特点 ,并作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分析接种细胞数与肿瘤生成的关系以及肿瘤生长对小鼠生活状态和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6天后白色小鼠浅表部位和深部脏器 (解剖后 )可陆续观察到芝麻样或点线状到结节状、菜花状黑色瘤组织 ,直到发展至溃烂和 (或 )小鼠死亡。成瘤率与接种细胞数成正比 ,在接种细胞数 >1× 10 6 后成瘤率为 10 0 %。 结论 :B16细胞株黑色素瘤在ICR小鼠具有成瘤率高、观察和测量方便、费用低等优点 。
李桂圆陈龙邦臧静张群
关键词:肿瘤模型ICR小鼠
肠癌RNA转染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的抗肿瘤效应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以提取的CT 2 6小鼠结肠癌细胞RNA作为抗原物质 ,体外转染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 ,回输小鼠体内 ,观察其抗肿瘤效应 ;同时平行比较传统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单核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以GM CSF诱导培养获取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 ;Trizol法提取获得CT 2 6细胞总RNA ,应用TransMessenger体外转染单核细胞 ,对照组单核细胞以肿瘤冻融抗原冲击 ;LDH释放法检测小鼠体内CTL杀伤活性 ,观察各组小鼠成瘤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培养后 ,获得大量高纯度的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 >95 % ;提取的CT 2 6细胞总RNA体外经Trans Messenger介导转染单核细胞后 ,回输小鼠 ,可以诱导体内生成高水平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活性 ,使小鼠获得抵抗后继CT2 6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能力 ,并显著高于肿瘤冻融抗原冲击的单核细胞回输组。结论 :抗原提呈细胞经肿瘤总RNA转染后 ,可以诱导机体产生CTL 。
褚晓源陈龙邦臧静王靖华耿怀成张群
关键词:肿瘤抗原单核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物在人胰腺癌的基因表达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观察胰腺组织及其癌变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oprote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物(TisueInhibitorsofMetaloproteinases,TIMPs)基因表达的变化关系,以探讨MMPs及其TIMPs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方法,采用cDNA探针(MMP2,MMP9,TIMP1)对两株胰腺癌细胞(Patu8988,Patu8902)、1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进行了分子杂交检测。结果:MMP2(72-kDaIV型胶原酶)、MMP9(92-kDaIV型胶原酶)和TIMP1(0.9kb)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胰腺癌组织和间质细胞中,均有分布;MMP2在间质细胞中较多,TIMP1在胰腺癌组织和间质细胞中均匀分布,MMP9则多分布于肿瘤细胞中。结论:在胰腺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可能参与了间质成分较强的降解反应过程,从而使肿瘤更易侵袭和转移;肿瘤和间质细胞似乎都能产生MMPs,TIMPs。
龚涌灵陈龙邦胡守友王靖华臧静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TIMPS基因表达
β-榄香烯与阿霉素及顺铂对人胃腺癌细胞株细胞毒作用的协同效应被引量:13
1997年
本文以体外培养的低分化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实验模型,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了β-榄香烯单独及与阿霉素、顺铂联合应用时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β-榄香烯单独应用对SGC-7901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指数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β-榄香烯与阿霉素或顺铂联合应用则呈现明显的协同效应。上述结果对于临床联合应用β-榄香烯与其它化疗药物治疗胃腺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陈龙邦臧静王靖华胡守友褚晓源
关键词:胃腺癌细胞Β-榄香烯阿霉素顺铂
用酶谱电泳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
2002年
应用以明胶为底物的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 4 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尿液进行酶谱分析 ,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行尿液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 .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尿中可检测到 3种分子量分别为 130kD、92kD、72kD的MMPs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尿中 130kD、92kD、72kD的MMPs检出率分别为 80 .8%、84 .6 %及 6 9.2 % ,而术后无转移组的 3种MMPs检出率分别为 2 7.3%、31.8%及 2 2 .7% ,正常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 13.3%、2 0 .0 %及10 .0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尿液MMPs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后无转移组 ,P <0 .0 1.而乳腺癌术后无转移组尿MMPs的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张群陈龙邦臧静褚晓源
关键词:乳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尿液检测肿瘤转移转移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预测指标的研究
:研究NSCLC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 方法:通过免疫组化、ELISA、酶谱电泳等方法对NSCIC肿瘤病理标本、血清、尿液和骨髓等进行检查,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
陈龙邦李桂圆王靖华周晓军臧静张群褚晓源耿怀成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LOGISTIC回归模型
β一榄香烯对荷瘤小鼠兔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1998年
陈龙邦臧静王靖华
关键词:Β-榄香烯抗癌药药理
β-榄香烯对小鼠B_(16)黑色素瘤细胞粘附、运动和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探讨β揽香烯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粘附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电镜及划痕染料示踪技术,研究了β榄香烯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粘附与运动能力、间隙连接结构及其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结果:20~40μg/ml的β榄香烯可显著抑制B16细胞对纤维结合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两种基质的粘附,抑制B16细胞的运动,延迟吸管尖部所致细胞单层损伤的愈合。结论:提示β榄香烯对B16细胞粘附和运动能力的抑制可能是其抗肿瘤转移作用的机制之一。
陈龙邦臧静王靖华喻毅强周晓军
关键词:Β-榄香烯黑色素瘤细胞粘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