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铭
- 作品数:143 被引量:1,629H指数:2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侦查与调查:职务犯罪追诉的模式演进及制度完善被引量:8
- 2019年
- 厘清侦查与调查的关系,需要细致梳理职务犯罪追诉的模式演进。我国传统的职务犯罪侦查带有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无法可依和不成体系的前期探索,1979年后建立了检察机关主导的审问式职务犯罪侦查;1996年以来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形成了以人权保障理念为基础的审问式与对抗式相结合的侦查模式;2018年以来,在国家统一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构建了以监察机关职务犯罪调查为主导、以检察机关侦查为补充的新双轨构造。这一过程中,职务犯罪追诉权的合理扩张与依法规制是模式演进的基本方向,并直接体现在对职务犯罪侦查立法、权力规范和权利保障的深层推进上。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新确立的监察调查制度是对以往职务犯罪侦查的承继。在刑事司法体系化视角下,调查与侦查一脉相承,这是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有效衔接的基础。在尊重司法规律和坚持法治理念的基础之上,应遵循比例原则以完善监察调查制度,在高效反腐与保障被追诉人权利的权衡中践行反腐败的正当性与法治化。
- 胡铭钱文杰
- 关键词:职务犯罪侦查刑事司法
- 我国近年来刑事辩护制度实施报告被引量:21
- 2022年
- 近年来,刑事辩护制度的新发展主要包括刑事辩护全覆盖的试点工作、认罪认罚制度中刑事辩护形式的变化、程序性辩护策略的兴起、有效辩护理念的深入以及《法律援助法》对刑事辩护的推动等。当前刑事辩护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辩护律师与值班律师的分界、委托辩护律师与法援律师的"冲突"、辩护律师阅卷权与调查取证权的保障、庭前与庭审中的供述和辩解之效力、认罪认罚制度中的刑事辩护以及一体化办案机制与在线诉讼机制对刑事辩护的冲击。问题的原因,源于与刑事辩护制度相关的几对矛盾关系,如刑事辩护大发展的需要与对刑事辩护功能仍有疑虑之矛盾、刑事辩护数量发展与品质提升之矛盾、弱势的辩护需要强势的职权机关为其保障之矛盾、有利于刑事辩护的规则未能落实并缺乏程序性法律后果保障之矛盾以及刑事辩护律师与值班律师分设之矛盾。为解决刑事辩护实践中的问题,应持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并在实践中坚持无罪推定原则、保障辩护权原则以及保障程序尊严原则。
- 王敏远王敏远胡铭
- 关键词:刑事辩护程序性辩护法律援助法
- 英法德荷意技术侦查的程序性控制被引量:23
- 2013年
- 以英法德荷意五国为代表,欧洲的技术侦查经历了逐步演进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具有共性并各有特色的程序性控制机制。欧洲人权法院的判决对上述国家的技术侦查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五国对于技术侦查的决定程序远未达成共识,司法审查、准司法审查和行政审查三种模式是各国在本国刑事司法的特点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选择。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经历了从立法限制到有限度扩张的变化,从传统的秘密监控领域扩展到新兴领域,并为应对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等极端犯罪而表现出扩张的趋势。比例原则和必要性原则成为基本准则,体现出欧洲公法的特点。通过执行的具体程序来规制技术侦查的适用,从操作性和细节上防止技术侦查的滥用。相关比较可以为我国的技术侦查法治化提供借鉴。
- 胡铭
- 关键词:技术侦查欧洲人权公约司法审查
- 价值抉择:反恐措施与刑事诉讼——以美国法为范例的检讨与反思被引量:14
- 2006年
- 反恐措施对刑事诉讼领域的入侵,对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提出了前所未有之挑战。监听、搜查、羁押、司法审查、法庭审判、证据规则等刑事诉讼基本制度受到猛烈冲击并对人权保障产生直接影响。美国的反恐怖立法及其司法实践的变革,成为全球的焦点,也成为该领域的典型范例。这种变革的背后是深层价值选择,是正义和功利之间的博弈引领美国反恐怖立法和司法的走向,而尊严价值的勃兴为程序正义的重新抬头奠定了理念基础。我国刑事诉讼理念更新和立法完善应当引以为鉴,对恐怖犯罪作出合理的反应。在平衡理念之下,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决不能向打击犯罪的功利需求轻易低头。
- 胡铭
- 关键词:反恐措施刑事诉讼正义功利
- 强化民众参与 夯实检察监督正当性基础
- 2011年
- 近年来,影响司法权威与公信力的事件时有发生,民众对加强法律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从理论上说,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力量予以支撑,而夯实我国检察监督制度正当性基础的有效方式,就是强化民众参与到司法监督活动中来。其中,
- 胡铭
- 关键词:检察监督制度正当性基础民众参与法律监督职能司法权威司法监督
-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之再思考被引量:8
- 2005年
- 被害人人权保障应当有自身的独立品格。不能简单地照搬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措施或是追寻片面的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对等,被害人人权保障的范围应当扩大,应当从“诉内”权利保障和“诉外”权利保障两个视角看待被害人人权问题。“诉内”权利保障应当以确保控辩平衡的基本诉讼构造为前提,“诉外”权利保障应当侧重于对被害人的补偿和赔偿,援助和救济。
- 胡铭
- 关键词:人权保障刑事被害人独立品格人权问题诉讼构造控辩平衡
-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被引量:2
- 2006年
-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制度正处于跃动蜕变的转型期,“最近一两年甚至发生基本架构改变之‘革命’期”。继2002年台湾地区对刑事诉讼法作出重大修改,2003年该法再次被实施了大手术,删除、修改、增订条文多达120多条,这也是1967年以来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变动最大的一次修正。紧接着,2004年3月23日又有大动作,特别是认罪协商程序的引入,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大胆的一场改革。
- 胡铭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制度基本架构协商程序
- 职务犯罪留置措施衔接刑事诉讼的基本逻辑被引量:14
- 2019年
- 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监察调查措施的留置,如何衔接刑事诉讼是关系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和刑事司法公正的重大问题。职务犯罪调查中,留置替代"两规"是法治进步的体现,但游离于刑事司法体系之外的留置存在被异化或被滥用的风险。留置衔接刑事诉讼的重点在于三个层面:刑事犯罪追诉的体系化视角下,留置程序应遵循刑事司法的基本规律,体现正当法律程序的要义;职务犯罪调查中的被留置人权利应纳入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整体考量;留置具有刑事强制措施的某些属性,应与刑事强制措施体系有效衔接。
- 胡铭
- 关键词:监察机关留置刑事诉讼
- 数字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困境与程序法回应——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为切入点被引量:7
- 2023年
- 数字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已由立法中心转向法律适用,从个人控制转向社会协同共治,但依然面临结构性困境,不仅私益诉讼效果不良,公益诉讼也面临具体规范阙如之局面。从程序设计和目的论角度来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具有区别于其他公益诉讼的独特价值,因此在程序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司法实践中的相关争议主要集中在适用条件的实质性判断标准、检察机关适格主体地位、不同程序被告主体的确定以及诉讼请求类型和刑民责任的交叉等问题上。个人信息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路径应当是加强法律供给,构建完善的公益诉讼法律体系,细化程序处理的相关规范,合理定位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的地位和监督职能,同时也要注重各种诉讼类型之间的协同共治,进而从程序法治角度加强个人信息的司法保护。
- 胡铭陈高鸣
-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法律监督
- 律师持令取证的实践现状与制度构建——以浙江省为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律师取证难"是困扰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突出问题。本文以浙江省的裁判文书和律师访谈为样本,对律师取证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以便揭示律师取证的实践现状。实证分析显示,律师自行取证和申请取证这两种传统的法定取证方式的效果不佳,而地方自行推行二十余年的律师持令取证展现出强劲的现实需求和实践效果。但调查令制度存在缺乏法律依据、有地域适用限制等问题,导致律师持令取证时常受阻。从立法层面亟需建立一套系统的调查令法律制度,从而适度拓宽律师的取证渠道,助力法院更加准确、全面地查清案件事实,促进司法公正。
- 胡铭赵青航
- 关键词:协同主义诉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