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书凤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昌邑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棘突
  • 4篇麻醉
  • 2篇定位法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2篇麻醉学
  • 1篇心肺
  • 1篇心肺骤停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刺伤
  • 1篇心脏破裂
  • 1篇严重哮喘
  • 1篇依托咪酯
  • 1篇应用解剖学
  • 1篇应用解剖学研...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治疗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机构

  • 8篇昌邑市人民医...
  • 3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8篇盛书凤
  • 7篇朱建祥
  • 7篇苑代君
  • 4篇于浩
  • 3篇蒋吉英
  • 1篇李存杰
  • 1篇韩述山
  • 1篇菅凤国
  • 1篇张军民
  • 1篇鞠晓华
  • 1篇张军民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附新定位法介绍
目的:比较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和传统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阻滞效果,评价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是否有推广价值。方法:将昌邑市人民医院2006年~2008年进行胸椎旁神经根阳滞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
朱建祥盛书凤苑代君于浩蒋吉英
关键词:麻醉学临床疗效
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效果观察-附新定位法介绍
背景椎旁胸神经阻滞可以用于胸壁手术的麻醉,也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肿瘤、损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胸神经疼痛。本方法较椎管内麻醉安全性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无明显抑制,所以近年来临床应用增多。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做椎旁胸神经阻滞时,多...
朱建祥盛书凤苑代君于浩蒋吉英
关键词:麻醉学
心脏破裂的麻醉处理(2例报告)
2007年
我院曾收治2例心脏刺伤破裂患者,经紧急手术治疗,痊愈出院。今报告麻醉处理和体会如下。
张军民盛书凤
关键词:麻醉处理心脏破裂心脏刺伤手术治疗痊愈出院
上位棘突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上位棘突定位法和传统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的疗效,评价上位棘突定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患者65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上位棘突定位法,28例141支胸神经)和对照组(传统棘旁经横突定位法,37例138支胸神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1.5%(129/141)、血管损伤率为2.8%(4/141)、胸膜损伤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83.3%(115/138)、8.7%(12/138)和4.3%(6/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位棘突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建祥苑代君盛书凤于浩蒋吉英
关键词:神经阻滞棘突
椎旁胸神经阻滞穿刺点定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为椎旁胸神经阻滞穿刺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将胸神经和椎板外侧缘的交叉点设为靶点,测量靶点所在水平面到上位胸椎棘突中点水平面之间距离、靶点到正中线距离以及靶点到皮肤距离。结果(1)靶点到各自上一椎体棘突中点平面距离:T1-3靶点为20.3±4.1mm,T4-6靶点为5.1±3.2mm,T7-9靶点为5.3±2.4mm,T10-12靶点为20.6±5.0mm。(2)T7离正中线最近为15.1±3.8mm,向上或向下逐渐变宽,在T1处达20.6±4.6mm,在T12处达19.1±7.3mm。(3)靶点到皮肤距离:T5离皮肤距离最近,其距离为43.3±3.1mm,向上或向下逐渐增宽,在T1处达51.4±4.1mm,在T12处达49.4±5.0mm,其平均值为3.5±5mm。结论椎旁胸神经可以经上位棘突准确定位。
朱建祥鞠晓华苑代君盛书凤于浩蒋吉英
关键词:棘突
CT三维重建在胸椎间孔穿刺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采用CT三维重建定位观察胸椎间孔,以确定胸椎间孔在椎板外侧的穿刺位置以及穿刺的深度。方法选取30例非胸椎病患者的CT三维重建胸椎图像,测量椎间孔所在水平面到上位胸椎棘突中点水平面之间距离、椎间孔外口到正中线距离以及椎间孔到棘突尖距离、椎间孔前后径和上下径。结果①T1-3椎间孔到各自上一椎体棘突中点平面为(20.5±3.0)mm,T4-6为(5.1±4.7)mm,T7-9为(4.4±2.0)mm,T10-12为(19.6±5.4)mm。②在T7处,椎间孔至正中线和棘突尖的距离最近,分别(15.2±4.8)mm和(44.3±5.9)mm,向上或向下逐渐增加。③椎间孔前后径为(9.8±1.4)mm。④椎间孔上下径(12.1±3.5)mm。结论胸椎间孔可以经上位棘突准确定位。
朱建祥李存杰苑代君盛书凤韩述山蒋吉英
关键词:棘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依托咪酯全麻在短时手术中的应用
1999年
朱建祥菅凤国盛书凤苑代君张军民
关键词:依托咪酯麻醉外科手术
成功抢救骨水泥诱发严重哮喘致心肺骤停1例报告
2009年
朱建祥苑代君盛书凤
关键词:心肺骤停骨水泥蛛网膜下腔注射哮喘抢救侧股骨颈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