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建祥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昌邑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棘突
  • 3篇麻醉
  • 2篇定位法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抢救
  • 2篇吸痰
  • 2篇疗效
  • 2篇麻醉学
  • 2篇骨水泥
  • 2篇成功抢救
  • 1篇心肺
  • 1篇心肺骤停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性感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心肌
  • 1篇血清心肌酶
  • 1篇严重哮喘
  • 1篇医源性感染

机构

  • 13篇昌邑市人民医...
  • 4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朱建祥
  • 9篇苑代君
  • 7篇盛书凤
  • 4篇蒋吉英
  • 4篇于浩
  • 1篇李存杰
  • 1篇韩述山
  • 1篇吴金生
  • 1篇毕爱萍
  • 1篇菅凤国
  • 1篇丁洁
  • 1篇魏德全
  • 1篇张军民
  • 1篇王晓萃
  • 1篇鞠晓华
  • 1篇于树娜
  • 1篇王宝松
  • 1篇黄伟

传媒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1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位棘突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上位棘突定位法和传统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的疗效,评价上位棘突定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患者65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上位棘突定位法,28例141支胸神经)和对照组(传统棘旁经横突定位法,37例138支胸神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1.5%(129/141)、血管损伤率为2.8%(4/141)、胸膜损伤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83.3%(115/138)、8.7%(12/138)和4.3%(6/1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位棘突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穿刺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建祥苑代君盛书凤于浩蒋吉英
关键词:神经阻滞棘突
医院感染气管插管装置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预防医院感染气管插管装置在临床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需行呼吸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两组,每组25例.A组用传统气管导管,B组采用预防医院...
毕爱萍朱建祥
关键词:插管法气管内
椎旁胸神经阻滞穿刺点定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为椎旁胸神经阻滞穿刺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将胸神经和椎板外侧缘的交叉点设为靶点,测量靶点所在水平面到上位胸椎棘突中点水平面之间距离、靶点到正中线距离以及靶点到皮肤距离。结果(1)靶点到各自上一椎体棘突中点平面距离:T1-3靶点为20.3±4.1mm,T4-6靶点为5.1±3.2mm,T7-9靶点为5.3±2.4mm,T10-12靶点为20.6±5.0mm。(2)T7离正中线最近为15.1±3.8mm,向上或向下逐渐变宽,在T1处达20.6±4.6mm,在T12处达19.1±7.3mm。(3)靶点到皮肤距离:T5离皮肤距离最近,其距离为43.3±3.1mm,向上或向下逐渐增宽,在T1处达51.4±4.1mm,在T12处达49.4±5.0mm,其平均值为3.5±5mm。结论椎旁胸神经可以经上位棘突准确定位。
朱建祥鞠晓华苑代君盛书凤于浩蒋吉英
关键词:棘突
支气管吸痰暨持续正压通气成功抢救急性肺水肿1例报告
通过1例支气管吸痰暨持续正压通气成功抢救急性肺水肿案例的分析,阐述了肺水肿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策略,并对麻醉处理进行了概述。
朱建祥苑代君
关键词:急性肺水肿正压通气
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效果观察-附新定位法介绍
背景椎旁胸神经阻滞可以用于胸壁手术的麻醉,也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肿瘤、损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胸神经疼痛。本方法较椎管内麻醉安全性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无明显抑制,所以近年来临床应用增多。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做椎旁胸神经阻滞时,多...
朱建祥盛书凤苑代君于浩蒋吉英
关键词:麻醉学
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附新定位法介绍
目的:比较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和传统定位法行椎旁胸神经阻滞阻滞效果,评价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是否有推广价值。方法:将昌邑市人民医院2006年~2008年进行胸椎旁神经根阳滞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经上位棘突立体定位法...
朱建祥盛书凤苑代君于浩蒋吉英
关键词:麻醉学临床疗效
CT三维重建在胸椎间孔穿刺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采用CT三维重建定位观察胸椎间孔,以确定胸椎间孔在椎板外侧的穿刺位置以及穿刺的深度。方法选取30例非胸椎病患者的CT三维重建胸椎图像,测量椎间孔所在水平面到上位胸椎棘突中点水平面之间距离、椎间孔外口到正中线距离以及椎间孔到棘突尖距离、椎间孔前后径和上下径。结果①T1-3椎间孔到各自上一椎体棘突中点平面为(20.5±3.0)mm,T4-6为(5.1±4.7)mm,T7-9为(4.4±2.0)mm,T10-12为(19.6±5.4)mm。②在T7处,椎间孔至正中线和棘突尖的距离最近,分别(15.2±4.8)mm和(44.3±5.9)mm,向上或向下逐渐增加。③椎间孔前后径为(9.8±1.4)mm。④椎间孔上下径(12.1±3.5)mm。结论胸椎间孔可以经上位棘突准确定位。
朱建祥李存杰苑代君盛书凤韩述山蒋吉英
关键词:棘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依托咪酯全麻在短时手术中的应用
1999年
朱建祥菅凤国盛书凤苑代君张军民
关键词:依托咪酯麻醉外科手术
三种因子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
2009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影响分化调控因子的研究认为,体外原代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自然分化为肝细胞的比例较低,选择一种合适的诱导剂提高其分化为肝细胞的比例尤为必要。目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生长因子体外联合,验证其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8在潍坊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Sprague-Dawley大鼠40只,由潍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设立2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联合诱导组在此基础上,另加入10μg/L成纤维生长因子、8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8μg/L表皮生长因子。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甲胎蛋白及白蛋白的表达,PAS检测糖原的表达,靛青绿摄入情况,酶学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水平。结果:联合诱导组细胞呈多角形、卵圆形或圆形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保持梭形或纺锤形。联合诱导组培养14d可见白蛋白和甲胎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诱导7d时偶见PAS阳性细胞与靛青绿阳性细胞,随诱导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增多;诱导14d时开始检测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合成,21d达高峰,之后下降。上述各指标空白对照组细胞均呈阴性。结论:成纤维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体外联合应用,能够成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
吴金生朱建祥蒋吉英王晓萃丁洁于树娜魏德全王宝松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
预防医源性感染气管插管装置
本文介绍了一款气管插管装置。具体分析了该装置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的操作流程。由于吸痰管包装罩和过滤罩是一次性无菌材料,可预防医源性感染,吸痰管包装罩内和过滤罩内的分泌物都可以作为培养物,培养出肺内感染菌或病毒。
朱建祥
关键词:吸痰分泌物培养医源性感染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