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甫拉提·买买提

作品数:27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脊柱
  • 8篇疗效
  • 8篇后路
  • 7篇脱位
  • 7篇颅底
  • 7篇颅底凹陷
  • 7篇颅底凹陷症
  • 6篇枢椎
  • 6篇寰枢
  • 5篇手术
  • 5篇寰枢椎
  • 5篇寰枢椎脱位
  • 5篇难复性
  • 5篇难复性寰枢椎...
  • 5篇结核
  • 4篇腰椎
  • 4篇后凸
  • 4篇化脓
  • 4篇化脓性
  • 4篇化脓性脊柱炎

机构

  • 27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27篇盛伟斌
  • 27篇甫拉提·买买...
  • 16篇徐韬
  • 12篇买尔旦·买买...
  • 11篇郭海龙
  • 11篇盛军
  • 8篇邓强
  • 5篇荀传辉
  • 4篇梁卫东
  • 4篇曹锐
  • 3篇张健
  • 3篇王丙超
  • 2篇王婷
  • 2篇王健
  • 1篇吴莹
  • 1篇王婷

传媒

  • 6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侧椎弓根固定合并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脊柱双侧内固定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但长期随访发现坚强内固定形成的应力遮挡效应会导致融合椎体的骨量丢失以及临近椎体退变加速,且此术式创伤大,费用高。
甫拉提·买买提徐韬盛伟斌
关键词: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TP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自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确诊为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患者13例,记录所有患者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最终治疗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6例患者合并下腹部(包括腹股沟区)疼痛,2例患者有发热,平均病程35 d。11例患者行切开引流,1例患者行穿刺引流,1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术后未见感染等并发症,随访中未见复发或病死患者。结论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提高对原发性腰大肌脓肿的高度怀疑是早期治疗的关键。切开引流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较低,使用范围较广,是治疗原发性结核性腰大肌脓肿的最可靠的方法。
甫拉提·买买提徐韬买买提艾力·尼亚孜买尔旦·买买提郭海龙荀传辉王丙超盛伟斌
关键词:结核脓肿腰肌脓肿
颅底凹陷症的分型及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通过对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新的分型及其在外科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自2000年7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颅底凹陷症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7~59岁,平均34.5岁.记录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并行MR和CT检查.其中合并环枕融合21例,C2,3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24例.根据是否合并寰枢椎脱位,将颅底凹陷症分为Ⅰ型(脱位型)24例和Ⅱ型(非脱位型)10例.Ⅰ型根据牵引后是否可以复位分为A、B二个亚型.Ⅰ型通过牵引或前、后路寰枢关节间松解复位;Ⅱ型则采取前路或前、后路枕大孔周围减压,复位减压后行后路固定融合.术后及随访时通过X线片、MRI或CT观察减压、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按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和Ranawat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手术时间130~250 min,平均210 min.出血量150~650 ml,平均240 ml.除2例死亡外,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7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前JOA评分4~12分,平均8.4分,术后JOA评分为9~17分,平均14.6分,改善率为71.1%,优良率为72.4%.术前Ranawat分级Ⅱ级11例、ⅢA17例、ⅢB6例,术后Ⅰ级20例、Ⅱ级11例、ⅢA1例.植骨于术后7~18个月融合,平均10.5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9例,包括感染3例,脑脊液漏2例,呼吸功能障碍2例,椎动脉损伤、颚裂各1例.结论 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将颅底凹陷症分为Ⅰ型(A、B)和Ⅱ型能够有效的指导治疗,术前认真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及减少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的关键.
徐韬买尔旦·买买提甫拉提·买买提郭海龙盛军梁卫东邓强盛伟斌
关键词:颅底寰枕关节寰枢关节脱位脊柱融合术
保留双侧半棘肌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疾患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评价经肌间隙保留双侧半棘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自行改良设计的经肌问隙保留双侧半棘肌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椎疾患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57.22±10.75)岁。手术节段为C3-C6。同一时间段内采用C3-C6保留棘上韧带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同类患者32例、C3~C7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同类患者3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诊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曲度、活动度、轴性症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c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颈部功能障碍评分(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疾病类型、术前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传统手术组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分别为34.380±7.960和11.89°±7.70°,较术前明显丢失(P〈0.05);保留半棘肌组分别为38.41°±7.33°和14.60°±8.56°,保留棘上韧带组分别为37.63°±4.91°和14.34°±8.02°,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丢失,且大于传统手术组(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JOA评分和N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保留半棘肌组和保留棘上韧带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三组间JOA评分及其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AS和ND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留半棘肌组的疼痛VAS和NDI评分更小。患者术后早期均有颈部疼痛症状,随访期间19例(19%)出现轴性症状,其中保留半棘肌组2例(6%)、保留棘上韧带组5例(16%)、传统手术组12例(34%),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C5
曹锐梁卫东安忠诚王健郭海龙买尔旦·买买提甫拉提·买买提盛军盛伟斌
关键词: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
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后路松解复位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枕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7.4±13.9岁(13~69岁),随访时间为54.7±29.4个月(25~131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通过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和神经功能情况。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正中矢状位CT上测量寰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齿突尖至Chamberlain线的距离(distance of the top of odontoid to Chamberlain′s line,DOCL),在颈椎MRI上测量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通过CT评估植骨融合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36.1±29.0min(95~210min),出血量为189.7±85.0mL(100~455mL)。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6.06±1.21分、2.35±0.76分、1.24±0.81分、1.12±0.90分,JOA评分分别为9.26±2.24分、14.05±2.01分、15.05±1.57、15.16±1.42分;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影像学方面,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DI分别为9.63±1.93mm、1.21±1.10mm、1.16±1.09mm、1.26±1.02mm,DOCL分别为11.47±3.93mm、2.53±3.30mm、2.32±3.20mm、2.26±2.73mm,CMA分别为114.31°±11.00°、144.16°±9.33°、145.31°±8.83、143.42°±9.12°;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ADI、DOCL和CMA均显著性改善(F=41.05,P<0.001)。所有患者均实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10.3±2.7个月(5~1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切口深部组织感染1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
高书涛徐韬买尔旦·买买提郭海龙甫拉提·买买提盛军荀传辉王婷盛伟斌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椎间融合器
化脓性脊柱炎分型和诊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化脓性脊柱炎(PS)是包括椎间盘炎、椎体骨髓炎、硬膜外脓肿、化脓性小关节炎在内的一组疾病,如处理不及时易发生菌血症、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后果。近年来,随着对PS认识的不断加深,学界对PS严重程度的分型逐渐完善,这对其规范化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一些新的诊疗技术也为P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PS的分型和诊疗进展作如下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胡宇坤高书涛盛伟斌甫拉提·买买提
关键词:脊柱炎化脓
不同血清炎症因子在诊断慢性骨髓炎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炎症因子WBC,ESR,CRP,PCT,IL-6和TNF-α在慢性骨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南方医院创伤骨科、明确诊断为四肢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信息,...
甫拉提·买买提王丙超盛伟斌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炎症因子降钙素原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僵硬性颈椎畸形
2024年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僵硬性颈椎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术适应证及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取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僵硬性颈椎畸形的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9.8±27.2)岁(范围7~48岁)。先天性颈椎畸形5例,治愈型结核3例,医源性颈椎畸形1例。测量C1,2角、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侧凸角(structural scoliosis angle,SSA)、颈椎后凸角(structural kyphosis angle,SKA)、头部倾斜角(head tilt,HT)、颈椎矢状偏移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躯干矢状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面偏移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T1倾斜角(T1 Slope,T1S)及T1S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1S-CL)。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简明量表评估颈椎畸形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273.9±76.1)min,出血量(472.2±128.8)ml。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5.2±41.8)个月(范围12~116个月)。单节段截骨7例(C3、C6、C7各1例,C54例),双节段截骨2例(C2和C7,C3和C4)。经椎弓根截骨4节段,全脊椎截骨7节段。上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e,UIV)位于枕骨1例、颈椎8例,下固定椎(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e,LIV)位于上胸椎6例、颈椎3例,其中UIV和LIV均位于颈椎2例。融合固定节段(7.6±4.4)个(范围2~12个)。术后(8.8±3.2)个月(范围6~12个月)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9例患者术前CL、SSA、SKA、HT、CBD分别为19.8°(17.2°,30.5°)、27.4°(23.3°,30.4°)、28.4°(25.6°,30.1°)、9.0°(6.2°,12.3°)、18.5(12.3,23.6)mm;术后改善至-11.1°(-8.8°,-14.4)、1.3°(0.8°,1.6°)、-11.1°(-8.6°,-14.5°)、1.6°(0.5°,2.2°)、9.4(4.8,13.5)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0°(-8.8°,-14.3°)、1.2°(0.8°,1.5°)、-11.0°(-8.6°,-14.3°)、1.
蔡晓宇徐韬买尔旦·买买提曹锐荀传辉梁卫东张健邓强甫拉提·买买提盛军王婷盛伟斌
关键词:颈椎脊柱后凸截骨术
硬膜外脓肿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硬膜外脓肿是一种通过脊柱和硬膜外间隙的静脉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细菌感染。硬膜外脓肿患者早期会出现腰背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以及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晚期可引起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早期诊断硬膜外脓肿是非常困难的,组织病理学是诊断金标准。目前,对于确诊硬膜外脓肿的首选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预后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硬膜外脓肿的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进行了全面综述。
依力达尔·塞达合买提盛伟斌甫拉提·买买提
关键词:硬膜外脓肿
新型胸腰椎骨折损伤AO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评价新型胸腰椎骨折损伤AO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探讨影响分型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5名医师,根据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影像,用新型AO分型系统独立对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损伤患者进行分型。对同一例患者,5名医师在一次分型中只要有1名医师分型不同即认定为不一致。6周后,打乱资料顺序再次分型。全部资料均不含与分型有关的任何标记,应用加权Cohen′s Kappa系数(unweighted Cohen Kappa coefficients)评价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内可重复性。结果:新型AO分型系统的可信度Kappa系数为0.602,可重复性平均Kappa系数为0.782。在3大骨折类型中,压缩型(A型)和分离移位型(C型)损伤的判定具有中、高度的可信度和极好的可重复性,可信度Kappa系数分别为0.604、0.662,可重复性平均Kappa系数分别为0.787、0.761;牵张型损伤(B型)判定的一致性相对较差,可信度Kappa系数为0.362,可重复性平均Kappa系数为0.657。损伤各亚型整体一致性,可信度Kappa系数为0.526,可重复性平均Kappa系数为0.701;其中B2型一致性最差,可信度Kappa系数为0.214,可重复性平均Kappa系数为0.633;其次为A4型,可信度Kappa系数为0.322,可重复性平均Kappa系数为0.685。结论:新型胸腰椎骨折损伤AO分型系统具有中、高度的一致性和极好的可重复性,但对A4和B2型骨折判定的可信度较差。
王丙超徐韬甫拉提·买买提曹锐邓强荀传辉王健盛伟斌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腰椎一致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