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芝 作品数:136 被引量:561 H指数:13 供职机构: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哲学宗教 生物学 更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与上气道临界压 被引量:3 2018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临床常见并且容易被临床医生及患者忽视的疾病,是由于咽部塌陷和气流阻塞所致。上气道塌陷的倾向可用上气道临界压量化,其与OSAS密切相关,对OSAS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赵燕 韩芳 孙运良 杨加彬 张凯 刘江华 王晓芝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个性特征与γ-干扰素和内皮素-1变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中 ,患者的个性特征与γ 干扰素 (IFN γ)和内皮素 1(ET 1)变化的关系。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病人的人格特征 ,将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的EPQ测量结果 ,分为高E、N、P、L和低E、N、P、L两组 ,对比分析IFN γ和ET 1变化的差异。结果人格内向和神经质维度高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血清IFN γ相对低 (0 .42± 0 .2 1) ,而ET 1相对较高 (75 .8± 2 7.44 )。结论人格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在支气管哮喘发作中 ,与IFN γ和ET 1的变化有关。 石寿森 王晓芝 张兰 侯桂霞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人格特征 Γ-干扰素 内皮素-1 艾森克人格问卷 支气管镜下表现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诊断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表现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诊断的辅助作用。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疑似IPA患者。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均按照《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的分级标准诊断,符合者纳入IPA组,不符合者上述诊断或其他病原体感染者纳入非IPA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治疗前后支气管镜下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半乳甘露聚糖肽抗原检测(GM试验)和病原学培养结果。比较各组患者基线情况、支气管镜下表现与胸部CT表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最终142例疑似IPA患者纳入分析,按照IPA分级诊断标准,确诊12例,临床诊断77例,拟诊22例,非IPA 31例。142例患者中有支气管镜下典型气道黏膜损伤表现者60例,其中确诊患者7例(58.3%),临床诊断52例(67.5%),拟诊1例(4.5%),而非IPA者无一例有损伤表现。IPA患者中分别有12例确诊(100%)、73例临床诊断(94.8%)和21例拟诊(95.5%)者进行了胸部CT检查,多为斑片状或条索状密度增高影等非特异性胸部CT表现,具有典型IPA胸部CT表现(晕轮征和空洞或新月征)者分别为确诊组3例(25.0%)、临床诊断组7例(9.0%)、拟诊组0例(0%)。确诊及临床诊断的89例患者中有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表现且复查≥3次者35例,均进行了抗曲霉菌治疗,其中16例存活,19例死亡。存活组患者支气管镜下黏膜损伤表现逐渐减轻、临床表现逐步好转;死亡组患者中有16例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恶化。结论重症患者支气管镜下气道黏膜损伤的特异性表现对IPA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在重症患者不能及时进行病理或胸部CT检查的情况下,动态观察气道黏膜损伤改变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抗真菌治疗效果和IPA预后的简单辅助方法。 田焕焕 韩沙沙 宁方玉 刘晓立 黄潇 郝东 王晓芝 王涛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肺泡灌洗液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血乳酸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血乳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51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28 d时存活45例、死亡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胸腔阻抗法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入院时及治疗24 h时的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24 h时采集动脉血2 mL,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乳酸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24 h时的SVRI、CO、乳酸单独及联合检测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存活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死亡患者(P<0.05)。死亡患者治疗24 h时SVRI及乳酸水平较存活患者升高、CO较存活患者降低(P均<0.05)。ROC曲线显示,治疗24 h的SVRI联合血乳酸预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5.6%(AUC=0.952,95%CI为0.878~1.000),均高于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治疗24 h时的SVRI与血乳酸联合检测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评估效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测及评估手段之一。 韩沙沙 黄潇 潘磊 田焕焕 曹国红 王晓芝关键词:呼吸衰竭 胸腔阻抗法 血流动力学 乳酸 危重症患者的睡眠障碍 被引量:7 2018年 良好的睡眠是生命存在所必需,对重症患者尤为重要,睡眠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救治,还会延长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和整体住院时间,严重者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危重症患者大多需要在ICU进行救治,这些患者因疾病痛苦、环境干扰和各种医疗操作影响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其疗效和预后。然而,这一重要临床问题却长期被忽略,很少被提及和关注。 王晓芝 孙婷 韩芳关键词:危重症患者 睡眠障碍 重症监护病房 住院时间 不同年龄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临床特点、多导睡眠监测(PSG)特点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情况差异。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睡眠呼吸监测中心经PsG诊断为OSAHS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0~44岁)89例、中年组(45~59岁)72例及老年组(≥60岁)59例,收集临床资料、调查问卷、嗜睡评分及PSG资料。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的154例OSAHS患者进行6个月、9个月及1年的随访,共有129例患者接受CPAP治疗。结果老年组患者与青年组患者相比夜间深睡眠比值降低(P〈0.05),Epworth嗜睡评分更高(P〈O.01)。老年组患者AHI低于体质量指数(BMI)相匹配的青年组患者(P〈0.05),但夜间呼吸暂停严重程度较重(P〈0.05)。老年组患者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比率高于另外两组(P〈0.05)。在使用CPAP治疗的第6个月、9个月及1年时,仍能保持较好依从性的老年组患者分别为90%,86%和82%,中年组为89%,87%和79%,在青年组为87%,74%和69%。老年组患者接受CPAP治疗的依从性较好(P〈0.05)。结论老年组患者日间临床表现更重、睡眠质量更差,接受CPAP治疗依从性较好。 孙婷 韩芳 王晓芝 孙运良关键词:年龄组 日间嗜睡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依从性 紫杉醇对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调节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对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PTX对间质性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A549细胞经TGF-β1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建立肺纤维化细胞模型,SD大鼠经博来霉素(BLM)诱导... 王聪捷 刘伟丽 宋晓东 李有杰 王晓芝 谢书阳 吕长俊皮质醇的动态变化与夜间哮喘发病机制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皮质醇的动态变化与哮喘病人夜间加重或发作的关系。方法 :检测夜间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皮质醇早晨 4时与下午 4时含量的变化及与峰值流速 (PEF)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从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急性发作期病人皮质醇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缓解期病人的皮质醇含量较急性发作期和健康人明显减低 ,且缺乏动态变化规律。结论 :从未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病人有与健康对照组相同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和昼夜变化节律 ,因此哮喘病人夜间加重不是由皮质醇水平降低而致。缓解期病人的皮质醇含量低及缺乏昼夜变化节律可能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结果。 王晓芝 李云华 高福泉 李嘉文 牟爱芹 尚莉关键词:哮喘 皮质醇 病理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高凝期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高凝期的治疗作用。方法正常组30名,分别测其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血浆水平取正常参考值范围;脓毒症F1+2、TAT升高患者27例,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实验组)和非肝素治疗组(对照组)。27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早期目标下液体复苏等治疗,除此以外,实验组在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70U/kg每24h)持续泵入。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5d前后F1+2、TAT水平,计算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实验组的F1+2、T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F1+2、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0.208)。实验组呼吸机使用天数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9.25±6.02)d,(10.33±5.50)d vs (17.20±9.48)d,(16.20±10.03)d(P=0.045,0.036)。两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之间28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结论对于处于脓毒症高凝期的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但未能改善生存率。 刘晓立 吕长俊 王晓芝 韩兆东 张晓荣 李洪波关键词:凝血 脓毒症 地塞米松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STAT1和PDGF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STAT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DXM组)、博来霉素组(BLM组)和对照组(NS组):①DXM组,气管内灌注BLM(5mg/kg,用生理盐水配制BLM溶液浓度为5mg/ml)诱导肺纤维化,随后每日用地塞米松3mg/kg腹腔注射进行干预;②BLM组,气管内灌注BLM(剂量与用法同上),随后每日用生理盐水(NS)3mg/kg腹腔注射进行干预;③NS组,气管内灌注和腹腔注射均用NS(剂量与用法同上)。于气管内灌注后第7、14和28天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STAT1和PDGF蛋白的表达。结果①BLM组BALF中细胞总数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和第28天开始下降;DXM不同时间组细胞总数均低于BLM组,尤其以第7天差异明显(P<0.05);②BLM组肺组织中STAT1和PDGF蛋白表达在第7天达高峰,之后下降,第28天时仍高于NS组(P<0.05),均与BALF中的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880和0.902,P均<0.01);DEX组STAT1和PD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同期BLM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够抑制BLM诱导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通过早期抑制肺组织STAT1和PD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刘金苹 翟乃亮 范贤明 牟爱琴 高福泉 王晓芝关键词: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地塞米松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