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华

作品数:17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障
  • 5篇近视
  • 5篇角膜
  • 5篇白内障
  • 4篇手术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4篇LASIK
  • 3篇原位
  • 3篇散光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磨镶术
  • 3篇激光
  • 3篇合并白内障
  • 3篇分子
  • 3篇闭角
  • 3篇闭角型
  • 3篇闭角型青光眼
  • 3篇超声

机构

  • 17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绵阳四0四医...

作者

  • 17篇王晓华
  • 6篇张新
  • 5篇何吕福
  • 5篇杨黎
  • 4篇陈海
  • 3篇侯英芳
  • 2篇张华
  • 1篇刘堂兵
  • 1篇邓应平
  • 1篇舒娅
  • 1篇苗永凤
  • 1篇李奕萍
  • 1篇蒋渝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09
  • 4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SIK治疗RK后的近视回退
2008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近视回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LASIK小光斑飞点扫描技术治疗RK术后10年以上近视回退的患者12例23眼,平均随访15月。结果23眼术前远视力≤0.15,术后1年≥1.0,2眼术后半年为1.0,平均近视度数由术前的-6.15DS下降为术后的0.35DS,平均散光度数由术前的-0.71DC下降为术后的0.33DC,无并发症。结论对RK术后近视回退的患者施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王晓华张新陈海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近视
LASIK后发生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对术后发生HSK的7例8只眼给予抗病毒治疗,记录并观察临床表现、疗效和转归。结果6例7只眼在1~2周内痊愈,角膜透明,视力由发病期间的0.1~0.5恢复到预矫视力0.8~1.2,观察一年以上无复发;1例1眼反复发作6次,其复发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角膜透明,视力比预矫视力低一行。结论LASIK手术可能是HSK发病的诱因之一,详细诱发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及时预防和治疗LASIK术后HSK非常重要。
王晓华邓应平张新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本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2例(68眼),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眼压明显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杨瑞君王晓华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白内障眼内压
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选择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水肿明显减少,术后效果好。
王晓华张新蒋渝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散光角膜水肿
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黏连分离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影响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对视盘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Phaco治疗,观察组实施Phaco-GS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周边虹膜前黏连(peripheral synechia,PAS)、眼压、最佳矫正视力(intraocular pressure,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指标[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ngle opening distance 500,AOD500)、小梁网睫状突距离(trabecular ciliary process distance,TCPD)]、视盘血流密度[整体视盘血流密度(whole en face image vessel density,wiVD)、视盘内血流密度(intraoptic disc vessel density,diVD)、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plexus,RP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两组PAS范围、IOP、BCVA均降低,观察组PAS范围、眼压、BCV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CD、AOD500、TCPD均增加,观察组ACD、AOD500、TCP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iVD、diVD及视盘周围RPC各项指标均增加,观察组wiVD、diVD及视盘围RPC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haco-GSL可进一步恢复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结构,调节眼压与视力,同时改善视盘血流密度。
张新李奕萍王晓华杨瑞君何吕福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脉络膜厚度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7年
临床应用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改变了眼科临床诊疗方法。随着新技术的进展,OCT能够获得一个真实、非侵入性眼后段"光学切片" 。随着OCT图像处理软件的改进,可以分析眼后段更精致的解剖结构,如脉络膜等。最近,高清晰选择性成像处理软件通过评估所有像素数据,减少噪音和构建最佳图像,通过图像增强软件补偿眼后段到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之间降低的信号强度,从而可见脉络膜与巩膜的分界线。因此,目前应用OCT能准确测量脉络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如体位、年龄、眼压、眼轴长度、屈光不正和收缩压等。脉络膜是眼部血液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视网膜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近视性黄斑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视网膜色素变性、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高度近视、特发性黄斑裂孔等疾病中脉络膜变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Vogt-小柳原田病(VKH)、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等疾病中脉络膜增厚。本文就脉络膜厚度自身特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眼科疾病中脉络膜厚度变化进行综述。
何吕福王晓华温旭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光相干断层扫描影响因素眼科疾病
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7例被引量:3
2008年
王晓华杨黎侯英芳
关键词:LASIK眼外伤角膜瓣
LASIK治疗近视眼2917例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术前精心检查,讲解手术原理,手术程序。术中、术后正确的护理指导,注重每个环节患者的心理干预,强调术中注视眼位、体位及光学数据精确性,发放LASIK护理相关资料,制作复诊卡定期复查。[结果]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施行LASIK手术2917例,疗效确切,视力达到预矫视力占98.7%。[结论]LASIK治疗近视眼围手术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加强护理,定期随访复查,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侯英芳王晓华张华杨黎苗永凤
关键词:LASIK近视眼围手术期护理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白内障伴发PACG的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房角分离手术以及超声乳化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上述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时眼部的相关参数。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年眼部各项指标较为贴近正常人眼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伴发PACG病症使用房角分离以及超声乳化的手术形式能够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恢复视力。
杨瑞君王晓华
关键词: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PACG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以84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入院时间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2例)及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眼压、前房角深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等诸多指标,同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杨瑞君王晓华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小梁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