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

作品数:22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激光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4篇黄斑
  • 4篇角膜
  • 3篇原位
  • 3篇水肿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内障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磨镶术
  • 3篇康柏
  • 3篇分子
  • 3篇白内障
  • 2篇原位角膜磨镶...
  • 2篇散光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机构

  • 18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作者

  • 18篇张新
  • 6篇王晓华
  • 6篇李奕萍
  • 2篇何吕福
  • 2篇杨黎
  • 2篇张华
  • 2篇陈海
  • 1篇刘志浩
  • 1篇侯英芳
  • 1篇胥栩
  • 1篇张雅兰
  • 1篇邓应平
  • 1篇吕书红
  • 1篇苗永凤
  • 1篇蒋渝
  • 1篇许丹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保健文汇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SIK治疗RK后的近视回退
2008年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近视回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LASIK小光斑飞点扫描技术治疗RK术后10年以上近视回退的患者12例23眼,平均随访15月。结果23眼术前远视力≤0.15,术后1年≥1.0,2眼术后半年为1.0,平均近视度数由术前的-6.15DS下降为术后的0.35DS,平均散光度数由术前的-0.71DC下降为术后的0.33DC,无并发症。结论对RK术后近视回退的患者施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王晓华张新陈海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近视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及其对血清VEGF、HIF-1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效果。方法:按治疗方案不同将110例IMEM患者分为对照组(PPV治疗)和观察组(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PPV治疗),每组各5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内异位层(EIFL)+外丛状层厚度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HIF-1α)水平。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BCVA、CMT、EIFL+外丛状层厚度及血清VEGF、HI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PPV治疗IMEM的疗效较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术眼视力,促进黄斑解剖结构恢复,降低血清VEGF、HIF-1α水平,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李奕萍张新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曲安奈德玻璃体切割术低氧诱导因子
LASIK后发生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后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对术后发生HSK的7例8只眼给予抗病毒治疗,记录并观察临床表现、疗效和转归。结果6例7只眼在1~2周内痊愈,角膜透明,视力由发病期间的0.1~0.5恢复到预矫视力0.8~1.2,观察一年以上无复发;1例1眼反复发作6次,其复发间隔时间逐渐延长,角膜透明,视力比预矫视力低一行。结论LASIK手术可能是HSK发病的诱因之一,详细诱发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及时预防和治疗LASIK术后HSK非常重要。
王晓华邓应平张新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对脉络膜厚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探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疗效及对脉络膜厚度、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RVO-M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乱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区水肿容积、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房水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水平;并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个月时的BC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时的黄斑区水肿容积、SFCT及房水中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3%和1.67%,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可有效提高RVO-ME患者视力,缓解水肿症状,改善脉络膜厚度,降低房水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李奕萍张新
关键词:激光光凝黄斑水肿脉络膜厚度炎症因子
老年白内障患者怎样寻光明?
2020年
白内障是老年人出现最频繁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致盲病因。但是,白内障所导致的致盲是可以恢复的。患上白内障的病人,其眼睛内的晶状体会逐渐混浊,由透明变为不透明,阻碍了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导致视力出现极大程度的下滑,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变得越加严重,会对视力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失明情况的出现。而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白内障已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怎样重新获得光明已经成为了老年白内障患者内心最主要的期待。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对白内障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
张新
关键词:眼科疾病白内障眼内晶状体老龄化社会
LASIK术前检查后未做手术279眼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完善近视眼术前检查未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的原因。方法对近视眼患者2317例4615眼进行术前检查后未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146例279眼进行随访跟踪调查。结果 146例279眼中角膜病变27例51眼占18.5%,眼底病变16例28眼占11.0%,全身疾病13例26眼占8.9%,眼屈光异常22例42眼占15.1%,眼部解剖异常8例15眼占5.5%;思想有顾虑期望值高者36例71眼占24.7%,其他原因放弃手术24例46眼占16.4%。结论 LASIK患者应先进行有效沟通,消除顾虑;掌握检查后未做手术者的实际情况并定期跟踪随访,提高接受手术的成功率。
侯英芳张新苗永凤张华张雅兰胥栩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随访
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选择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水肿明显减少,术后效果好。
王晓华张新蒋渝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散光角膜水肿
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黏连分离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影响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房角黏连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及对视盘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Phaco治疗,观察组实施Phaco-GS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周边虹膜前黏连(peripheral synechia,PAS)、眼压、最佳矫正视力(intraocular pressure,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指标[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ngle opening distance 500,AOD500)、小梁网睫状突距离(trabecular ciliary process distance,TCPD)]、视盘血流密度[整体视盘血流密度(whole en face image vessel density,wiVD)、视盘内血流密度(intraoptic disc vessel density,diVD)、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plexus,RPC)]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两组PAS范围、IOP、BCVA均降低,观察组PAS范围、眼压、BCVA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CD、AOD500、TCPD均增加,观察组ACD、AOD500、TCP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iVD、diVD及视盘周围RPC各项指标均增加,观察组wiVD、diVD及视盘围RPC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haco-GSL可进一步恢复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结构,调节眼压与视力,同时改善视盘血流密度。
张新李奕萍王晓华杨瑞君何吕福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CRP、MAU、CYS-C和ACR检测及与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U)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水平以及与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分为NDR组(52例)、NPDR组(65例)、PDR组(49例),对比三组患者的CRP、MAU、CYS-C及ACR水平,并对上述指标与DR微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NPDR组、PDR组患者的CRP、MAU、CYS-C以及ACR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DR组患者的CRP、MAU、CYS-C以及ACR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三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RP、MAU、CYS-C以及ACR水平均与DR微血管病变的发展有关,均是DR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RP、MAU、CYS-C以及ACR水平均与DR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呈现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引起的CRP、MAU、CYS-C及ACR水平异常表达与DR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评估DR病变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对于其病情预测、早期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奕萍张新
关键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微量白蛋白微血管病变
一氧化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张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