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
-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1年山西省胃肠道间质瘤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了解山西省2011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发病率、分布规律、临床特征等信息。方法通过医保检索及医院调查的方法收集山西省2011年1月1Et至12月31日所有新诊断的及可疑GIST病例,所有病例石蜡切片后不经过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由山西省肿瘤医院两位病理科医师重新分析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分析GIST的发病率和地区及年龄分布情况等。数据采用计数资料描述。结果2011年山西省新发现GIST病例153例,发病率为4.3/100万(2011年山西省总人口35932786人),中国年龄标化发病率3.6/100万,世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8/100万。山西省各个地区发病人数不同,散在分布,太原和长治较多,均为25例。153例GIST患者中男83例(54.2%),女70例(45.8%),男女之比为1.19:1。山西省统计局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男性人口数18437500人,女性人口数17495200人,男性发病率4.5/100万,女性发病率4.0/100万,男性发病率与女性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59岁,高发年龄段为55—59岁(33例)。153例GIST中139例有病变部位的记载,其中发生在胃88例(63.3%),小肠21例(15.1%),大肠7例(5.0%),十二指肠6例(4.3%),食管3例(2.2%),胃肠道外14例(10.1%)。113例GIST有肿瘤最大径的记载,中位数(范围)为5.78(0.3~25.0)cm,≤2cm30例(26.5%),〉2—5cm 33例(29.2%),〉5~10cm36例(31.9%),〉10cm14例(12.4%)。141例有细胞类型的记载,其中梭形细胞112例(79.4%),上皮型11例(7.8%),混合型18例(12.8%)。结论山西省GIST是一种散在的、发病率低的疾病,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太原与长治发病例数相对较多。
- 王振华梁小波王毅马国龙曲永庆田晓文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流行病学发病率
- 胃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及列线图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s)术后复发危险因素;验证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列线图的临床实用价值;建立新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对曲线。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6月至200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GIST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未服用靶向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收集数据库中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分析。采用MSKCC列线图预测GISTs患者术后情况,通过Bootstrop自抽样得到新样本几率与患者复发的真实几率比较,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后,运用R语言建立新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准曲线。观察指标:(1)GISTs患者术后复发情况。(2)影响GISTs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3)MSKCC列线图预测每例GISTs患者术后理论复发情况。(4)建立新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准曲线。 采用电话、门诊、家访方式进行随访。了解GISTs患者术后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建立GISTs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模型。列线图根据COX模型中入选变量的回归系数等信息绘制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及校准曲线。
结果:(1)GISTs术后复发情况:90例GISTs患者随访1~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2.2%(47/90),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11.1%(10/90)。(2)影响GISTs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D117、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象是影响GISTs患者术后5年复发的危险因素(χ2=9.276,19.911,31.721,32.973,6.48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其他、肿瘤直径≥10 cm、核分裂象≥5/50高倍视野是影响GISTs患者术后5
- 田晓文梁小波王振华王毅马国龙王玮史俊岩曲永庆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列线图复发风险评估
- 2008-2011年山西省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 目的:了解山西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全面收集山西省2008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山西省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病例及可疑胃肠道间质瘤病...
- 王振华梁小波
- 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转移性结直肠癌、奥沙利铂、5-Fu、卡培他滨为检索词,查阅2011年6月前发表的有关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作者各自独立对入选文献中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按照预先制订的数据表进行摘录。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6篇文献入选,全部研究共计2189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可比。临床疗效方面,有效率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0.92[95%CI(0.82,1.02),P=0.121,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合并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0.19[95%CI(-0.73,0.35),P=0.49],-1.91[95%CI(-2.53,0.16),P:0.08],综合分析结果两组间均无优劣。Ⅲ~Ⅳ级毒副作用的比较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综合分析显示卡培他滨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5-Fu组,合并RR为0.24[95%a(0.11,0.55),P=0.0007],而手足症状发生率高于5-Fu组,合并RR为2.83[95%a(1.66,4.82),19=0.0001]。结论5-Fu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无优劣。在Ⅲ~Ⅳ级毒性方面中性粒细胞减少在5-Fu组更易发生,卡培他滨组主要以手足症状为主。
- 王晓元梁小波卢艳军岳亮王振华
- 关键词:META分析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氟尿嘧啶
- 腹腔镜结肠十字吻合技术的初步研究
- 背景:在腹腔内进行腹腔镜结肠吻合操作困难,常用的方法是腹腔镜完成结肠游离后辅助腹壁小切口,取出标本和结肠在体外切除和吻合.研究应用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肠吻合的方法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十字吻合技术...
- 梁小波刘东博王立平王振华马国龙王毅田晓文
- 关键词:结肠切除术腹腔镜肠吻合
- 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评价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腹腔镜下完成结肠游离和淋巴结清扫后,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肿瘤两端结肠,将两结肠断端靠拢,在两切端各切开一个小口后将直线切割闭合器分别插入其中,然后在系膜对侧进行肠壁切割闭合,再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将鸟嘴样共同开口闭合,完成腹腔镜下的?肖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学指标:手术时间、十字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2)肿瘤学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距肿瘤距离、R0切除情况。(3)手术并发症:吻合口闭合不全、吻合口漏、狭窄、肠扭转、伤口液化感染。(4)术后康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5)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随访,卡氏评分评估身体状况、纤维结肠镜检查有无肿瘤吻合口复发、肠腔狭窄。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达。结果(1)手术学指标: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淋巴结D,清扫和十字吻合术。手术时间为(140±50)min,十字吻合时间为(43±26)min,术中出血量为(62±56)mL。全组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2)肿瘤学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6)枚/例。切缘距肿瘤距离均≥8cm,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未见癌细胞残留。(3)手术并发症:9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吻合口出血、瘘和狭窄等相关并发症。(4)术后康复时间:9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8±0.9)d,肛门排气时间为(2.4±1.2)d,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6±1.7)d,术后住院时间为(9.6±2.5)d。所有患者在术后12d�
- 粱小波刘东博王立平王振华马国龙王毅田晓文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切除术肠吻合腹腔镜检查
- 太原地区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太原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状况,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及血液安全现状。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太原地区2016~2021年无偿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分析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数学模型评估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分析不同血液筛查模式下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结果太原地区2016~2021年共检测献血者标本662705份,其中初次献血者HCV的阳性率为1.83‰(595/325009),输血残余风险为14.91/10万;重复献血者HCV的阳性率为0.04‰(13/337696),输血残余风险为0.31/10万;输血传播HCV的总残余风险为7.47/10万。共检测重复献血者标本337696份,采用2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的血液筛查模式,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0.31/10万;采用2次ELISA检测抗-HCV联合1次HCV核酸检测试验(NAT)的血液筛查模式,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0.06/10万,增加NAT后,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降低了80.65%。结论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小于初次献血者,因此需不断优化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重复献血率。采用2次ELISA和1次NAT联合检测HCV的血液筛查模式,可有效降低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提高血液安全。
- 李之烨周源赵沛喆陕柏峰张剑英王振华王斌张强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无偿献血者
- 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结转移临床意义文献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于PubMed及万方数据库检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有关GIST淋巴结转移研究的文献,分析相关病例资料,总结GIST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基因表达、GIST分期及GIST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GIST淋巴结转移详细报告病例16例,男性6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9.25岁;GIST发生于胃12例,小肠3例,食管1例;肿瘤细胞为梭形7例,上皮样3例,余6例呈以梭形为主的混合形状;7例进行了基因检测。结论发生于胃、肿瘤分级为高危组、细胞形态为梭形细胞的GIST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基因突变与其存在某种相关性。但其临床意义仍不清楚。
- 卢艳军梁小波岳亮王晓元王振华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淋巴转移
- 自牵引后离断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9岁。103例患者中,49例行SPLT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SPLT组;54例行传统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_(1),Q_(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术中情况:SPLT组患者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分别为(261±48)min、(26±4)min、(114±42)mL、8.0(6.5,9.5)枚、1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44±42)min、(30±6)min、(118±46)mL、5.5(4.0,8.0)枚、9例;两组患者消化道重建时间、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辅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Z=-4.05,χ^(2)=4.72,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7,-0.47,P>0.05)。(2)术后情况:SPLT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1.5±2.7)d、4例;传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2.5±4.3)d、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7,χ^(2)=1.68,P>0.05)。103例患者中,1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左侧胸腔积液5例、吻合口漏4例、轻度肺炎2例、切口感染1例、乳糜漏1例。4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位置均在食管-空肠吻合口处,
- 陶凯马俊张万红王振华马国龙任一鹏李林杰高斐董剑宏黄庆兴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双通道近端胃切除
- 胃肠道间质瘤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尽管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巨大进展,但对GIST发病率、突变类型及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尚不完善.了解GIST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正确制定GIST控制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王振华梁小波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