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抑郁
  • 5篇抑郁症
  • 3篇抑郁症患者
  • 3篇疗效
  • 2篇音乐
  • 2篇音乐治疗
  • 2篇症状
  • 2篇防御
  • 1篇厌恶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帕罗西汀
  • 1篇强迫症
  • 1篇强迫症患者
  • 1篇人格特征
  • 1篇住院
  • 1篇住院抑郁症患...
  • 1篇西酞普兰
  • 1篇疗效评估
  • 1篇疗效研究
  • 1篇反刍思维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武汉市精神卫...

作者

  • 6篇牟艳丽
  • 3篇王继中
  • 3篇张淑芳
  • 3篇向东方
  • 2篇江涛
  • 2篇徐菁
  • 1篇连楠
  • 1篇辛迪
  • 1篇余萍
  • 1篇赵贤玲
  • 1篇丛中
  • 1篇李幼辉
  • 1篇王艳
  • 1篇徐菁

传媒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精...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音乐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研究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抑郁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6例和药物治疗组56例,2组均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联合治疗组另外给予系统的音乐治疗,治疗12周。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贝克自评问卷(BDI-13)进行评定,观察2组治疗参与度。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HAMD及BDI-13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治疗12周后2组HAMD量表及BDI-13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12周末联合治疗组的治疗参与度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音乐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的精神症状,提高其治疗参与度。
辛迪王艳牟艳丽余萍
关键词:音乐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的分离体验与防御及症状的相关研究
目的分离既可能是一种防御,也可能是作为一种症状见于多种精神疾病中,在抑郁症患者并不少见,但目前基本上没有抑郁症患者分离问题的研究。本研究试图了解抑郁症患者分离的严重程度与心理机制及其症状特点的关系。
张淑芳牟艳丽王继中向东方江涛徐菁
文献传递
抑郁症患者的分离体验与防御及症状的相关研究
张淑芳牟艳丽王继中向东方江涛徐菁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78例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研究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不良反应评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2.5%和52.6%(P>0.05),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7.5%和86.8%(P>0.05);研究组恶心、心悸、头晕三项不良反应发生率(2.5%、2.5%、5%)均低于对照组(15.8%、18.4%、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个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
向东方牟艳丽赵贤玲张淑芳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抑郁症疗效
团体音乐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评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估团体音乐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6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团体音乐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的BDI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音乐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
徐菁牟艳丽王继中
关键词:音乐治疗抑郁症
洗涤组、检查组和反刍思维组强迫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洗涤组、检查组、反刍思维组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安全感与厌恶感.方法:采用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中文版)、瑞典大学人格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中文厌恶感量表对80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和门诊病人,以及8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测查.根据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中文版)评分将全部病例分为洗涤、检查和反刍思维三组,对测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①洗涤组病例29例,检查组32例,反刍思维组19例;②反刍思维组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得分[(70.3±11.0)vs.(72.8±9.7)]大于洗涤组[(56.6±11.9)vs.(66.5 ±8.9)]和检查组[(61.4±10.7)vs.(66.2±7.9)],三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50.5±8.9)vs.(50.8±9.7),Ps〈0.05];③反刍思维组安全感得分(37.9±7.1)小于洗涤组(47.0±9.5)和检查组(48.5 ±8.9),三组均小于健康对照组(62.8±11.3)(Ps〈0.05);④洗涤组厌恶感得分依次大于检查组、反刍思维组和健康对照组[(103.0±9.5)vs.(89.7±11.0),(85.3±10.8),(86.2±13.5),Ps〈0.01];⑤污染/洗涤强迫得分与缺乏自信和社交愿望得分呈负相关(r=-0.23,-0.38),与冷漠得分、厌恶感总分呈正相关(r=0.36,0.68);检查强迫得分与躯体焦虑、应激敏感性、冒险探索、社交愿望、怨恨、言语攻击呈正相关(r=0.22~0.42);伤害他人/自己的强迫想法得分与躯体焦虑、精神焦虑、应激敏感性、缺乏自信、冲动性、冒险探索、怨恨、兴奋性、不信任、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得分呈正相关(r=0.32~0.66),与安全感总分呈负相关(r=-0.57).结论:洗涤组强迫症患者的厌恶感高于检查组和反刍思维组;反刍思维组强迫症患者的安全感低于洗涤组和检查组,而且神经质人格特质更加突出.
牟艳丽丛中李幼辉连楠
关键词:强迫症人格特征安全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