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攀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儿童
  • 3篇隐喻
  • 2篇学前儿童
  • 2篇英语
  • 2篇语言
  • 2篇汉语
  • 2篇儿童语言
  • 1篇形容
  • 1篇形容词
  • 1篇叙事
  • 1篇学习者
  • 1篇研究方法
  • 1篇隐喻能力
  • 1篇隐喻意义
  • 1篇英语教材
  • 1篇英语学习
  • 1篇英语学习者
  • 1篇语法化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机构

  • 9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作者

  • 9篇潘攀
  • 4篇周榕
  • 2篇朱红强

传媒

  • 2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华文教学与研...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儿童语言研究方法》述介
2014年
本文对出版于2012年的《儿童语言研究方法》一书进行概述与评介。该书是儿童语言研究领域难得的一部全面介绍研究方法的论著,不仅包括儿童语言研究领域传统的研究方法,如:父母日记法和复述故事法等,而且包括从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等其它相关学科吸收而来的研究方法,如:神经影像研究法,句法启动法,并重点推介了儿童语言数据转换系统CHILDES及其使用实例。在介绍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潘攀周榕
关键词:儿童语言研究方法
汉语学前儿童隐喻产出的跨域映射特点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
2021年
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一位4岁10个月儿童进行持续21个月的个案追踪,收集其自然产出的隐喻,再借助图片描述任务,对120位不同年龄的幼儿园儿童进行诱导隐喻产出实验。综合各年龄段儿童隐喻产出的数量统计分析、语义标注和隐喻程度判定,发现汉语儿童在学前阶段具有跨域映射的隐喻产出能力,该能力发端于4岁初,关键期在5岁中期,并具有从自我关注到具身体验、双域映射、过渡式隐喻以及U型发展等特点。这种跨域映射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认知能力、概念范畴化、相似性识解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折射出隐喻思维在人类早期概念掌握中的重要作用。
潘攀周榕
关键词:学前儿童跨域映射
后殖民视角下的族裔身份流动——以汤亭亭《中国佬》和任璧莲《典型的美国人》文本对比阅读为例
2008年
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一直都将对民族身份的追问作为自己的书写内容之一。本文试从两位不同时期的作家汤亭亭和任璧莲着手,结合两部文本《中国佬》和《典型的美国人》进行对照阅读,旨在探讨在后殖民视角下两代作家在创作意旨、表现内容等方面对民族身份的认识是从一种种族对话到种族融合的过程。
潘攀朱红强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任璧莲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研究——以形容词rich为例
2016年
对比分析了本族语语料库(LOB和FLOB)、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MSSW和CLEC)和中国各阶段英语教材中rich的隐喻意义的五个层次及使用频率。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rich的各层次隐喻意义使用频率上与本族语者明显不同,相关的隐喻意义知识不完整。而这一现状,与各阶段英语教材中rich隐喻意义的输入量不足有很大关系。在由初级到高级阶段的英语教材中,隐喻意义各层次的输入频率与本族语中的使用情况大相径庭。因此,如何将隐喻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何以适当的隐喻密度、隐喻类型,真实地呈现英语本身的特点,在各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探索出适合该阶段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培养的方式,值得英语教师和英语教材编纂者的研究和思考。
潘攀
关键词:隐喻意义中国英语学习者
David Herman的话语心理模型与叙事文本阐释——以康拉德的《青春》为文本
2009年
运用David Herman的话语心理模型阐释小说叙事文本,为"讲故事"话语实践寻找理论支点。文章以约瑟夫.康拉德的《青春》为文本,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该模型如何提供一个认知维度来帮助读者完成文本意义的解读,即阐述了人物定位过程与人物身份的建构,以及它与叙事视角的联系;大脑意识的身体化过程揭示了语言是如何表征叙事进程;大脑的意识散播性将个体之间抽象的思维情景化、社会化,从而展示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情感话语的出现为丰富故事的主题甚至为文学类型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所谓"特质"对于考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理解人物冲突有着建设性的作用。这种互动的认知过程对于叙事文本意义的建构和解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朱红强潘攀
关键词:文本阐释
汉语“被”字式与英语“BE+Ven”式的语法化比较研究
2008年
运用语法化概念和理论,采用历时研究方法,通过对汉语"被"字式和英语"BE+Ven"式语法化过程的描述,证明了语法化理论的强大解释力。
潘攀
关键词:语法化
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发展研究——一项基于个案的自然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儿童隐喻能力发展,是儿童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目前有关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对自然状态下学前儿童的非字面语言研究略显欠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个案儿童瑞瑞在学前21个月期间的跟踪观察,从句法语义特点、类型和功能三大方面,探究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的特点,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其隐喻产出能力所呈现的发展和变化。研究发现学前儿童语言产出中常见的十种隐喻类型和儿童隐喻的三大主要功能,总结出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的发展趋势,并证实了汉语儿童隐喻产出关键期的存在。
潘攀周榕
关键词:学前儿童
儿童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4年
通过对近年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发现此领域研究内容涵盖了儿童隐喻理解能力和产出能力、特殊儿童隐喻能力和普通儿童隐喻能力等各个方面,运用了神经心理学研究法、横断式实验研究法、纵向观察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等。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均偏重于儿童隐喻理解能力,而隐喻产出能力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研究比较欠缺;横断式实验研究居多,历时跟踪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儿童隐喻研究应更重视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发展和历时跟踪研究方法的应用。
潘攀
关键词:隐喻能力
汉语儿童隐喻产出的句法特点及其发展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儿童语言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汉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研究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对了解语言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至关重要。进行汉语儿童语言研究,不仅应关注字面语言,而且应将研究内容扩展到儿童非字面语言领域。然而目前,汉语儿童隐喻产出能力发展领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本文通过自然观察和纸笔记录,将儿童瑞21天内自然语言产出中的338例隐喻进行总结分类和统计分析,进而总结出儿童隐喻产出的句法发展特点及其认知规律。
潘攀周榕
关键词:儿童语言隐喻句法特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