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贯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牙龈卟啉单胞菌rag位点基因分型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分析
- 目的: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四种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分布,和不同牙周炎症状态下rag-1型基...
- 汪贯华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分型牙周炎
- 文献传递
- 慢性牙周炎状态下牙龈卟啉单胞菌rag-1基因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不同牙周炎症状态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rag-1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方法:收集1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PCR法检测P.gingivalis和rag-1基因。对P.gingivalisrag-1基因阳性的菌斑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rag-1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炎症状态下的表达差异。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秩相关检验。结果: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rag-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9±0.06、0.46±0.05和2.22±0.10(P<0.05)。结论:rag-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及炎症状态的不同而改变。
- 汪贯华张冬梅潘亚萍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表达牙周炎
- 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150个龈下菌斑样本,采用16Sr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炎病变位点的检出率,并根据各rag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不同rag基因型在慢性牙周炎病变位点的分布。结果经16SrDNAPCR法检测,病变位点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检出率为70.7%。各rag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位点的总检出率:rag-1为60.4%,rag-2为23.6%,rag-3为44.3%,rag-4为15.1%;经统计学检验,rag-1和rag-3型检出率较高,高于rag-2和rag-4型(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rag基因多态性,rag-1和rag-3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中国辽宁地区人群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汪贯华张冬梅潘亚萍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型
- 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定植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检测,探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和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Pg的定植规律。方法选取90例CP患者和90例AgP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共采集龈下菌斑样本1620个,运用AmpliFluor终末点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赡含量。结果治疗后6周CP和AgP组Pg活动位点分别为61(22.6%)和66(24.4%)个,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赡活动位点在治疗前检测的牙周临床指数高于赡静止位点。治疗后12周两组Pg活动位点分别为96(35.6%)和18(6.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赡活动位点在治疗后6周时检测的牙周临床指数高于赡静止位点。结论在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时,CP和AgP患者赡定植均已开始,但是两组定植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在牙周基础治疗后,治疗前牙周组织炎性反应严重的龈下位点赡易于定植。
- 刘静波林莉潘亚萍汪贯华李琛
- 关键词:紫单胞菌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