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亚萍

作品数:412 被引量:1,90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2篇期刊文章
  • 8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0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30篇牙周
  • 160篇牙周炎
  • 111篇牙龈
  • 104篇单胞菌
  • 99篇牙龈卟啉单胞...
  • 99篇卟啉单胞菌
  • 80篇细胞
  • 75篇慢性
  • 63篇慢性牙周炎
  • 62篇口腔
  • 40篇基因
  • 32篇牙周病
  • 28篇上皮
  • 26篇蛋白
  • 26篇牙周炎患者
  • 24篇牙周基础治疗
  • 24篇上皮细胞
  • 23篇龈下
  • 22篇致病
  • 22篇球菌

机构

  • 36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9篇华西医科大学
  • 18篇辽宁省口腔医...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杭州市红十字...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浙江省中西医...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海盐县疾病预...
  • 3篇沈阳市口腔医...
  • 3篇锦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411篇潘亚萍
  • 51篇林莉
  • 51篇李琛
  • 40篇张冬梅
  • 38篇王宏岩
  • 38篇刘静波
  • 30篇潘春玲
  • 29篇赵戬
  • 27篇赵海礁
  • 27篇谭丽思
  • 25篇常春荣
  • 22篇刘俊超
  • 18篇孙尚敏
  • 18篇寇育荣
  • 14篇张蕴惠
  • 13篇章锦才
  • 13篇钟鸣
  • 11篇赵溪达
  • 11篇肖晓蓉
  • 11篇张萍

传媒

  • 62篇中国实用口腔...
  • 28篇中华口腔医学...
  • 26篇中国微生态学...
  • 26篇口腔医学研究
  • 25篇中国医科大学...
  • 23篇口腔医学
  • 18篇上海口腔医学
  • 17篇华西口腔医学...
  • 14篇牙体牙髓牙周...
  • 10篇实用口腔医学...
  • 8篇第十届全国牙...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国际口腔医学...
  • 6篇2011第九...
  • 4篇中国感染与化...
  • 3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第十次全国牙...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13篇2021
  • 6篇2020
  • 20篇2019
  • 20篇2018
  • 42篇2017
  • 28篇2016
  • 26篇2015
  • 39篇2014
  • 26篇2013
  • 20篇2012
  • 22篇2011
  • 19篇2010
  • 9篇2009
  • 14篇2008
  • 15篇2007
  • 15篇2006
4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研究
目的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最常发生的恶性肿瘤,近来大量证据支持慢性感染和炎症与肿瘤发生有关.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P orp hyro mo nas gingiv al is,P.ging...
常春荣刘俊超潘亚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鳞状细胞癌荧光原位杂交
牙周可疑致病菌的译名演变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伴放线聚集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是目前证据较充分的牙周可疑致病菌.随着学者们对细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细菌的名称发生相应的变化.1912 年,Klinger 首次鉴定并命名伴放线菌,后改名为伴放线放...
潘亚萍
牙周致病菌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牙周病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周致病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牙周致病菌通过从口腔环境进入血循环,并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刺激机体释放炎症因子、趋化因子,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徐婉悦潘亚萍张冬梅
关键词:牙周病牙周致病菌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吸烟促进牙周感染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吸烟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可以从多个方面影响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仅从吸烟对牙周菌群、炎症介质、牙周成纤维细胞、牙周感染进程、牙周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被动吸烟与牙周病的关系方面进行综述。
葛子铭潘亚萍
关键词:牙周病吸烟被动吸烟
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慢性牙周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机体全身体液免疫反应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采集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36例牙周健康者静脉血2 m l,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血清样本中IgG,IgA和IgM的含量进行检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分析免疫球蛋白含量与牙周状态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各项临床参数之间显示也不具有相关性。结论;牙周致病菌的侵袭并未引起慢性牙周炎患者明显的全身体液免疫反应,机体的系统体液免疫反应也不能灵敏地体现牙周炎的严重程度。
田亚光王秋旭潘亚萍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免疫球蛋白牙周状态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牙龈蛋白酶K活性与青春期龈炎的临床相关性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检测并比较青春期龈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中牙龈蛋白酶K(Kgp)的活性,探讨Kgp在青春期龈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受试对象为36例14~17岁青春期龈炎患者,检测并记录受检者的各牙周临床指标GI、SBI、PD的测值,取龈下菌斑进行P.gingivalis的分离培养,16S rR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将P.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复苏,在对数生长期末提取分泌蛋白和菌体蛋白,用N-p-硝基苯胺乙酸盐分析Kgp的氨基酸溶解活性。采用SPSS11.0软件包,分泌蛋白与菌体蛋白的Kgp活性比较用t检验;Kgp活性与各牙周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秩相关检验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青春期龈炎的P.gingivalis临床分离株的分泌蛋白中Kgp的活性高于菌体蛋白(P<0.01),Kgp的活性与GI、SBI、PD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gp酶活性的高低与青春期龈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陈旭潘亚萍宗志红
关键词:青春期龈炎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酶K
牙槽保存术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牙槽嵴保存术可减少拔牙窝自然愈合过程中发生的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退缩,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因此,评估牙槽嵴保存术的预后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术预后因素与患牙局部解剖因素、手术植入材料及患者个体因素等有关。目前,关于影响牙槽嵴保存术预后的因素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影响牙槽嵴保存术预后的因素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可预测的临床效果。
邓家琪潘亚萍
关键词:牙周炎预后因素骨缺损成骨
糖尿病对大鼠牙齿磨耗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大鼠牙齿磨耗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4—5月在沈阳药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和中国医科大学实验设备处进行。将6~8周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两组大鼠相同条件下饲养,8周后处死后取上下颌骨,水浴干燥后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磨牙磨耗情况,数字显微成像仪相同观察条件下采集图像,观察牙齿磨损情况。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每个磨牙各个牙尖的高度,即沿牙尖至对应牙根的牙体长轴上牙尖至釉牙骨质界的长度,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糖尿病大鼠牙本质暴露面积更大,牙尖高度有所降低,第三磨牙更为显著,牙尖相对尖锐陡峭。牙尖高度测量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磨牙牙尖高度有所降低,相对而言上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第一磨牙降低更为明显,上颌牙舌尖与下颌牙颊尖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在相同饮食条件下,牙齿磨耗较正常大鼠更为明显,糖尿病可促进大鼠牙齿磨耗。
闫露付越孙尚敏潘亚萍
关键词:糖尿病牙齿磨耗
东北地区绝经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初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女性绝经期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牙槽骨病损情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绝经期慢性牙周炎患者女性50例。分别检测其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及牙槽骨缺损的形态。结果本次研究中绝经期女性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9±3.5)岁,随着绝经时间的增长、患者的PD、CAL、PLI、BI指数及牙槽骨缺损程度呈上升趋势,PD、CAL、PLI、BI指数及牙槽骨缺损程度与绝经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牙槽骨密度与绝经时间呈负相关(P<0.001),随着绝经时间的增长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密度呈下降趋势。结论绝经的时间可能会增加慢性牙周炎的炎症程度,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及及时的牙周治疗是防治女性绝经期慢性牙周炎的重要措施。
赵海礁宋佳潘亚萍
关键词:绝经期慢性牙周炎牙槽骨
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机理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作者在国内首次建立两种确定细菌产生过氧化氦的方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探讨了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条件,研究其在牙周微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潘亚萍张蕴惠马文革肖晓蓉章锦才张萍
关键词:过氧化氢血链球菌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