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阔

作品数:27 被引量:24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7篇适应气候变化
  • 6篇风暴潮
  • 4篇农业
  • 4篇风险评估
  • 3篇灾害
  • 3篇足迹
  • 3篇海平
  • 3篇海平面
  • 3篇碳足迹
  • 2篇冬小麦
  • 2篇易损性
  • 2篇生命周期
  • 2篇水稻
  • 2篇碳排放
  • 2篇全生命周期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 2篇作物

机构

  • 25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21世纪...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人工影...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重...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海南省气象科...

作者

  • 27篇李阔
  • 14篇许吟隆
  • 9篇李国胜
  • 5篇李迎春
  • 4篇潘婕
  • 3篇郭李萍
  • 3篇韩雪
  • 2篇崔林林
  • 2篇任惠茹
  • 2篇马欣
  • 2篇熊伟
  • 2篇郑大玮
  • 2篇林而达
  • 2篇何蕾
  • 2篇张梦婷
  • 2篇张玉静
  • 2篇佟金鹤
  • 1篇陈吉龙
  • 1篇殷红
  • 1篇谢立勇

传媒

  • 4篇科技导报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热带地理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59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平面变化与趋势被引量:14
2014年
验潮站资料的低空间分辨率与卫星数据的短时序是区域海平面变化研究存在的关键难题。本文结合卫星高度计海平面高度距平资料及验潮站数据,基于EOF和最小二乘法重建过去53年(1959-2011年)珠江三角洲海平面变化时空序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区域统一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基于EOF和最小二乘法的海平面高度场重建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卫星高度计资料时间序列不长和验潮站分布稀缺时间不连续等问题,对于海平面变化研究,尤其是关于过去长期的变化过程及特征研究适用性良好。对统一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线性拟合显示,近53年珠江三角洲区域海平面平均变化速率为4.08 mm/yr,且存在近期加速上升趋势。与单站研究相比,该方法较好地表达了区域海平面主要变化特征并剔除可能存在的噪音。径流及厄尔尼诺现象也对珠江三角洲海平面空间变化产生影响。
何蕾李国胜李阔崔林林任惠茹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珠江三角洲
一种茶叶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茶叶全生命周期的核算范围为种植、加工、包装、运输、消费和处理环节;采集各环节碳排放项目和碳排放源的碳排放因子,建立茶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因子库;采集茶叶全生命周...
李迎春何明宝李阔马欣许吟隆
边缘适应:一个适应气候变化新概念的提出被引量:10
2013年
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抉择.应对气候变化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由于采取减缓行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气候变暖的整体趋势,因而采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努力,中国政府亦发布了多个有关气候变化的评估和对策报告[1-3].
许吟隆郑大玮李阔高新全
关键词:适应气候变化思维形式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
2023年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气候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梳理气候变化的农业影响和适应的逻辑层次。影响的逻辑层次可以归结为:气候平均状态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后果和经济社会后果等4个方面;与气候变化影响的逻辑层次相应,适应气候变化的逻辑层次可以分解为:气候变暖条件下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新特征,系统调整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思路与技术路线;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增强农业气候韧性;以及农业经济社会系统整体的优化转型。在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已采取的适应措施系统总结回顾基础上,分析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即:气候胁迫不断加大、农业系统对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不断加大、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适应能力薄弱等。最后提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加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扩展气候变化农业影响评估研究领域、科学辨识农业之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风险、揭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机理、构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加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能力研究、加强农业适应行动实施的保障能力研究等。
许吟隆赵明月李阔赵运成王淳一
关键词: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逻辑层次生态系统服务粮食安全
基于EEMD及BP神经网络的区域海平面多尺度预测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时间序列的统计预测模型是现阶段海平面高度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海平面变化机理复杂,传统方法对于非平稳非线性的时间序列预测存在较大局限性,预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基于闸坡站长时间(1959-2011年)月均验潮序列,结合集合经验模态分析(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EMD)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区域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方法——EEMD-BP建模。本研究首先利用EEMD方法对原始序列进行分解,根据验潮序列中隐含的各个信号的不同频谱特征生成多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ModeFunction,简称IMF),达到将时间序列平稳化,提高信噪比的效果。然后由各IMF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因子,分别预测各IMF的未来变化趋势,最后将输出结果重建得到原始序列的预测值。结果显示,EEMD能有效提取序列中隐含的多时间尺度信号,神经网络能较好地预测海平面未来变化趋势,相对于直接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海平面变化时间序列预测(R=0.76,RMSE=36.74mm,ME=-3.46),EEMD.BP建模预测精度有显著提高(R=0.89,RMSE=28.16mm,ME=2.31)。说明EEMD.BP建模首先对非平稳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平稳化、降噪等处理,再分别对分解后序列进行预测,有利于提高预测精度。该方法为相关区域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研究提供现实参考意义。
何蕾李国胜李阔崔林林任惠茹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BP
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灾害工程性适应的损益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在全球增暖及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风暴潮极端事件愈加严重,修筑海防工程是沿海地区应对和适应风暴潮灾害的主要工程性措施。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风暴潮历史灾害数据,分析了风暴潮增水与社会经济损失的关联性;提出了定量评价工程性适应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益理论关系模型;推算了未来极端事件情景下,珠江三角洲海防工程建设的适应效果。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风暴潮灾害的灾损率与增水呈显著正相关。海防工程建设高度在1.69~11.85 m内处于收益状态,其中5.22 m时收益最大。基于2030年、2050年以及2100年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情景,将海防工程设防标准定为应对2100年20年一遇风暴潮时的收益最大,标准定为应对2100年100年一遇风暴潮时收益最小。
何蕾李国胜李阔张悦郭腾蛟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损益分析珠江三角洲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呈现出变暖的主要特征,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日趋严重,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内显著上升。适应气候变化是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方面,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分类研究是清晰认识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是实现适应技术集成并构建合理有效的适应技术体系的手段。本文通过对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方式,气候变化影响过程、区域、领域、适应目的、适应机制、适应时效、适应程度、适应层面等,针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梳理了中国不同区域与不同领域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清单。从气候变化影响过程来看,可以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为气候变化影响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三类;从区域与领域气候变化影响来看,可以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为八大区域与七大领域;本研究重点针对八大区域与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三大领域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的导向不明确,造成对适应技术认识的不清晰;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分类往往与分层混淆在一起,导致人们对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分类对适应行动的指导作用存在不足。综合来看,对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进行精细分类,可以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筛选、集成、效益评估奠定基础,推进适应气候变化行动高效有序开展,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提供支撑。
李阔何霄嘉许吟隆郑大玮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及行动被引量:3
2022年
为理清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变化历程,梳理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制度的建设过程,国家、部门及地方等不同层面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脆弱领域农业农村地区适应政策的发展现状;针对不同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从农业、水资源、陆地生态系统、海岸带、人体健康等不同角度总结了国内所开展的具体适应行动及其成效,并重点分析了农业农村地区适应行动;根据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发展特征,提出了适应政策行动的未来发展建议。
魏娜李阔许吟隆李迎春韩雪郭李萍
关键词:适应气候变化农业农村
未来气候情景下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输出的RCP4.5气候情景数据分析表明,相较于1981—2010年,至2071—2097年冬小麦种植北界将平均向北移动147.8 km,北移面积约1.86×10~5 km^2。选取代表光、温、水资源的9项农业气候资源指标,探究未来情景下,2021—2097年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内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相较于基准时段(1961—1990年),未来潜在北移区内光照资源变化呈减少趋势;热量资源呈明显增加趋势,在21世纪末的30年,波动性加大;降水资源整体增加趋势不明显,但波动性亦呈现增大趋势。(2)未来潜在北移区内,2030T(2021—2050年)、2050T(2041—2070年)和2070T(2061—2090年)时段光照资源在研究区域的东北部减少幅度较大,而在西南部较小;热量资源在研究区域的北部增加比南部明显;降水资源则主要在研究区域的东北部增加明显。
张梦婷张玉静佟金鹤李阔潘婕许吟隆
关键词:冬小麦农业气候资源
未来升温1.5℃与2.0℃背景下中国玉米产量变化趋势评估被引量:21
2018年
基于ISI-MIP推荐的5个气候模式在4个RCP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筛选21世纪末全球升温最接近1.5℃和2.0℃的气候数据,运用作物模型DSSAT,模拟升温1.5℃和2.0℃背景下中国玉米产量相对于基准时段1985-2006年的变化,揭示了1.5℃与2.0℃升温背景下中国玉米产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升温2.0℃背景下玉米减产风险明显高于升温1.5℃,未来升温2.0℃背景下中国玉米减产面积比升温1.5℃背景下多6.2%,升温1.5℃和2.0℃背景下中国玉米平均减产幅度分别为3.7%和11.5%;从空间分布来看,升温1.5℃与2.0℃背景下未来中国玉米产量变化在区域分布上大致相似,但未来玉米增产和减产的面积和幅度不尽相同,在北方与西南玉米种植区都有一定的增产区域,其它区域大多以减产为主,其中西北部玉米种植区减幅最大;1.5℃升温背景下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有利,2.0℃升温背景下北方地区玉米减产也不明显,说明从近期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北方地区玉米仍具有一定增产潜力。
李阔熊伟潘婕林而达李迎春韩雪
关键词:玉米产量作物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