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英
-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农业大学SRT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中华鳖脾脏的特殊结构及雄激素受体mRNA表达
- 脾脏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位于血液循环通路上,每分钟大约有全身血容量的5%流过,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脾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动物,其脾脏结构差异很大。中华鳖(Pelodiseus Sinensis)属于爬行...
- 李梅英
- 关键词:中华鳖脾脏雄激素受体MRNA表达
- 文献传递
- 中华鳖笔毛微动脉结构特征及脾内循环模式
-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中华鳖笔毛微动脉及脾内循环模式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中央动脉出PALS进入PELS后分成2-4支形成笔毛微动脉。笔毛微动脉较中央动脉长,前段笔直,近末端处存在一些侧枝,血管末端直接开口于脾索...
- 李梅英包慧君陈秋生
- 关键词:中华鳖脾脏
- 文献传递
- 中华鳖脾脏雄激素受体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
- 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mRNA在中华鳖(Pelodiseus Sinensis)脾脏的存在及细胞定位。取5只健康成年中华鳖的脾脏,进行石蜡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组织切片进行...
- 李梅英张莉包慧君黑乃楠陈秋生
- 关键词:中华鳖脾脏原位杂交
- 文献传递
- 鸡CDC25B-mRNA探针制备及CDC25B在鸡十二指肠黏膜的表达
- 应用RT-PCR方法从鸡胚胎中扩增CDC25B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pGM-Teasy。分别利用pGM-Teasy中T7和SP6启动子及其RNA聚合酶,以线性化的CDC25B/pGM-Teasy为模板转录合成正、反义DIG...
- 覃君慧张晖包慧君李梅英初晓红陈秋生
- 关键词:原位杂交
- 文献传递
- 中华鳖脾脏雄激素受体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mRNA在中华鳖(Pelodiseus Sinensis)脾脏的存在及细胞定位。取5只健康成年中华鳖的脾脏,进行石蜡切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对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雄激素受体mRNA在脾脏免疫细胞内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大部分雄激素受体mRNA阳性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少胞体大且呈不规则形。阳性细胞在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terial lymphatic sheath,PALS)和红髓(Red pulp,RP)内分布密集。椭球周围淋巴鞘(Periellipsoidal lymphatic sheath,PELS)内AR mRNA阳性细胞分布极少。杂交阳性信号物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分布。在标记为阳性的中华鳖脾脏中,推测圆形的阳性细胞可能为B淋巴细胞,而另一部分胞体大且形状不规则的阳性细胞则可能为巨噬细胞。脾脏内AR mRNA的存在进一步证实雄激素可能是调节脾脏等免疫器官功能的因素之一。
- 李梅英张莉包慧君张晖柳金雄陈秋生
- 关键词:中华鳖脾脏原位杂交
- 中华鳖脾脏椭球高内皮毛细血管的发现及淋巴细胞迁移的细胞学基础
- 本文应用光镜和电镜等技术,对中华鳖脾脏白髓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华鳖脾脏椭球血管不同于其它动物,其血管属于高内皮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高柱状或立方形,相当于哺乳动物高内皮微静脉。脾脏内存在血-脾屏结构,一方面可以阻止外...
- 包慧君徐春生张莉李梅英陈秋生
- 关键词:中华鳖脾脏淋巴细胞
- 文献传递
- 中华鳖血-脾屏障结构的发现
- 血—脾屏障是位于脾脏动、静脉之间的滤过床。目前,仅在鼠类脾脏内观察到此结构。本试验对中华鳖脾脏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也存在类似鼠类的血—脾屏障的结构。鳖脾脏包括白髓和红髓,前者又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rteriol...
- 李梅英包慧君徐春生陈秋生
- 关键词:中华鳖
- 文献传递
- 中华鳖脾脏网状纤维的结构与分布特征
- 2009年
- 采用Gordon-Sweets氏网状纤维染色法观测中华鳖脾脏实质网状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阐明脾脏不同结构区域的网状纤维分布模式。脾脏白髓和红髓的各结构部位网状纤维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明显不同。白髓中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的网状纤维围绕椭球毛细血管呈较粗的辐射状排列,而其外周又形成环形网状构造而与红髓分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的网状纤维较细,相互排列成网状结构。红髓中脾索网状纤维形成网状构造,但其网状支架较PALS的稀疏。脾窦窦壁上分布一层不连续的网状纤维。网状纤维的这种区域性分布模式提示,中华鳖脾脏不同结构部位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 王江包慧君李梅英陈秋生
- 关键词:中华鳖脾脏网状纤维
- 中华鳖脾脏椭球的微细结构及其循环特征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12只中华鳖脾脏椭球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阐明其循环特点。方法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结合心脏注射墨水悬液方法,显示脾脏椭球的组成、结构与循环。结果中华鳖脾脏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和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两种结构组成,缺乏淋巴小结。红髓包括脾索和脾窦,未发现边缘区。中央微动脉穿出PALS后,呈笔毛状分成数条椭球毛细血管,后者周围由PELS包绕。椭球毛细血管的末端直接开口于红髓的脾索,血流注入脾索,而后穿过脾窦内皮间隙进入脾窦。不同于普通血管内皮,椭球毛细血管内皮一般为立方状,基膜不完整,其外即为椭球结构。椭球壁由支持细胞、椭球相关细胞和网状纤维等构成。常见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穿过椭球壁。注射墨水悬浮液后40min,可见整段椭球壁上分布着大量墨水碳粒。结论中华鳖脾脏椭球毛细血管相当于哺乳动物的高内皮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和血细胞进出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中华鳖脾脏循环属于开放式循环。
- 李梅英包慧君王江张莉韩向琨徐春生陈秋生
- 关键词:脾脏椭球透射电镜中华鳖
- 鸡CDC25B-mRNA探针制备及其在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原位杂交反应
- 2009年
- 应用RT-PCR方法从鸡胚中扩增CDC25B基因片段,将其连接于pGM-Teasy。分别利用pGM-Teasy中T7和SP6启动子及其RNA聚合酶,以线性化的CDC25B/pGM-Teasy为模板转录合成正、反义DIG标记RNA探针。以合成的地高辛(DIG)标记的CDC25B-mRNA为探针,进一步应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in situ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探查CDC25B-mRNA在鸡十二指肠黏膜的分布。结果表明,成年鸡十二指肠肠腺上皮细胞中有丰富的CDC25B-mRNA的转录,其中CDC25B-mRNA探针杂交阳性细胞在肠腺基底部和小肠绒毛中部分别占上皮细胞总数的81.60%±9.63%和36.21%±8.81%。原位杂交阳性产物大部分分布于十二指肠肠腺上皮"干细胞部"和"增生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肠腺基底部杂交信号由下至上逐渐减弱,至小肠绒毛下部消失,转为阴性。在黏膜肌层以及肌肉层杂交反应呈阴性。本研究从基因水平证明了鸡十二指肠黏膜肠腺上皮"干细胞部"和"增生部"细胞中有CDC25B-mRNA的存在,表明该区域有活跃的增殖过程,以补充绒毛上端死亡脱落的细胞。
- 覃君慧侯放亮张晖包慧君周强李梅英初晓红陈秋生
- 关键词: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