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 作品数:13 被引量:45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金属学及工艺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一种探槽取样刻槽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槽取样刻槽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调节结构,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照明... 李军 寇少磊 王占彬 杨伟 刘基 张翼翔 贺景龙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与认识 被引量:5 2020年 中国海域及邻区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区,也是地球科学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之一。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重大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为目标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近20年的持续调查,实现了对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系统地获取了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基础数据,形成了基于实测数据的“一图一库一报告”,大幅提升了中国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这项工作填补了中国小比例尺海洋地质国情调查的空白,初步摸清了中国管辖海域地质环境条件和资源环境潜力,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认识,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质资料,为提升区域地质科学的认知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绪文 石显耀 张勇 李学杰 李军 肖桂义 许振强 王宏斌 吕文超 吴浩 姚永坚 尚鲁宁 杨楚鹏 王中波 高红芳 王明健 密蓓蓓 钟和贤 胡刚 陈泓君 黄龙 罗伟东 梅西 徐子英 田陟贤 王忠蕾关键词:中国海域 海域资源 应用高精度GPS系统对四川丹巴哑喀则滑坡进行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3年 位于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的哑喀则滑坡是一大型松散土质边坡。鉴于该滑坡的严重变形和可能失稳造成严重灾害后果,所以选择进行高精度GPS监测。并且阐述了应用GPS监测滑坡时对监测点位选择、数据处理等方法。2007年至今的GPS监测结果显示主滑坡体上监测点平均位移速率达每年0.6~0.9m,表明该滑坡变形严重。结合地表裂缝和植被等地表特征,发现降雨量和坡脚大渡河的冲刷、浸泡对滑坡今后的发育趋势有着决定作用,建议加强监测做好预警预报工作。本文还特别指出在监测期内监测到的地震(2008年5月12日)和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造成的影响。 张清志 郑万模 巴仁基 邓国仕 李军关键词:GPS 稳定性 末次冰盛期-全新世东海陆坡滑塌沉积的地质年代与沉积学证据 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东海陆坡区OT12-01孔长度为5.35 m沉积物AMS 14C测年、高分辨率粒度分析和XRF岩芯元素扫描数据,识别出了末次冰盛期(LGM)至全新世期间发生的多次滑塌事件。研究发现,OT12-01孔全新世晚期沉积层缺失,LGM至全新世期间呈现AMS 14C年龄模式频繁倒转、沉积物粒度、元素比值垂向上多处突变或"错动"等特征,保存了LGM至全新世非连续的沉积记录。OT12-01孔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低海平面时期的长江/黄河物质,OT12-01孔是由中国大陆陆源物质在东海陆架经水动力分选,细颗粒被搬运至东海陆坡后,发生多次滑塌形成。LGM时期物源供给是OT12-01孔形成滑塌沉积的重要因素,末次冰消期海平面快速上升可能是高频滑塌沉积的触发原因,而低海平面时期甲烷水合物溢出、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可能是海底滑坡作用发生的诱因。 窦衍光 蔡峰 蔡峰 李清 赵京涛 李军 李清关键词:滑塌沉积 海平面波动 末次冰消期 东海陆坡 GPS卫星星历对测站及基线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采用高精度的数据处理软件gamit/globk对观测数据的认真分析处理,对比广播星历与精密星历对测站LC相位残差的影响,认为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测站相同时间的广播星历轨道误差比采用精密星历时要大1.5~27.2mm,这一差值与测站含有短基线数目及短基线的长度有一定的关系;同时通过采用双频差分技术处理数据后,对于长度在300km以内的基线,采用广播星历时的基线误差在5~8mm之间,采用精密星历时基线误差在3.2~6.8mm之间,基线误差互差在1.2~1.8mm之间。通过实例分析后认为基线长度在300km范围内广播星历与精密星历具有相当的解算效果。较前人[1~6]提出的100km适用基线长度大幅度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选用了高精度的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同时采用了较高精度的初始坐标、合适的约束条件、观测数据有效组合和各项误差改正模型。 张清志 唐文清 李军关键词:广播星历 精密星历 基线 基于高精度GPS监测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现今地壳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高精度GPS测量是研究现今地壳运动和地壳形变的重要手段之一.龙门山断裂带一直备受地质学者关注,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对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汶川大地震后通过对1991年至2008年龙门山断裂带长期GPS监测成果(0.3~7mm/a)的分析、研究总结后认为这种低速率断层经过长期缓慢的能量积累,同样能够产生大地震;近期(2008~2010年)GPS观测数据结果揭示,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的地壳运动速率由地震前的0.3~7mm/a,提高到4~57mm/a,分析认为在观测期内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及邻区正处于一个震后应力释放期,这种应力释放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影响着龙门山断裂带现今的活动性.今后一段时间龙门山断裂带可能仍处余震的高发期,需引起关注!对于今后龙门山活动性是否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期,还需要进一步长期的高精度监测来确认、修正. 张清志 唐文清 刘宇平 李军关键词:GPS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 基于物联网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系统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山洪地质灾害是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介绍山洪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全面、可靠地监测雨情信息,并及时发布,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郝明 张建龙 张清志 梁虹 李军关键词:物联网 山洪地质灾害 防御系统 传感器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城六区便利店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便利店作为城市的商业基础设施之一,其空间分布对城市的商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西安市城六区便利店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空间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西安市城六区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西安市城六区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呈现中心城区聚集、周边小范围组团的特点,其空间分布方向为北东–南西,总体较为分散,具有一定方向性;区域内人口密度、人均GDP和道路等级是影响便利店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田渊 李军关键词:便利店 影响因素 辽东半岛东岸近海泥区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鸭绿江作为典型的中小型河流,细颗粒沉积物从鸭绿江流域到辽东半岛东岸近海泥区的源汇过程有着独特的机制,而遥感解译是了解入海沉积物在河口-陆架输运过程和机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本文通过在辽东半岛东岸海域进行了现场悬沙浓度测量,并与GOCI影像建立关系,反演了该地区2011年4月至2017年3月间的表层悬沙浓度,从而揭示了该海域表层悬沙浓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了潮流、大风天气和洪水对悬沙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的悬沙浓度输运格局。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悬沙浓度空间差异大,河口附近是悬沙浓度高值区,可达500 g/m^3以上,其他区域则悬沙浓度多小于20 g/m^3。另外,研究区表层悬沙浓度枯季高,洪季低,有着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枯季大风天气引起的风浪作用增强,是导致表层悬沙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洪季虽然悬沙浓度较低,但流域洪水期间的悬沙浓度显著增加。此外,作为典型的中小型源-汇传输体系,沉积物从鸭绿江到辽东半岛东岸近海泥区总体上仍遵循"夏储冬输"的输运机制。 艾乔 石勇 高建华 刘强 盛辉 汪亚平 李军 白凤龙关键词:悬沙浓度 辽东半岛 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特征 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地震后2009~2011年GPS监测数据,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所在地区2009~2010年、2010~2011年以及2009~2011年GPS测站运动速度场,分析了区域地壳运动总体趋势及形变特征;通过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北段、中段、南段横切剖面的测站运动速度变化,探讨了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运动特征。分析表明:汶川地震前后,地壳运动总体趋势未变,作顺时旋转;断裂带西侧GPS测站运动速度变大,东侧运动速度变小;龙门山断裂带的断裂性质地震前后都为右旋走滑挤压,断裂带运动速率受汶川地震影响较大,震后运动速率较震前有显著的增加。龙门山断裂带震后各段次级断裂活动不同,中南段以前山断裂运动为主,其它各段以后山断裂运动为主。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表现出的运动特征主要与地震活动有关。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区域动力学、运动学平衡被打破,龙门山断裂带东侧震后初期弹性回返,表现为低速反向运动。龙门山断裂带西侧震后松弛为拉张区,运动速度加大。地震对断裂带的影响不同,导致断裂带各段及次级断裂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唐文清 张清志 刘宇平 潘忠习 李军 杨成关键词: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GPS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