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宇平

作品数:48 被引量:47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GPS
  • 13篇GPS监测
  • 11篇青藏高原
  • 9篇青藏
  • 8篇地壳
  • 8篇地震
  • 8篇断裂带
  • 8篇裂带
  • 7篇鲜水河断裂
  • 7篇龙门山
  • 6篇龙门山断裂
  • 5篇地壳运动
  • 5篇地质
  • 5篇青藏高原东部
  • 4篇龙门山断裂带
  • 3篇地块运动
  • 3篇形变
  • 3篇雅鲁藏布大峡...
  • 3篇同震位移
  • 3篇峡谷

机构

  • 39篇成都地质矿产...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西南交通大学
  • 5篇麻省理工学院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四川里伍铜业...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四川省核工业...
  • 1篇四川省煤田地...

作者

  • 48篇刘宇平
  • 28篇唐文清
  • 25篇张清志
  • 21篇陈智梁
  • 16篇赵济湘
  • 9篇张选阳
  • 6篇潘忠习
  • 5篇李建忠
  • 4篇邓国仕
  • 4篇郑万模
  • 3篇潘桂棠
  • 3篇郑来林
  • 3篇李军
  • 3篇耿全如
  • 2篇唐高林
  • 2篇孙志明
  • 2篇沈战武
  • 2篇陈智粱
  • 2篇祝向平
  • 2篇杨成

传媒

  • 14篇沉积与特提斯...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地质通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现代矿业
  • 1篇2004地质...
  • 1篇2005年青...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被引量:23
1998年
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走滑断裂,这些断裂是否驱使地壳块体向东作长距离的滑移或逃逸,并成为东亚大陆及相邻海域地质构造的主要动力因素,是当前地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命题。对此。
陈智梁刘宇平赵济湘张选阳唐文清RobertW.KingB.ClarkBurchfielLeighH.Royden沈凤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运动GPS
青藏高原及其东南前陆地壳运动的GPS监测被引量:15
2005年
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大最活动的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吸引了广大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在此地区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GPS监测青藏高原及邻区所得到的速度矢量场.观测结果表明:高原南北向收缩、高原物质东流、高原东部地区地壳物质相对喜马拉雅汇聚区作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等高原动力学特征.并就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张清志陈智梁刘宇平唐文清赵济湘
关键词:青藏高原GPS监测地壳运动
河流阶地样品中石英纯化和宇宙核素^(10)Be和^(26)Al分离方法研究
2018年
经历反复埋藏暴露演化过程的河流阶地样品,难以用常规方法将原生宇宙核素10Be、26Al有效分离。本文在前人实验方法基础上,使用人工挑选、磁选仪分选及酸洗方法,分离样品中碳酸盐、含铁矿物及大气生成的10Be,进一步优化了石英提纯实验流程。结果表明:长度为9 cm、内径为1 cm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装置匹配4 mol/L氢氟酸淋滤液,可将B、Mg、Ca、Cr、Fe、Mn、Ni、Ti和Be、Al有效分离,Be、Al回收率分别可达95.7%、85.7%。阳离子交换树脂能有效分离Be、Al,两元素回收率均达到85%。获得10Be/9Be和26Al/27Al流程空白分别为2.19×10-15和1.63×10-15。优化后的实验方法显著提高了河流阶地样品中原生宇宙核素10Be、26Al的纯化效率,且10Be/9Be和26Al/27Al流程空白数值与国内外实验室具有可比性。采用本方法获得了成都平原冲积物10Be、26Al暴露年龄分别是76.36±9.51 ka和69.44±14.13 ka,为评价龙门山前缘隐伏断裂构造特征和活动性提供了年代学依据。
任静任静李超刘宇平任磊
关键词:加速器质谱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现今的构造活动被引量:54
2005年
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交会区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通过对交会区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利用所得的运动速度结果,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运动速度分别为(19.2±2.8)mm/a、(10.7±3.2)mm/a、(9.7±1.6)mm/a,地块运动方向由SE逐渐变成SEE,呈现出顺时针旋卷特征;鲜水河断裂运动速度为(9.3±2.8)mm/a,断裂性质为左旋走滑;龙门山断裂运动速度为(1.2±2.2)mm/a,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
唐文清陈智梁刘宇平张清志赵济湘B.C.BurchfielR.W.King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地块运动GPS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被引量:18
2003年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木—金塔)三部分,它们分别吸收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43%、24%和32%。在欧亚框架下和相对于成都,印度板块和华南地块之间存在着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为轴心的顺时针巨型涡旋构造———滇藏涡旋构造,运动速度分别为26~6mm/yr和24~7mm/yr,总体上从北东方向转变为南东和南西方向,有别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北东方向。滇藏涡旋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与南迦巴瓦 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有关。
刘宇平陈智梁唐文清赵济湘张选阳张清志Robert W. KingBurrcel C. BurchfielLeigh H. Royden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速度场地壳形变
红河断裂的GPS监测被引量:8
2006年
红河断裂带(RRFZ)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本文利用1999年和2003年的GPS观测,通过数据反演,获得在欧亚参考框架下的速度矢量图。结果表明:在欧亚框架下,东向分量平均速度为3.726mm/a;北向分量平均速度为-9.013mm/a;由北向南,各测站的北向分量速率值逐渐减小;由西向东,各测站的东向分量速率值逐渐减小;测区内呈现明显的右旋拉张走滑运动。分析表明云南红河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以及断裂活动性质与构造地质相当一致。
张清志刘宇平陈智粱唐文清张选阳Robert W.KINGBarrcel C.BURCHFIEL
关键词:红河断裂GPS
云南小江断裂中南段现今活动特征被引量:24
2006年
小江断裂为川滇地块、华南地块的边界断裂,是一条重要活动断裂。本文利用GPS监测结果,综合处理得到了欧亚框架下的运动速度场,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小江断裂中南各段的运动速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断裂中段东支断裂运动速度为3.37±3.20mm/a,西支断裂为3.29±2.73mm/a;断裂南段为3.63±1.76mm/a。整个断裂表现为左行走滑为主兼有挤压活动的特征。这一结果与大的构造环境一致,表明在印度板块与青藏高原的挤压碰撞下,高原东部川滇地块受华南地块、印支地块的阻挡作用,小江断裂产生逆时针移动,呈左行走滑特征。
唐文清刘宇平陈智梁张清志赵济湘
关键词:小江断裂GPS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初步研究被引量:23
2000年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主要有南迦巴瓦群 (Pt1 nj)、大拐弯群 (Mz)和冈底斯群 (Pt1 gd)三个岩石地层单元。其中大拐弯群主要分布在楔入体的东缘 ,主要由变玄武岩 /辉绿岩、辉石岩、镁质橄榄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组成 ,岩石类型和化学成分特征与蛇绿岩套类似。但其岩石化学性质与典型的大洋中脊蛇绿岩差别较大 ,形成环境为具有陆壳性质的中等—慢速扩张的小型洋盆 ,属陆间海 /弧后盆地。自 4 5Ma以来 ,该地区经历了强烈的褶皱、隆升和剥蚀作用 ,使下部地壳暴露地表并形成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耿全如潘桂棠刘宇平郑来林
关键词:蛇绿混杂岩带杂岩蛇绿岩
中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的GPS监测被引量:52
1999年
通过 1 991~ 1 997年期间对中国西南地区GPS(全球定位系统 )载波相位测量 ,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相邻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的速度场 .相对于成都、川滇地块及其以西的速度大多为 5~ 1 0mm/a ,鲜水河 小江断裂以东的川青地块和扬子地块运动微弱 ,约为 0~ 7mm/a. 2个地区都表现为顺时针的涡旋运动 ,而没有明显的地壳物质向东挤出或逃逸 .
陈智梁张选阳沈凤赵济湘赵济湘刘宇平唐文清RobertW.KingLeighH.Royden
关键词:青藏高原GPS地壳运动形变
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楔入及其地质效应被引量:14
2000年
南迦巴瓦构造结由其核部的喜马拉雅构造单元和周边的冈底斯构造单元、雅鲁藏布构造单元组成。喜马拉雅构造单元为构造楔入体 ,两侧发育有右旋和左旋走滑断层系 ,构成南迦巴瓦楔入构造。由于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楔入作用 ,使雅鲁藏布缝合线横推错位 ,形成滇藏涡旋构造 ,并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南迦巴瓦楔入构造的形成与印度板块连续的向北汇聚推挤作用发生反时针旋转有关 ,并可分为点碰撞 (45Ma前 )、碰撞楔入 (45~ 7Ma)和旋转抬升 (7Ma以来)三个阶段。
刘宇平潘桂棠耿全如郑来林刘朝基
关键词:地质效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