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品 作品数:14 被引量:31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Ontology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定制的设计与实现 2011年 目的建立流行病学调查表ontology库,实现基于ontology流行病学调查表定制。方法使用protégév3.1建立流行病学调查表ontology库,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B/S(服务器/浏览器)架构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定制。结果通过建立ontology流行病调查表本体库可以实现流行病学调查表定制功能。结论建立流行病学调查表ontology库是实现流行病学调查表定制的基础,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定制功能,流行病学调查表定制可以增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效率,增强调查信息的可处理性。 李亚品 方立群 史套兴 高素青 李艳丽 李秀君 杨红 张文义 钱全 卫兰 王真 曹务春关键词:ONTOLOGY 定制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决策应用系统构建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信息可视化技术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防治决策应用系统。方法在Windows XP系统环境下,采用ArcGIS Engine 9.2组件,在Visual Basic 6.0环境中完成组件式开发,并利用ActiveX Data Object(ADO)连接其他属性数据库,将地理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知识数据库等有机集成,完成以GIS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可视化系统,将HFRS相关信息转化为知识提供给决策者。结果建立一个综合集成HFRS监测数据、传播媒介及动物宿主数据、相关地理环境等数据的防治决策应用系统,为HFRS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管理与分析、鉴别诊断、媒介与动物宿主识别、地图制作等提供工具,并提供数据导出功能,可使多个部门与机构进行数据共享。结论将地理空间数据与流行病学多元数据结合、将传统GIS与多元信息可视化技术结合,才能让空间信息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发挥决策支持的作用。 孙麇 方立群 张文义 杨红 李亚品 周洁萍 龚建华 曹务春关键词:空间信息 肾综合症出血热 流行病学 1999~2011年深圳市肺结核流行状况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1999~2011年深圳市肺结核流行状况,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1999~2011年肺结核病例的年龄、职业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其月发病率曲线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选择SARIMA模型进行建模,以1999年1月~2010年12月深圳市肺结核病例为样本,对2011年和2012年肺结核发病率进行预测,采用2011年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深圳市肺结核经历了2004年和2008年两次增长,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春冬季节较低;报告病例以青壮年人口(73.50%)中最多;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76∶1);职业以工人(42.69%)和从事家务及待业人员(26.72%)为主;且SARIMA模型显示近两年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肺结核损害了年轻劳动力,需加强对中青年人群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SARIMA模型预测的肺结核发病率与实际观测值拟合程度较高,可为肺结核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黎银军 李亚品 张恒端 王丹丹 方立群 曹务春关键词:肺结核 流行病学特征 应用仿真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的街道社区传播 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可视化仿真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在不同人口密度街道、社区的传播进行模拟仿真,探寻传播规律和特点,为采取合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将全部人群按易感-感染-移出(SIR)模型划分为易感人群、感染人群和免疫人群,人群的年龄构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基本情况设置,个体依据网络随机接触模型进行接触与运动,致死率与感染方式按照甲型H1N1流感医学描述进行设定.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率与社区街道人口密度有密切关系,疫情前期人口感染率增长速度较快,人口密度在50人/hm2以上的社区持续传播甲型H1N1流感的概率较大;对照组试验表明,在社区内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抑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结论 :人口密度、是否接种疫苗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危险因素. 肖洪 田怀玉 赵暕 李亚品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仿真模型 移动式生物危害评估模拟系统的建立 2010年 目的建立基于移动设备的生物危害评估模拟系统,实现多种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施放、水体施放及通过邮件传播的危害评估,进而以可视化的方式在地图中进行展示。方法收集、整理与确定病原微生物通过气溶胶施放、水体施放及通过邮件传播的危害评估模型,应用空间分析技术设计其可视化模型。以Embedded Visual c++4.0和Visual Studio 2005+为系统开发软件,基于Windows mobile 5.0,结合GPS现场定位、全国行政区划、人口和交通网络等数字地图,利用可视化模拟技术,实现对生物事件发生后其危害的快速评估,并对其污染范围及影响的人群在地图上进行直观、动态的可视化模拟与展示。结果建立的移动式生物危害模拟系统,包括了3种施放方式的危害评估模块,通过气溶胶施放的模块实现了对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土拉热弗朗西斯菌、布鲁氏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等6种病原微生物施放后的危害评估,并实现了危害范围的可视化;通过水体施放的危害评估模块实现了危害范围的评估及可视化;通过邮件传播的模块实现了对炭疽施放后感染及死亡人数的评估。结论本研究在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和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移动设备的生物危害评估模拟,能为生物危害应急反应提供决策依据。 徐友富 史套兴 方立群 郭亮 张金津 杨元平 李亚品 杨红 龚建华 曹务春关键词:移动地理信息系统 可视化 甲型H1N1流感城镇间公路交通传播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2009年甲型H1N1流感通过公路交通在我国城镇间广泛传播并造成巨大损失,掌握其传播规律对城市化建设和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沙市为研究区,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沿公路交通传播的规律及风险因子,构建了结合扩散速度和人群流动的疫情扩散模型,模拟甲型H1N1流感在长沙市城镇间的传播过程.结果表明,公路沿线及道路交叉区域发病率较其他区域高,高速公路和县道分别在疫情快速发展期和顶峰期对疫病的传播扩散产生重要影响,长途汽车站在城镇间疫病的传播过程中是重要的风险因子.模型结合了疫情传播强度预测与流行区域预测,较其他模型更完整地还原了疫病的时空传播过程. 肖洪 田怀玉 赵暕 张锡兴 李亚品 刘毅 刘如春 陈田木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公路交通 发病率 传染病模型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011年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曾经被消灭和控制的旧传染病也有死灰复燃之势,生物袭击造成的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时有出现,所有这些使得人类面临传染病形势日趋严峻.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影响和造成的损失已经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肖洪 田怀玉 赵暕 李亚品关键词:传染病模型 中国大陆季节性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93 2009年 目的研究中国大陆流感活动时空分布和季节性的流行特征及流感病毒传播规律。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聚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流感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空间趋势面的方法,分析流感病毒在中国大陆扩散的总体空间趋势。结果中国大陆流感活动具有两种季节性流行模式。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6—8月[儿科诊室流感样病例就诊比(ILI%)的RR=1.31,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74,P〈0.01];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主要在12月至次年1月(儿科诊室ILI%的RR=1.45,P〈0.01;内科诊室ILI%的RR=1.45,P〈0.01)。中国季节性流感病毒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先后出现的趋势。结论中国南方地区6—8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北方地区12月至次年1月是流感防控重点时段,同时应足够重视南方地区出现抗原变异株。 高燕 方立群 张勇 钱全 李亚品 徐翠玲 张烨 闫磊 杨华 柏延臣 杨红 曹务春 舒跃龙关键词:流感 季节性 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5月11日至6月22日)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大陆2009年早期确诊的4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年龄、性别、来源、主要症状、潜伏期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国大陆早期诊断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输入性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8%,主要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输入,占中国大陆总输入性病例的90%;所有患者中男性占53%,平均年龄22岁(22.2岁±14.9岁);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病例以发热(81%)、咳嗽(40%)、咽痛(35%)等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d±1.9d(1—11d),二代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为4.3d±1.7d(1~8d)。结论中国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输人性病例为主;其性别构成与输入国相类似,而年龄构成不同;早期确诊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输入性病例从入境到发病平均2.5d±1.9d(1—11d),二代病例平均潜伏期为4.3d±1.7d(1~8d)。 李亚品 钱全 方立群 杨红 魏茂提 高燕 杨华 张勇 曹务春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特征 一种突发生物事件现场危害评估模拟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突发生物事件现场危害评估模拟系统,它包括:一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危害现场的生物危害数据;一危害初步评估模块,用于计算出病原微生物的最大危害纵深、危害宽度、危害面积;一GPS模块,用于在全国行政区划图上定位... 曹务春 方立群 徐友富 龚建华 史套兴 李亚品 郭亮 杨红 张金津 周洁萍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