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必清
-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后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使用培美曲塞(500 mg/m2,d1)治疗2个周期(21 d×2)。治疗前后分别采用QLQ-C30和QLQ-LCl3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进行评价,按RECIST标准评判临床疗效。结果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26例,进展(PD)18例。与治疗前比较,除社会功能外,体格、角色、情感、认知4种功能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乏力、食欲不振2个全身症状及5种疾病相关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NSCLC能显著改善肺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盛文奇束永前沈华朱必清刘凌翔沈洪兵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
- 采取调强放疗联合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模型及危险分层系统构建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构建采取调强放疗(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方法,并建立该模型的预后危险分层系统。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IMRT+后装治疗的25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因素宫颈癌患者总体生存(OS)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rms程序包,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与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采取上述治疗策略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效能。采用递归分割分析(RPA)法,根据列线图模型,预测采取上述治疗策略宫颈癌患者预后风险评分,并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危险分层系统。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及批准(审批文号:2023科-快017),并与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对本组258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IMRT+后装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4%(192/258)、20.9%(54/258)及95.3%(246/258)。②本组258例宫颈癌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3.8%、79.5%和64.0%。采取Log-rank检验进行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年龄(χ^(2)=4.25、P=0.039),病理学类型(χ^(2)=15.41、P<0.00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χ^(2)=22.17、P<0.001),是否伴淋巴结转移(χ^(2)=28.37、P<0.001),同期化疗情况(χ^(2)=10.99、P=0.004)、诱导+序贯化疗情况(χ^(2)=14.34、P<0.001)及采取IMRT+后装治疗近期疗效(χ^(2)=68.67、P<0.001),均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③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鳞状上皮宫颈癌(HR=2.40
- 武渊朱必清何丹王海蓉李倩
- 关键词:宫颈肿瘤调强放疗预后比例危险度模型女(雌)性
-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病理学证实经PET-CT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癌PALN转移接受放疗的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加速器跳数(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结果:IMRT和VMAT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CI和HI上,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OAR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两侧肾脏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直肠V40、直肠V50、小肠V40和膀胱V40的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859.92±248.47)低于IMRT计划(1 649.50±167.44,t=11.836,P<0.001)。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304.30±41.98)s]明显短于IMRT计划[(435.90±37.52)s,t=12.750,P<0.001]。结论: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采取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OAR的剂量保护,而VMAT计划在靶区CI和HI上优于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OAR剂量的优势,MU明显降低,照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放疗的耐受性,提升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 武雅琴韩晶晶朱必清黄健陆谔梅
- 关键词: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 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vs.64%,P<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vs.6%,P<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 朱必清武雅琴韩晶晶李倩徐寒子陆谔梅
-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
- CD137信号对CIK细胞增殖和功能调节的研究
- 共刺激分子CD137是近年新发现的TNFR超家族的新成员,其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 cell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研究发...
- 朱必清
- 关键词:CIK细胞
- 文献传递
- 一种提高胃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多肽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胃癌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多肽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多肽来源于前体蛋白胸腺肽β4(TYB4)的第2‑17位,通过实验发现所述的多肽与胃癌细胞耐药密切相关,经本发明所述多肽处理的耐药胃癌...
- 王平朱必清武雅琴陈曾高玮
- 用于宫颈癌合并阴道侵犯的近距离治疗用具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宫颈癌合并阴道侵犯的近距离治疗用具,包括阴道膜以及组合式挡铅;阴道膜呈空心圆柱状,其内侧表面沿轴向方向开有固定槽;固定槽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组合式挡铅由前段挡铅、中段挡铅以及后段挡铅依次相连组成;前...
- 朱必清陆谔梅黄健武雅琴
- 文献传递
- 一种转向杯式举宫器
- 一种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转向杯式举宫器,包含举宫架、手柄架、引导棒和举宫杯,所述举宫架内插接有手柄架,手柄架内插接有引导棒,举宫架的一端安装有举宫杯,还包含万向连接装置和转向调节装置;所述举宫架靠近举宫杯的一端为两段式...
- 武雅琴朱必清黄健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药物制剂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药物制剂和应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包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EGFR)受体抑制剂和紫草素,其重量配比为1:0.1‑0.5:0.1‑0.5。通过实...
- 戴东方朱必清武雅琴何侠王海蓉黄健杨勇琴
- 文献传递
- 3D打印圆柱形模板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宫旁剂量覆盖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3D打印圆柱形模板的宫旁剂量覆盖。方法回顾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采用3D打印圆柱形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的大体积(>40 cm^(3))伴宫旁浸润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从施源器库(applicator library)中导入Vienna标准施源器结构进行Vienna虚拟计划(以下简称虚拟计划)制作并与3D打印圆柱体模板计划(以下简称模板计划)进行剂量学比对,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HRCTV平均模外体积(55.38±14.74)cm^(3),平均宽度(5.35±0.57)cm,最大径向距离(maximum radical distance,MRD)(3.27±0.46)cm。剂量学比对结果显示:整体宫旁范围内,模板计划IRCTV D_(90)明显优于虚拟计划(P<0.05);在宫旁外1/3区域,模板计划的CI、HRCTV D_(90)、D_(98)均显著优于虚拟计划(P<0.05);模板计划小肠D_(2cc)总体高于虚拟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圆柱体施源器可以实现大体积伴有宫旁浸润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剂量覆盖目标,尤其对于宫旁外1/3浸润者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 张丝雨杨勇琴徐寒子武雅琴张彬吴一凡陆谔梅朱必清翟振宇孙丽孙志华
- 关键词:宫颈癌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