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龙熹
- 作品数:31 被引量:24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坡长因子评价问题被引量:42
- 2008年
- 坡长是决定坡面能量沿程变化,影响坡面径流与水流产沙过程的重要地貌因素之一。进行土壤侵蚀预报,建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离不开对坡长因子的评价。关于坡长的研究从定性描述到作为模型因子的定量考察已经进行的十分深入,但大多是经验性的,从物理意义上对坡长因子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尤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更为欠缺。在总结国内外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壤侵蚀在坡长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展望,指出在坡长因子评价方面应加强对侵蚀产沙过程的研究。
- 孔亚平张科利曹龙熹
- 关键词:坡长土壤侵蚀
- 县域尺度土壤有机质与土地利用动态耦合关系定位对比研究——以渭北旱塬区长武县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以陕西省长武县为研究区域,根据大规模采样数据,结合1983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定位对比监测方法,分析了25年来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空间分布特征和方向,并对这种变化影响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方式在这一时期变化显著,旱地、草地、非农用地面积大幅减少,林地、果园面积大幅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其中,旱地转变为林地和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明显,分别增加了6.6 g/kg和5.11 g/kg,而林地转变为旱地和草地则无明显增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土壤结构,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而且为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
- 刘通梁音曹龙熹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土地利用变化渭北旱塬
- 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与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流域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流域的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的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 201.24 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流域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流域片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 张玉刚卢慧中曹龙熹梁音
- 关键词:水土流失
- 公路网系对喀斯特流域水系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定量评价公路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选择典型喀斯特流域,在GIS水文分析功能支持下探讨了公路网系对流域水系结构的改变。研究表明:公路代表的人类强烈扰动集中分布在水系两侧1 km范围内。叠加路网之后流域内三级以下的低级水系数量和总长度显著增加,主河道分枝能力和流域平均分枝比增大,说明路网将增大河道行洪压力,同时减弱喀斯特流域的溶蚀作用而增强流水侵蚀作用。对子流域单元的统计分析表明,路面产流强度与子流域水系长度增加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空间上,路网增加的水系在流域出口附近的集中程度较高。公路影响抑制喀斯特地下水系的径流调蓄作用,可能导致洪水期河流洪峰提前并增大洪峰流量,从而加剧洪灾风险。
- 曹龙熹张科利孔亚平梁音
- 关键词:水文分析喀斯特流域
- 红黏土侵蚀劣地集水区30年植被恢复中的水沙特征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探究红黏土侵蚀劣地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效益,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红黏土区裸地对照及植被恢复的2个自然集水区进行长期降雨径流泥沙监测,得到30年的产流产沙数据。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第6年裸地对照和恢复林地的产流差距显著,8年后恢复林地基本不再产沙。年内产流产沙集中在雨季4—6月,植被的减流和减沙效益分别超过40%和90%。在次降雨尺度上,植被能够显著降低径流泥沙曲线斜率,在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减小地表产流产沙量。2)降雨过程产流产沙与降雨强度I60变化趋势一致,呈多峰型,总体上恢复区延缓产流1 h以上,产流峰值减小67%~83%,中雨条件下植被延缓径流和降低产流峰值的效益最好。3)恢复林地径流中全N、全P、全K流失量分别减少54.62%、57.53%、56.46%,次降雨过程中全N和全K流失质量浓度高于全P浓度,且随径流过程波动较大。植被恢复后的红黏土集水区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显著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 顾亚兰梁音曹龙熹卢慧中张玉刚
- 关键词:植被恢复降雨过程养分流失
- 基于四种分辨率DEM的侵蚀模型地形因子差异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通过提取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流域10m、25m、50m和100m四种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ElevationModel)的坡度、坡长因子,在GIS数字地形分析和数理分析等方法支持下,研究不同分辨率DEM计算坡度坡长组合因子(Ls)的精度差异。结果表明:(1)基于4种分辨率DEM提取的坡度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随分辨率的降低,坡度整体变缓,DEM精度越低,对地形的概括作用越大,100m分辨率DEM平均坡度降为10m分辨率DEM平均坡度的45.04%。(2)流域坡长以0~80m的短坡为主,随着分辨率的降低,地面坡长明显整体延伸。(3)不同分辨率DEM计算的Ls因子平均值变化范围为6.10—7.10,坡度和坡长的组合消弱了单一坡度和坡长的影响,随着地形起伏程度增大,在Ls因子计算过程中,坡度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弱,坡长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强。
- 郭春香梁音曹龙熹
- 关键词:DEM地形分析地形因子坡度坡长
- 红壤中尺度流域内土壤氮磷流失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
- 选择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赣江上游的潋水河流域(579km2),基于长期卡口站监测和SWAT 模型反演了中尺度流域内泥沙和径流中氮磷流失的变化规律.并采用集成推进树(ABT)和部分典范对应分析(PCCA)方法,揭示了中尺度流...
- 梁音任盛明孙波曹龙熹
- 黄土高原小流域道路侵蚀模拟研究
- 土壤侵蚀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在黄土高原地区表现得十分强烈,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侵蚀方面,道路侵蚀作为一种重要的侵蚀类型也早己被研究者所认识,但进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近年来,坡耕地退...
- 曹龙熹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
- 雷竹生态系统植物固碳效益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雷竹是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竹种,具有较好的固碳增汇潜力。本文选取6种不同林龄的雷竹林地开展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系统地探讨了雷竹林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固碳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林地立竹密度和平均胸径在1~6年内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而6年以上林龄的立竹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平均胸径的增幅也趋缓。雷竹各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排序为竹杆(423g/kg)〉竹枝(412g/kg)〉竹叶(385g/kg)〉竹根(363g/kg)。竹林地上部分杆茎和枝叶是主要的植物储碳源,占储碳总量的70%以上,其中杆茎的碳储量最大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竹林植物总固碳量在3~6年时段内的增加速度最快,其余时段增速较缓,10年以上林龄的雷竹植物固碳量趋于稳定。
- 王移梁音曹龙熹卢慧中袁久芹陈玲
- 关键词:雷竹碳储量生物量
- 赣南稀土尾矿堆积区水土流失规律初探被引量:11
- 2015年
- 赣南是我国重要的离子型稀土矿生产基地,但在其开采的同时也对矿区周围的土壤与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稀土尾矿的水土流失问题尤为严重。本文选择典型的尾矿水土流失区,采用野外测量等方法对矿堆的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及其强烈程度进行研究,同时对典型水土流失路径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尾矿水土流失区沟道平均侵蚀模数约为3.73×104 t/(km2?a),坡面细沟平均侵蚀模数为1 651.2 t/(km2?a),水土流失情况极其严重。在降雨过程中,侵蚀沟内路径为侵蚀状态,侵蚀深度不断增加,在距沟头66 m处侵蚀深度开始减小,径流流出冲沟后到距离侵蚀沟出口处大约60 m的地方侵蚀深度为0 cm,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加,泥沙开始逐渐沉积,水土流失状态转为堆积。
- 卢慧中梁音曹龙熹陈玲
-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