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臣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乳腺珠蛋白
  • 4篇珠蛋白
  • 4篇腺癌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噬菌体
  • 2篇噬菌体展示
  • 2篇特异
  • 2篇结缔组织
  • 2篇结缔组织生长...
  • 2篇菌体
  • 2篇克隆
  • 1篇血标本
  • 1篇乙肝
  • 1篇乙肝5项指标
  • 1篇抑制剂

机构

  • 9篇东南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9篇张臣
  • 7篇吴国球
  • 5篇赵成桂
  • 5篇孙宏伟
  • 3篇芦惠霞
  • 2篇王明虹
  • 2篇刘乃丰
  • 1篇徐晓龑
  • 1篇李丽
  • 1篇芦慧霞
  • 1篇卢慧霞
  • 1篇徐玉蓉
  • 1篇滕凤猛
  • 1篇范小波
  • 1篇赵桂琴
  • 1篇时彦
  • 1篇高维
  • 1篇严雪娇
  • 1篇李颖
  • 1篇赵平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现代医学
  • 2篇第二届全国现...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乳腺珠蛋白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目的:克隆人乳腺珠蛋白(hMaM)基因,获得高纯度hMaM重组蛋白. 方法:从人乳腺癌组织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设计特异引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利用T/A克隆将PCR产物插入pMD-18...
吴国球张臣孙宏伟赵成桂芦惠霞
关键词:乳腺珠蛋白乳腺癌基因克隆基因表达重组蛋白纯化
文献传递
十二肽库中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特异结合噬菌体的筛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从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方法:用基因重组方法制备硫氧化还原蛋白(TrxA)以及硫氧化还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rxA-CTGF)融合蛋白;噬菌体肽库经TrxA预吸附后,与TrxA-CTGF结合,逐步增加选择压力,经过4轮亲和筛选后随机挑取10个克隆,提取单链DNA后测序;用直接和间接ELISA方法检测噬菌体阳性克隆与CTGF结合的特异性。结果:10个克隆中8个DNA序列完全一致(810A),另有2个有不同序列(810B,810C);3个阳性克隆用直接和间接ELISA试验证实能与CTGF发生特异性结合,与TrxA及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功获得与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为CTGF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打下基础。
吴国球王明虹张臣刘乃丰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噬菌体展示抑制剂
306份血标本乙肝5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乙肝5项指标定量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6份血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5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出7种和13种模式,两种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98.8%,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82.4%,乙肝病毒e抗原(HBeAg)96.4%,乙肝病毒e抗体(HBeAb)78.2%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59.2%;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b和HBcA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LISA法(P<0.001)。结论:定量检测乙肝5项指标敏感性高于常规定性检测方法;同一份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可出现不同的结果模式,应引起临床重视。
赵平赵成桂张臣孙宏伟
关键词:乙肝5项指标
人乳腺珠蛋白mRNA F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乳腺癌微小转移的研究
目的:克隆人乳腺珠蛋白(humanmammaglobin,hMaM)基因,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周血hMaMmRNA的表达作为乳腺癌血行微小转移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通过设计特异引物,用RT-PCR方...
吴国球张臣孙宏伟赵成桂芦惠霞
关键词:乳腺珠蛋白荧光定量PCR乳腺癌MRNA表达
文献传递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及肌炎特异性抗体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肺病的表达特点
2024年
目的探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抗体)和肌炎特异性抗体(抗Mi2抗体、抗SRP抗体和抗MDA5抗体等)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肺病(CTD-ILD)的表达特点,为CTD-ILD的临床诊断提供判断依据。方法收集CTD-ILD患者123例、无间质肺病CTD(CTD wo ILD)患者108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组(Hi)80例的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抗RNP/Sm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抗Mi2抗体、抗SRP抗体和抗MDA5抗体等10种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抗体在各组中阳性率、高测值样本比例以及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概率的差异。结果与CTD wo ILD组相比,CTD-ILD组抗RNP/Sm抗体、抗Jo1抗体、抗Ro52抗体、抗SRP抗体和抗Mi2抗体的阳性率更高(P<0.05)。CTD-ILD组与IIP组相比,仅抗MDA5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IP组与CTD-ILD组比较,仅抗Jo1抗体的高测值样本比例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抗Ro52抗体在CTD-ILD组的高测值样本比例高于CTD组(P<0.05)。43.09%的CTD-ILD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数量≥2个,该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自身抗体阳性的CTD-ILD患者同时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与CTD和IIP患者相比,CTD-ILD患者不仅表达多种自身抗体,且高测值样本比例更高,同时往往合并抗Ro52抗体阳性。提示临床关注特定自身抗体对于CTD-IL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徐玉蓉徐晓龑张臣王春玲时彦万青贾亚旭李颖滕凤猛李丽
关键词: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人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单链可变区抗体片段的筛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从人源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文库中筛选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获得ScFv氨基酸序列。方法:以重组硫氧化还原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rxA-CTGF)融合蛋白为靶目标,用差异吸附法,逐步增加选择压力,经过4轮亲和筛选后随机挑取8个克隆,提取DNA后测序;测序阳性的DNA转化E.coliHB2151,IPTG诱导后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单链抗体的活性。MTT法测定单链抗体对CTGF促人近曲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从8个克隆中获得7个完全一致的DNA序列(W0616);另有1个克隆丢失了重链,且轻链框架区(FR)和互补决定区(CDR)序列与W0616不一致;阳性克隆经诱导后,培养上清用间接ELISA试验证实能与CTGF发生特异性结合,与TrxA及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01)。同时,该单链抗体片段能明显抑制CTGF引起的HK-2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获得与CTGF特异结合的人源单链抗体可变区序列,为CTGF抑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吴国球刘乃丰赵桂琴范小波张臣王明虹
关键词: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噬菌体展示
β2-微球蛋白作为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及疗效评估的新指标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β2-微球蛋白(B2M)作为预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病情进展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评估标志物的价值。方法:3 145例标本分为4组,分别按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CD4+、CD8+细胞数、HIV病毒载量及B2M水平。结果:初次诊断HIV感染未接受HAART治疗组(Ⅰ组)与接受规则HAART治疗无症状组(Ⅱ组)B2M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及接受不规则HAART治疗组(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3组间CD4+、CD8+计数、CD4+/CD8+比值、病毒载量差异显著(P<0.001);B2M水平与CD4+、CD8+计数、CD4+/CD8+比值呈负相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结论:B2M是一个良好的预测HIV感染者病情进展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监测的标志物。
张臣李静姚文海高维曲青蓉薛秀雷严雪娇卢慧霞吴国球
关键词:Β-2微球蛋白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标志物
乳腺珠蛋白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2006年
目的克隆人乳腺珠蛋白(hM aM)基因,获得高纯度hM aM重组蛋白。方法从人乳腺癌组织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设计特异引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利用T/A克隆将PCR产物插入pMD-18T载体。利用BamH I+XhoI双酶切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表达载体,阳性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通过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并用H is-SelectTM和Sephadex-G100进行纯化。结果用RT-PCR方法获得279 bp的片段,克隆至T载体后经DNA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经诱导获得27 kD的目的蛋白,与预期分子质量一致。表达产物最终纯化为一条带。结论成功克隆hM aM基因,并获得高纯度重组蛋白,为hM aM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吴国球张臣孙宏伟赵成桂芦慧霞
关键词:乳腺珠蛋白乳腺癌克隆
建立人乳腺珠蛋白mRNA FQ-PCR方法用于乳腺癌微小转移的诊断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克隆人乳腺珠蛋白(hum an m amm aglob in,hM aM)基因,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周血hM aM mRNA的表达作为乳腺癌血行微小转移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设计特异引物,用RT-PCR方法从乳腺癌组织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利用T/A克隆将PCR产物插入pMD-18T载体;优化扩增条件,以pMD/M质粒制备标准曲线,建立FQ-PCR方法,对乳腺癌不同分期的患者(n=28),乳腺良性疾病患者(n=15),其他肿瘤患者(n=33)的外周血进行检测。结果成功获得hM aM基因并完成克隆,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建立了FQ-PCR检测hM aM mRNA方法;28例乳腺癌病人中9例(32.1%)阳性(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例),hM aM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期无关(χ2=0.5936;P>0.05);乳腺良性疾病组,其他肿瘤病人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未检出hM aM mRNA。结论hM aM mRNA是乳腺癌特异性标志物,其外周血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血行微小转移的指标。
吴国球张臣孙宏伟赵成桂芦惠霞
关键词:乳腺珠蛋白荧光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