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礼荣

作品数:74 被引量:250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磁共振
  • 16篇细胞
  • 15篇腺癌
  • 13篇关节
  • 13篇成像
  • 12篇胰腺
  • 12篇磁共振成像
  • 11篇胰腺癌
  • 9篇软骨
  • 8篇影像
  • 8篇肿瘤
  • 8篇膝关节
  • 7篇胰腺癌细胞
  • 7篇抑郁
  • 7篇体积
  • 7篇腺癌细胞
  • 7篇MRI
  • 7篇波谱
  • 5篇血管
  • 5篇图像

机构

  • 70篇江苏大学附属...
  • 19篇江苏大学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镇江市第四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71篇张礼荣
  • 49篇王冬青
  • 29篇朱海涛
  • 16篇石卉
  • 14篇宋廉
  • 13篇马聪
  • 7篇朱丽
  • 7篇陈雪莲
  • 6篇殷瑞根
  • 6篇王德杭
  • 6篇李国海
  • 6篇王颖
  • 5篇吴旻
  • 5篇尉传社
  • 5篇许云飞
  • 5篇赵亮
  • 5篇孔倩倩
  • 4篇谢晓东
  • 4篇周建明
  • 4篇邹金梅

传媒

  • 9篇江苏医药
  • 9篇江苏大学学报...
  • 5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CT和M...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海军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2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3.0TMRI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采用3.0TMRI显示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分析产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血管压迫特点。方法选择50例TN患者(50支TN患侧和50支TN对侧三叉神经;其中23例行微血管解压术)和50名没有面部疼痛的志愿者(100支非TN三叉神经),在3.0TMR采用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RU.FISP)及3D三维时间飞跃(TOF-MRA)扫描。若判断TN患者为静脉病变,并行增强3D快速小角度反转序列(3DFLASH)扫描。以上图像融合重建成虚拟脑池图,评价神经血管压迫程度分级(1级无压迫,2级静脉性压迫,3级神经与动脉接触,4级有动脉压痕,5级动脉压迫导致神经明显移位),以及血管接触神经的方位(三叉神经的上侧或其他侧)、血管神经接触点的位置(近:位于三又神经脑池段近脑干1/3长度区域,远: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远脑干2/3长度区域)。3DTRU-FISP序列重建的冠、矢状面图像用于测量神经长度、神经横截面及脑池面积。采用卡方检验观察2组的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切迹或移位(4级和5级)、血管神经压迫点和神经出脑干处距离、血管压迫神经的位置位于神经上侧方的发生率。采用t检验观察测量数值的统计学意义,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因素。结果两序列及融合图像可以清晰显示神经血管的关系,与23例微血管解压术中所见吻合度高,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1例。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的发生率在志愿者组(1级79支,2级5支,3级8支,4级8支)、TN对侧(1级27支,2级6支,3级9支,4级8支)及TN患侧(1级4支,2级12支,3级12支,4级7支,5级15支)分别为21.0%(21/100)、46.0%(23/50)、92.0%(46/50)。TN患侧三叉神经较志愿者三又神经血管受压迫程度4、5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P〈0.01);血
张礼荣王德杭王冬青吴旻徐光明马聪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血管磁共振成像
3.0TMRI上FLASH与MEDIC序列定量测量猪膝关节软骨体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在3.0TMRI上比较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与多回波数据联合成像(MEDIC),对猪膝关节软骨体积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水激发FLASH与水激发MEDIC序列扫描20个猪膝关节,扫描完成立即解剖剥离软骨获得体积,最后比较由图像测量出的体积和解剖出的体积,评估图像测量的准确性。结果:FLASH中膝关节各部的体积测量的可重复性误差由2.5%~3.2%,MEDIC的可重复性误差由1.6%~3.0%。MEDIC及FLASH图像测量的体积与形态学测量的体积有很高的相关性,r=0.90~0.98。在FLASH和MEDIC序列软骨体积测量值与形态学测量值之间的随机配对误差分别是4.3%~6.8%和2.9%~6.6%,系统性误差分别是-0.6%~1.2%和-1.1%~2.8%。结论:在3.0TMRI上MEDIC图像体积测量可重复性与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关节软骨的定量测量;同时一个矢状位MEDIC可提供膝关节软骨各部较全面的体积测量。
张礼荣王德杭尉传社俞同福单秀红陈文华孙维斌
关键词:MRI软骨体积可重复性FLASH
^(18)F-FDG PET/CT、^(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其联合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99m)Tc-MDP全身骨显像(BS)及BS联合CT这三种方法对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间行^(18)F-FDG PET/CT及BS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例肺癌患者,将BS与^(18)F-FDG PET/CT同机CT图像进行联合诊断,以病理及临床随访为诊断依据,比较BS、BS联合CT及^(18)F-FDG PET/CT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6例患者中骨转移28例共138处骨转移灶。基于患者,^(18)F-FDG PET/CT(96.4%及94.6%)与BS联合CT(89.3%及91.1%)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BS(60.7%及75.0%)(均P<0.01与均P<0.05),^(18)F-FDG PET/CT(92.9%)与BS(89.3%)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F-FDG PET/CT与BS联合C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于骨转移灶,^(18)F-FDG PET/CT对骨转移灶的检出率(92.0%)高于BS联合CT(79.0%)(X^2=9.473,P<0.01),BS联合CT高于BS(68.1%)(X^2=4.191,P<0.05)。^(18)F-FDG PET/CT对CT无形态异常(骨髓转移)及溶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BS联合CT(X^2=16.261及15.300,均P<0.01),BS联合CT对溶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BS(X^2=6.711,P<0.01),BS对成骨性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18)F-FDG PET/CT(X^2=8.892,P<0.01)。^(18)F-FDG PET/CT更容易发现位于胸椎、骶椎、骨盆及股骨的转移灶。结论^(18)F-FDG PET/CT与BS联合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优于BS,^(18)F-FDG PET/CT能更早发现BS联合CT无法检出的骨髓及小的溶骨性转移灶。
周建明毛朝明朱丽高健青殷瑞根张礼荣赵亮孔倩倩李林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骨扫描
3.0T MRI融合图像术前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压迫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融合的磁共振成像(MRI)图像客观显示三叉神经及动静脉的相关关系,确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原因。方法用3.0TMRI对36例患者行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3DTrue FISP)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序列扫描。其中,6例并在注射对比剂后行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3D FLASH)序列扫描,使用OsiriX图像软件进行图像融合进行三维重建来评定神经血管压迫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微血管解压术(MVD)并术中录像,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与影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6例TN患者有症状侧经融合图像确认均有神经血管接触;其中,动脉30例,静脉6例。动脉性压迫严重程度为神经血管接触5例,神经有压迹17例,神经明显移位8例;均通过手术证实。结论融合图像可以对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情况进行准确的术前预判。
张礼荣吴旻王冬青王德杭徐光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三叉神经痛
Revolution CT后处理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后处理技术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256排Revolution CT平扫及增强检查,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后处理,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后病理T分期比较,术前CT-T分期的灵敏度为100.00%(32/32),符合率为87.50%(28/32),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65);术前CT-N分期灵敏度为93.75%(15/16),符合率为93.75%(30/32),与术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00);术前CT-M分期灵敏度为100.00%(5/5),符合率为100.00%(32/32),与术后病理M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1.000)。结论 Revolution CT平扫、增强及后处理的应用可有效显示直肠癌位置、大小和形态,确定肿瘤侵犯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可以准确进行术前TNM分期,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刘慧慧李如刚陈香远范昕蔡晓杰张礼荣王冬青宋廉
关键词:直肠癌多层螺旋CT
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谷氨酸多体素^1H-MRS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谷氨酸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对13例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及13位健康志愿者前扣带回行多体素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扫描,抑郁症患者经6周抗抑郁治疗后再次作1H-MRS扫描,测定谷氨酸(Glu)和肌酸(Cr)。结果:抑郁症患者双侧前扣带回皮质和白质的Glu/Cr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抗抑郁治疗后Glu/Cr值升高不明显。结论:前扣带回Glu的改变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
申变红李国海张礼荣尉传社
关键词:抑郁症磁共振质子波谱前扣带回谷氨酸
双相抑郁患者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皮质氢质子波谱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双相抑郁患者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皮质代谢物的相对含量。方法:对30例未服药双相抑郁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皮质进行氢质子波谱(1H-MRS)扫描,双相抑郁患者经6周药物治疗后再次做1H-MRS扫描,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酸复合物(Glx)、肌酸(Cr)4种代谢物。结果:双相抑郁组左侧前额叶皮质、双侧前扣带回皮质NAA/Cr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ho/Cr值、Glx/Cr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双相抑郁组右侧前额叶皮质NAA/Cr、Cho/Cr、Glx/Cr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后,左侧前额叶皮质、双侧前扣带回皮质NAA/Cr值较治疗前升高,Cho/Cr值、Glx/Cr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额叶和前扣带回皮质NAA、Cho、Glx含量的改变与双相抑郁的发生和药物的疗效有关。
马海波宁厚梅李国海王冬青李一云张礼荣
关键词:双相抑郁氢质子波谱前额叶皮质
在磁共振图像上运用体积定量测量骨性关节炎相关的骨髓水肿的方法研究
目的 评价半自动定量测量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的股骨和胫骨的骨髓水肿体积的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方法 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进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其中平均年龄58±6.1岁,体重指数30.9±2.6 kg/m2...
张礼荣石卉朱海涛王冬青宋廉陈雪莲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骨髓水肿体积测量
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和责任血管的MRI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与相关血管的解剖特点。方法单侧面肌痉挛患者(A组,60例)及无面肌痉挛者(B组,60例),采用三维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 TRU-FISP)以及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序列(3DTOF-MRA)扫描观察面神经和相关血管的关系,在MRI图像上测量相关数据。结果两组面神经长度、神经长轴与中线的角度和两侧面神经间距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神经血管压迫的出现率高于B组(91.7%vs.76.7%)(P<0.05)。A组4级以上中、重度移位的面神经数多于B组(P<0.05);A组近段血管压迫38支,多于B组的23支(P<0.05);A组两侧椎基底动脉汇合点偏向与面肌痉挛症状位于同侧的多于B组(P<0.05)。结论与无面肌痉挛者比较,有面肌痉挛症状患者的面神经血管压迫程度重,压迫点更接近面神经根部,椎动脉汇合点偏向症状侧。
朱颖吴旻王冬青朱海涛石卉朱丽张礼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压迫
采用不同SPACE序列MR测量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量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翻转角脉冲触发三维扰相自旋回波序列MR测量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量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翻转角脉冲触发三维扰相自旋回波序列MR测量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记录第一次及复查时患者总脑脊液量、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量的变化。结果 8例患者两次测量的总脑脊液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脑室内脑脊液量在前后两次测量中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男性患者总脑脊液量的变化(P=0.015)较女性患者总脑脊液量的变化(P=0.453)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总脑脊液量的变化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不同翻转角脉冲触发三维扰相自旋回波序列MR测量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量的技术可以作为临床上检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颅内脑脊液量的一种方法。
陈晨贺震民吴旻张礼荣
关键词:脑脊液梗阻性脑积水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