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星耀

作品数:208 被引量:1,37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2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3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1篇松材
  • 51篇松材线虫
  • 42篇线虫
  • 33篇杨树
  • 28篇溃疡病
  • 21篇松材线虫病
  • 19篇赤松
  • 16篇杨树溃疡病
  • 14篇溃疡病菌
  • 14篇基因
  • 14篇病菌
  • 13篇葡萄
  • 13篇葡萄座腔菌
  • 13篇溃疡
  • 12篇病原
  • 11篇植物
  • 11篇虫害
  • 10篇枯梢
  • 10篇枯梢病
  • 7篇生态系统

机构

  • 18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9篇南京林业大学
  • 19篇山东农业大学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8篇国家林业局
  • 17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西北林学院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广东省林业科...
  • 5篇河北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天津市植物保...
  • 4篇中国林科院
  • 3篇成都农业科技...
  • 3篇北京市西山试...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206篇张星耀
  • 123篇梁军
  • 55篇吕全
  • 33篇理永霞
  • 24篇贾秀贞
  • 14篇朱彦鹏
  • 12篇刘振宇
  • 12篇孙志强
  • 10篇倪杨
  • 9篇刘会香
  • 9篇严东辉
  • 8篇张伟
  • 7篇屈智巍
  • 7篇杨蕾
  • 7篇王媛
  • 6篇田呈明
  • 6篇黄咏槐
  • 5篇景耀
  • 5篇马琳
  • 5篇王振朝

传媒

  • 44篇林业科学
  • 26篇林业科学研究
  • 17篇中国森林病虫
  • 12篇西北林学院学...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7篇生态学报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森林病虫通讯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浙江林学院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15篇2022
  • 13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3篇2012
  • 11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A及H_2O_2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4
2013年
以毛白杨和北京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信号分子水杨酸(SA)和过氧化氢(H2O2)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毛白杨接种后SA与H2O2含量显著上升,72h时内源游离SA含量达到峰值(191.41μg·g-1FW),并伴随H2O2含量的增加和CAT酶活性的降低;而北京杨接种后内源游离SA含量变化不显著(峰值仅为7.83μg·g-1FW),不伴随CAT活性的下降,且H2O2含量与毛白杨相比达到峰值的时间早,峰值低(分别为737.52和306.99nmol·g-1FW),说明不同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体系中SA与H2O2差异显著;同时,克隆获得编码毛白杨水杨酸结合蛋白PtSABP和北京杨PbSABP蛋白的2个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证明,PtSABP和PbSABP编码的氨基酸与烟草(NtSABP)氨基酸同一性为90%。RT-PCR分析表明:接种后毛白杨SABP基因的表达在6~24h时受到抑制,推测此时SA与SABP结合,抑制SABP的CAT活性,从而促使24h后H2O2含量的显著升高。本试验证明:不同杨树接种溃疡病菌后SA与H2O2变化差异显著,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与其体内SA与H2O2的积累情况有关。
马健刘振宇吕全梁军严东辉张星耀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菌水杨酸过氧化氢
中型景观尺度下杨树人工林林分特征对树干病害发生的影响--以河南省清丰县为例被引量:9
2011年
首次利用景观病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河南省清丰县一个中型景观下杨树人工林干部病害发生特征开展了研究,目的是解析在大尺度下杨树人工林病害发生与寄主本身及其群体特征间的关系。在100 km2的调查区域,杨树人工林的平均发病株率在不同林龄、不同密度及不同郁闭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发病株率与林龄(1-12 a)及林分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随着林分郁闭度升高而增高。以种植方式和林分类型划分斑块类型,分析显示发病株率在不同斑块间差异显著:农田间作斑块的林木发病株率显著低于孤立斑块、纯林斑块、混交林等斑块的发病株率;但发病株率在孤立斑块、纯林斑块及混交林等斑块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不同树龄个体的发病指数(即病害严重程度)差异极显著,所有品种的发病指数均在10-12 a时达到最大;其中三倍体毛白杨的平均发病指数最高,达10.48%,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品种。总体看,林分密度及林龄对发病株率、发病指数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分龄期间伐以调节林分密度有可能成为预防杨树人工林病害在林分及景观水平上发生、流行与爆发的关键;确立不同用途的人工林栽培模式也是预防病害发生的一个有效途径,如采用密植技术并以2-4 a为采伐周期、以收获生物量为目的的短周期作物林,可以避免到生长后期发病株率和发病指数升高的问题。根据发病指数的差异,I-69杨和三倍体毛白杨不适宜在这个区域培育大径级用材;因此,景观病理学能够帮助判别不同栽培品种在同一景观区域内的适应性,尤其是在气候条件一致以及土壤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王静崔令军梁军张星耀张兆欣王会勤孙志强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溃疡病发病株率林分特征适应性
外生菌根菌对杨树生长及抗逆性指标的效应被引量:13
2003年
以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盆栽扦插苗和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田间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了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Bull.exFr.)和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scabrum(Bull.)Gray)菌根化后对杨树苗木生长和抗病性或抗逆性指标的效应。结果表明:北京杨盆栽扦插苗和欧美杨田间扦插苗都能与美味牛肝菌和褐疣柄牛肝菌形成很好的共生关系。接种后菌根菌侵染率均在36%以上;菌根化对扦插苗具有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枝条皮部组织中与抗病性或抗逆性相关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增强;叶片叶绿素含量、树皮相对膨胀度、树体电容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分析生长生理指标和抗病性指标后认为,北京杨和欧美杨扦插苗施用美味牛肝菌菌剂或褐疣柄牛肝菌菌剂的最佳施用量为每株25g,施用后可有效提高成活率,促进扦插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和合理根茎比的形成,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和树体的电容值,增强扦插苗的抗病能力。
梁军张颖贾秀贞吕全张星耀
关键词:外生菌根菌杨树膨胀度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
杨树烂皮病综合防治效益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通过实施杨树烂皮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区的发病率减小到1.0%,感病指数为0.3,而对照区发病率为58.8%,感病指数为25.8,防治效果明显达98.8%,经济效果显著。
张威铭段玉忠张星耀景耀
关键词:杨树烂皮病
采用Rényi多样性曲线法评价昆嵛山林下灌草层多样性排序效果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Rényi多样性曲线对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和不同立地特征所代表的林下灌草层多样性进行排序,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物种累计曲线分析显示实际采到的物种占全部物种数(估计值(ACE)=131.26)的92.9%,表明抽样充分。方差分析表明,除了不同林分类型的Shannon指数(F=4.665,p=0.002)和Simpson指数(F=2.465,p=0.044)有显著差异外,不同海拔、坡位、坡度以及土壤厚度的灌草多样性各个指标,如物种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均无显著差异。Rényi多样性曲线排序明确显示针叶树-杂木林和阔叶林林下灌草层多样性较其他5种林分类型(黑松林、赤松林、赤松-黑松混交林、日本落叶松/刺杉、针叶树-麻栎林)的高,而这5种林分的灌草层多样性曲线相互交错。从立地条件来看,低海拔(<200 m)、下坡位、缓坡(坡度0°~10°)的灌草多样性明显偏低;土壤厚度>5 cm和土壤厚度在1~3 cm的灌草多样性曲线处于其他3个土壤厚度梯度的下方。因此,Rényi多样性曲线在反映群落多样性指标方面更加直观。
孙志强朱彦鹏张星耀林琳梁军车吉明
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过氧化物酶的细胞化学定位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从细胞水平上研究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过氧化物酶在细胞器中的定位与活性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的机制,该文以抗性不同的毛白杨(高抗种)和北京杨(高感种)为研究材料接种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利用DAB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研究过氧化物酶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活性。通过分析酶活性区域的电子密度发现:无论抗病种还是感病种,接种后均发现细胞中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反应;抗病种过氧化物酶活性不仅明显高于该种未接种的对照,也明显高于接种处理后的感病种,并且定位更广泛,在细胞壁、细胞间隙、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及质膜上均有大量定位;感病种酶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上,在质膜、局部核膜上有少量定位,且定位范围及强度均小于抗病种。
梁军王媛张星耀
关键词:杨树葡萄座腔菌过氧化物酶细胞化学定位
气候变化背景下松材线虫在中国分布的时空变化预测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松材线虫病严重破坏我国松林资源,经济损失巨大,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蔓延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借助气候模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预测松材线虫在我国的适生范围,研究松材线虫不同地区流行灾变的可能性,准确评估松材线虫在中国的危害风险,为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及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球气候模式MIROC3.2_hiers的初始场和侧边界值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简称MIROC_Reg CM),模拟得到SRES A1B情景下1971—2100年中国区域气候情景的130年逐年气象数据资料,部分验证和模拟了松材线虫分布的生态地理格局。依据制约松材线虫发生和扩散蔓延的6个关键气象及自然地理指标的适生阈值,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气候变化,1971—2100年极适宜松材线虫的生活环境的分布面积逐渐扩大,原来不适于其分布的地区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成为适宜分布地区,潜在极适宜分布面积由148.17万km2增加到243.08万km2,增加64%;潜在适宜分布面积由72.16万km2增加到189.00万km2,增加162%;而不适宜、极不适宜的分布面积显著减小,分别由165.14,498.89万km2减少到110.13,287.33万km2。【结论】从地理分布来看,适合松材线虫分布地区的变化趋势:松材线虫的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37°N以南地区,随着大尺度的气候的变化,松材线虫潜在适宜区呈现向北部、西部地区扩张的趋势;次适宜区延伸到43°N上下,如内蒙古中部、辽宁、河北等;边缘分布区延伸到46°N上下,如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南部;而吉林北部、黑龙江北部、西藏大部分地区等由于过于寒冷和干旱为松材线虫不适宜区。
程功吕全冯益明理永霞王艳丽张星耀
关键词:松材线虫潜在地理分布GIS地理信息系统
杨树溃疡病菌温度依赖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通过对菌落最大生长速率、直径加倍时间的测定和所得结果的聚类分析 ,将供试菌株分为 4个温度依赖型 ,并分析了杨树溃疡病菌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极限温度和对连续高温的忍受能力及扩散趋势。
余仲东曹支敏张星耀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菌温度依赖性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系统分类评述被引量:22
2007年
本文系统论述了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Ces.&De Not.)及其无性型的系统分类现状。首先概述了Botry-osphaeria真菌模式种的建立及无性型分类的演化过程,主要介绍了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的一个重要观点:即Botryosphaeria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单元的集合,其无性阶段可能分别对应于色二孢属(Diplodia)和壳梭孢属(Fusicoccum)。同时介绍了真菌多无性型(pleoanamorphy)、同等无性型(synanamorphs)概念和Fusicoccum真菌座腔壳砖隔孢属(Dichomera)同等无性型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一些重要有性型种,如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多主葡萄座腔菌(B.ribis),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berengeriana),B.parva,B.lutea等之间的系统分类关系,介绍了近年发现的20多个有性与无性型新种。其次介绍了主要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其在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状况。最后通过分析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讨论了今后我国重点研究的方向。
赵嘉平梁军吕全张星耀
关键词:葡萄座腔菌属
基于有害干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5
2012年
在分析国内外提出的众多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不足后,对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和筛选。最终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从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大气污染、人为有害干扰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增益干扰5个方面选取20个指标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森林火灾干扰包括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郁闭度、海拔、坡度、坡向、易燃树种的比例和林道距离8个指标,林业有害生物包括有害生物等级、危害程度和寄主树的比例3个指标,大气污染干扰通过叶片、土壤和污染物的分析测定,人为有害干扰包括森林经营措施、采伐措施和林下植被管理3个方面,而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增益干扰由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近自然度3个指标构成。同时对关键评价指标的意义进行了具体分析。此指标体系摒弃传统的评价观念,结合了近年来影响全国森林健康的几个重要原因,更能准确的反应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袁菲张星耀梁军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