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琎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干细胞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淋巴
  • 3篇基因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 2篇异基因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植物抗宿主病
  • 2篇体外
  • 2篇淋巴瘤
  • 2篇金淋巴瘤
  • 2篇抗宿主病
  • 2篇霍奇金
  • 2篇霍奇金淋巴瘤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长江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尹琎
  • 5篇张义成
  • 2篇徐金环
  • 2篇关军
  • 2篇周剑峰
  • 2篇赵磊
  • 1篇姜利军
  • 1篇张东华
  • 1篇孟凡凯
  • 1篇肖毅
  • 1篇李登举
  • 1篇毛霞
  • 1篇朱贤敏
  • 1篇张友山
  • 1篇曹阳
  • 1篇隗佳
  • 1篇黄敏
  • 1篇王春艳
  • 1篇黄纯

传媒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在预测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MDSC的增殖与allo-HSCT受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allo-HSCT的白血病患者及10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标本,每次用肝素抗凝管留取血6ml。采集allo-HSCT受者输注的造血干细胞及移植后100d内的外周血,流式细胞学检测MDSC的表达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精氨酸酶-1(Arg-1),血红素氧合酶-1(HO-1),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结果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受者回输的干细胞中MDSC的数量[-(39.94±8.383)x10‘/kg]明显低于未发生急性GVHD受者[(209.0±57.68)×10^6/kg,P=0.0026-];未发生急性GVHD的受者回输的MDSC数目[-(209.0±57.68)×10^6/kg]明显高于发生Ⅲ~Ⅳ度急性GVHD的受者[(20.37±4.304)×10^6/kg,P=0.0139]。发生急性GVHD的受者外周血中MDSC比例[(7.725±1.460)%]明显高于未发生急性GVHD的受者[(3.423±1.044)%,P=0.0213]。回输干细胞中MDSC数目〉53.712×10^6/kg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回输干细胞中MDSC数目≤53.712×10^6/kg的患者,受者2年总存活率(0s)分别为100%和50%,P=0.0013,2年复发率分别为6.250%和29.252%,P=0.1123,非复发死亡率分别0%和9.519%,P=0.0018。移植后,急性GVHD发生会伴随MDSC比例的增高,IL-6、IL-10及TNF-α的浓度及免疫相关蛋白Arg-1、iNOS和HO-1的水平也明显增高。结论干细胞回输时MDSC的数目及植活时外周血中MDSC水平可作为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指标;回输MDSC或促进MDSC的扩增可能是一个减轻移植后急性GVHD的有效方法。
尹琎王春艳黄敏毛霞徐金环周剑峰张义成
关键词: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65例EBV-HLH、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40例其他感染相关的HLH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白细胞介素(IL)-6、IL-2、IL-10、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分别比较EBV-HLH组与IM组、其他感染相关的HLH组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BV-HLH组IL-6、IL-2、IL-10、IL-8、IL-1β、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其他感染相关的H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BV-HLH组IL-2、IL-10、IFN-γ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I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BV-HLH患者IL-6、IL-2、IL-10、IL-8、IL-1β、TNF-α、IFN-γ细胞因子水平均升高,可能在EBV-HLH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黄纯尹琎李登举赵磊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病毒白细胞介素类干扰素Γ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2012年接受allo—HSCT的214例受者,对受者胃肠道GVHD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受者原发疾病、性别、年龄、预处理强度、供者类型、CD34+细胞数及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等因素对胃肠道GVHD发生的影响,评估不同程度胃肠道GVHD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评价伴有不同程度胃肠道GVHD受者的预后。结果经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供者类型和预处理强度与胃肠道GVHD的发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对亲缘HLA全相合allo~HSCT受者,使用减低剂量的预处理方案者的胃肠道GVHD发生率较标准强度或加强剂量的预处理方案者低(P〈0.05)。结论供者类型和预处理强度可能是导致胃肠道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军张友山徐金环尹琎曹阳张义成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虽然大部分患者对放化疗较敏感,但大多缓解时间短、易复发,特别是分期较晚的侵袭性NHL,高度侵袭性NHL如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NK/T细胞性淋巴瘤患者预后更差。
尹琎张义成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BEAM方案预处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以BEAM方案为主的预处理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方法:诊断为侵袭性NHL患者54例,其中难治、复发NHL的挽救治疗41例,作为高危侵袭性NHL的一线缓解后治疗13例;经环磷酰胺加VP-16动员后行BEAM方案(51例)或CBV方案(3例)预处理的APBSCT。结果:1例未植活,3个月后行半相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死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其余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d(平均8~25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5d(平均6~36d)。随访时间为6~10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2~10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66.6%,3年无病生存率为66.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的分期和血小板植活的时间与NHL患者APBSCT后的生存相关。结论:BEAM为主的预处理方案的APBSCT无论作为侵袭型NHL的挽救治疗或高危侵袭型NHL的一线缓解后治疗安全,疗效肯定。
尹琎肖毅隗佳张东华孟凡凯周剑峰张义成
斑马鱼Gfi1.1基因的克隆及其体外转录
2014年
目的: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的全长cDNA,运用T7 RNA聚合酶对含有Gfi1.1基因的ORF区进行体外转录,在体外合成5端带有帽子结构的Gfi1.1 mRNA分子,为后续研究斑马鱼Gfi1.1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应用RT-PCR从斑马鱼组织中扩增出Gfi1.1 cDNA片段,经回收纯化与pG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细菌DH-5α,通过蓝白筛选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小量提取质粒,Nde I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pGM-T-Gfi1.1质粒,运用T7 RNA聚合酶对Gfi1.1基因进行体外转录及加帽。经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定。结果:RT-PCR扩增获得约1.2 kb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的结果与GenBank上的序列(NM_001020776)一致,酶切线性化及体外转录加帽pGM-T-Gfi1.1,凝胶电泳鉴定RNA分子大小与预期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斑马鱼Gfi1.1基因并体外转录及加帽pGM-T-Gfi1.1。
朱贤敏姜利军赵磊关军尹琎张义成
关键词:克隆体外转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