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素琴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数值模式预报对2015年汛期区域暴雨的检验
- 运用24h降水实况、高空实况形势场资料、ECMWF模式形势场预报资料及ECMWF、JMA、T639模式降水预报资料,对2015年汛期(4月~7月上旬)江西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并对江西2015年汛期区域性暴雨的影...
- 孙素琴郑婧金米娜吴静李葳
- 关键词:天气学检验区域性暴雨
- 文献传递
- 玉林夏季高温天气气候特征与环流形势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利用近50年(1961~2010年)广西玉林站的气温、风、相对湿度、日照等地面观测资料及历史天气图、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林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探讨出现高温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结果表明:(1)玉林高温天气主要出现在6~9月,3d以上的持续高温主要出现在7~8月,且高温日数的年际差异很大。玉林高温天气过程期间的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大、平均气温高和月平均日照时数偏多。(2)玉林出现高温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主要有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型、热带气旋外围型和副高与热带气旋共同影响型三类;高温持续时间与副高强度密切相关,当副高强,范围大,位置偏西,控制整个华南地区时,玉林容易出现持续高温;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易出现极端最高气温;副高和热带气旋联合影响能使高温持续时间加长,强度加剧。
- 刘金裕林确略陆丽安孙素琴
- 关键词: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平均风速副高环流形势
- 梅雨锋短时大暴雨的多尺度环境场分析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江南北部锋生以及低空急流对地形的强迫作用导致β中尺度...
- 郑婧孙素琴吴静许爱华
- 关键词:短时大暴雨梅雨锋地形
- 文献传递
- 强锋区结构的梅雨锋短时暴雨形成和维持机制被引量:22
- 2015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短时大暴雨的形成和维持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西风槽、季风、锋面气旋切变及其上的中尺度波动构成梅雨锋水平环流的多尺度结构,短时暴雨在对流层高层槽前的辐散抽吸较普通暴雨更明显。(2)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梅雨锋结构的普遍特征,如在对流层中下层表现为强θse水平梯度形成的锋面,中低层正涡度柱、风和水汽的辐合带与梅雨锋对应,但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如短时暴雨锋面坡度小,锋区强度强,两侧存在明显的温度对比,锋区内水平风切变和垂直风切变显著。(3)边界层辐合、锋面和高空急流等抬升机制共同作用,促使湿对称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倾斜对流,区别于普通梅雨的垂直对流。(4)雨区上空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互相耦合,深厚的正涡度柱沿锋区倾斜向上发展,是此次暴雨与其他短时暴雨在动力机制上的共性。但在低空此次暴雨比普通暴雨存在更明显的锋生,且动力条件较其他暴雨更强。(5)强盛低空急流的脉动和稳定维持使雨区存在有利的水汽输送机制,高低空水平距离的缩短有利于高低空急流的耦合,这与梅雨的普遍特征是一致的。
- 郑婧孙素琴许爱华吴静
- 关键词:短时暴雨梅雨锋锋生
- 2016年三个相似路径台风影响江西的暴雨落区差异成因
- 2021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台风路径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三个路径相似台风(01号Nepartak、14号Meranti和17号Megi)在江西的暴雨落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者移动路径相似,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度、水汽输送条件、台风与冷空气结合等差异共同导致在江西暴雨落区不同。台风Megi在江西形成暴雨范围最广,Nepartak次之,Meranti最小。台风Megi登陆后江西地区水汽通量和天气尺度上升运动最强,天气尺度持续稳定性降水以及后期台风环流与低层冷空气相结合,导致降水累计值最大。台风Nepartak影响江西期间无冷空气与之作用,形成的降水以中尺度对流性降水为主,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释放加剧中尺度对流上升运动,造成以短时强降雨为主的暴雨。台风Meranti影响时江西东北部天气尺度上升运动相对前两者较弱,影响时间相对较短,形成的暴雨较前两者偏弱。
- 孙素琴刘春刘文英
- 关键词:台风暴雨落区冷空气
- 江西省地闪气候特征及其活动强弱评价方法探讨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科学评价雷电活动强弱和为雷电预报的效果检验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03—2010年江西省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资料,分析了逐小时的闪电频数变化,发现0.01°×0.01°经/纬度分辨率格点上的地闪频数最大值出现在2004年9月18日17:00—18:00,为64次/h;相较其他时段而言,16:00—17:00闪电活动最强。基于地闪观测资料、探空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雷达回波强度与地闪数的相关性统计特征发现,在0.1°×0.1°经纬度网格点上,0℃层以上最大回波强度大值与相应时段内的地闪频数大值常不一一对应,但地闪频数大值多出现在强回波附近。格点上的12 min内的地闪数大都≤60个,以1—20个为最多;地闪数≥40个的格点数则明显减少;对应的0℃层以上最大回波强度集中于35—60 dBz,回波强度≤35 dBz或≥60 dBz的格点数则明显偏少。回波强度介于45—55 dBz的格点数明显大于回波强度>55 dBz以及<45 dBz的格点数,表明这个区间内的闪电活动最强。因此,借助0℃以上最大回波强度可简单地区分闪电活动强弱。
- 支树林许爱华李俊孙素琴
- 关键词:回波强度格点
- 一次梅雨锋暴雨与中-β尺度低涡及小高压的关系被引量:13
- 2012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0年6月19—20日江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中-β尺度小高压的维持和破坏对雨带的生成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小高压的存在,阻挡了北方弱冷空气南下,不利于强降水发生。当小高压减弱消失时,冷、暖气流的交汇引发强烈辐合上升运动,从而触发强降水。中-β尺度小高压的产生维持、消亡与高空急流的非地转质量调整有关。中尺度低涡的稳定维持、弱冷空气南下、高空急流动量南扩、低层西南急流维持等多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大暴雨的产生。
- 孙素琴于爱兵郑婧
- 关键词:暴雨低涡急流
-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被引量:1
- 2016年
- 受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入汛以来,降水偏多,主要特点如下:1)暴雨过程频繁,降水量偏多,且阶段性、区域性特点明显.4-6月全省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0站以上暴雨日达13d(表1).其中,6月14-16日出现2016年范围最广的暴雨天气,暴雨、大暴雨范围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
- 孙素琴
- 关键词:暴雨天气气候特点厄尔尼诺事件暴雨过程降水偏多降水量
- 梅雨锋短时大暴雨的多尺度环境场分析被引量:35
- 2014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以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梅雨锋大暴雨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为有利的天气形势下,江南北部锋生以及低空急流对地形的强迫作用导致β中尺度系统强烈发展,是短时暴雨的触发机制。(2)稳定的环流背景下,500 hPa东亚大槽槽后冷平流与南方暖湿气流持续在江南北部对峙,是暴雨带稳定于赣北的原因。强的热力不稳定、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低层充沛的水汽供应以及强烈的辐合抬升是短时暴雨产生的有利环境场。(3)多尺度系统的协同作用和稳定维持,使西南急流异常强盛。暴雨区上空强垂直上升运动、高空强辐散、低空强辐合与中尺度系统的发展互相耦合,导致梅雨锋上出现大暴雨。干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地面至对流层中低层汇合,激发正涡度柱沿假相当位温锋区倾斜向上发展;强烈上升气流穿越锋区加大了层结的不稳定,激发大量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具有强对流性。(4)不同性质气流在赣东北的交锋、边界层强辐合与喇叭口地形的相互作用是赣东北成为暴雨中心的原因。
- 郑婧孙素琴吴静许爱华
- 关键词:短时大暴雨梅雨锋地形
- 淮河下游初夏小时内降水分级与雷达信息特征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淮河下游盐城市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雷达扫描范围内建湖县降水量资料,对2008年6月的6次小时内三等级降水过程进行环流背景和局地雷达信息特征分析,其中对不同等级降水又给出夜雨及午后雨降水日变化分类。在环流背景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对应各级各类降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回波的滤波强度分布特征,以及相应时空的雷达径向风场沿体扫倾斜面的分布结构,归纳出小时内降水量级的动力信息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类主导性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局地雷达要素空间分布特征为:同等量级降水,夜间的平均回波强度明显弱于白天;上游补充回波范围指示降水连续性质;上游长而强的回波带维持下一小时短时强降水;沿经建湖的局地雷达倾斜体扫半径剖面,径向风的风向风速辐合中心的高度越低,辐合层次越宽厚,对应的降水级别越大;在同等降雨量级中,沿倾斜的体扫半径的局地风速强切变,通过上下动量传递和水汽混合,维持着更强的降水。
- 王坚红孙素琴苗春生王群徐良谋
- 关键词:淮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