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强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语料
  • 3篇语料库
  • 2篇语义
  • 2篇语义韵
  • 2篇基于语料
  • 2篇基于语料库
  • 1篇英语
  • 1篇英语词汇
  • 1篇英语词汇教学
  • 1篇语符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主体
  • 1篇人格
  • 1篇人格理想
  • 1篇追寻
  • 1篇走出去
  • 1篇作品获奖
  • 1篇文学
  • 1篇西方文学
  • 1篇觉醒

机构

  • 6篇山西大同大学

作者

  • 6篇刘志强
  • 2篇鲍俊琴
  • 1篇耿小超
  • 1篇何魏魏

传媒

  • 3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山西科技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科教文汇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莫言作品获奖看“边缘文学”如何走出去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学中被视为边缘文学。莫言荣获诺贝尔奖的事实说明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文学中已由边缘步入中心,其发展变化符合文学多元系统论的发展规律,成为阐释边缘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论中地位变化的有力佐证。文章在分析莫言作品成功走出去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外,也阐明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所遇到的翻译策略选择问题。
耿小超何魏魏刘志强
关键词:西方文学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类联接和语义韵关系研究
2012年
本文基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Brown Corpus,以"engage"一词为例,对其类联接和语义韵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和归纳,进而发现在英语本族语者的实际使用中,词语的类联接和语义韵使用特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情况下,使用在相同类联接框架下的词语体现出相同的语义韵特征,而同样的词在不同的类联接框架下所体现出的语义韵特征也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多数未能将二者结合起来,故往往难以掌握英语词语确切的、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学习和使用到真实、地道的英语。
刘志强
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类联接语义韵
从语符与词义的关系角度看如何掌握词义
2008年
本文从探讨语符(即语言符号)与词义的关系角度出发,认为语符所具有的特性——名称的任意性,物体的具体性和意义的抽象性和模糊性——是词义发生变化的一个内在根本原因,即词义变化是语符本质特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应该认识到这种关系,更有效地掌握词义。
刘志强鲍俊琴
关键词:词义变化
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使用差异的对比研究
2011年
本文基于两个本族语者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选取四个含有"降低"含义的英语同义词,对其语义韵进行考察和比较,进而发现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对这些词使用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许多情况下,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跟本族语者相似的词类搭配,但二者在语义韵特征方面体现出较大的使用差异。可以推断,中国学习者没有掌握这些词确切的、深层的含义,因而没能够学习和使用到真实、地道的英语。语义韵现象应该引起英语教育者重视。
刘志强
关键词:语义韵语料库
西方现代人格理想的追寻与构建——从哈姆雷特到浮士德
2024年
人的发现,人的个性发展与完善一直是西方文学关注的话题。从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发现”到18世纪启蒙时代主体性的人的觉醒和探索实践无不是伟大的文学家们对时代做出的回应和反思。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歌德笔下的人物形象以及歌德本人一生的追求,展示了西方文学人性理想在精神发展脉络上的某些联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西方人在自我认识的漫长历程中逐渐由审美的人性理想转向了更具扩张性的实践体验。浮士德的形象作为现代早期主体性人格理想的实践者,同时也引发了对现代性问题的警惕与反思。
刘志强鲍俊琴
关键词:审美主体
利用语料库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2009年
文章试从分析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释利用语料库这一高效便捷的工具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及其意义,提出英语教师及学习者应该利用语料库进行更为高效的英语教与学,进而对如何有效地利用语料库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作了探讨。
刘志强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词汇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