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建文

作品数:21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威海市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5篇梗阻
  • 5篇并发
  • 4篇胆总管
  • 4篇肾功能
  • 4篇十二指肠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结石
  • 4篇黄疸
  • 4篇梗阻性
  • 4篇梗阻性黄疸
  • 3篇胆囊
  • 3篇胆总管结石
  • 3篇术后并发
  • 3篇扩张术
  • 3篇并发症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结石
  • 2篇端侧

机构

  • 14篇威海市立医院
  • 2篇延边大学医学...
  • 2篇荣成市人民医...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20篇乔建文
  • 11篇耿建利
  • 10篇李胜勇
  • 5篇孙运福
  • 5篇李文晓
  • 4篇李秀军
  • 4篇周忠晓
  • 3篇毕永辉
  • 2篇王晓琳
  • 2篇白亮
  • 2篇李光金
  • 1篇李林虎
  • 1篇李光燮
  • 1篇申容硕
  • 1篇汤天平
  • 1篇李哲浩
  • 1篇金恩鸿
  • 1篇朴松山
  • 1篇李玉亮
  • 1篇张宪

传媒

  • 8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4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经肝胆道置管扩张胆总管末端清除胆管结石40例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造影置管,应用球囊扩张肝胰壶腹并推出胆道结石进入小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15年3月40例胆管结石患者,21例肝(胆)总管结石患者加入A组,19例左(右)肝管结石患者加入B组。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胆红素数值、手术操作时间、胆道结石大小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术中结石彻底清除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A组血清直接胆红素(53.4±11.6)μmol/L高于B组(11.2±7.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P<0.001);A组的手术时间(61.2±15.3)min较B组(91.3±21.4)min明显缩短;胆道结石彻底清除成功率A组18例(85.7%)和B组10例(52.6%),χ2=5.62,P<0.025;彻底清除结石患者随访期间结石复发率及胆道狭窄率均分别是0和30%(P=0.036);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经肝球囊扩张肝胰壶腹清除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它对于胆(肝)总管结石疗效优与肝管结石。
孙运福耿建利毕永辉李文晓李胜勇乔建文白亮李光金
关键词:胆结石气囊扩张术
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某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其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302例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发病率为13.91%,无多部位感染发生,感染部位以深部手术切口为主(10例,占23.81%),其次为下呼吸道(9例,占21.43%)和消化系统(7例,占16.67%)。4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送标本培养38例(占90.48%),共分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86.11%,革兰阳性菌5株,占13.8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OR=1.48)、超重(或肥胖)(OR=1.40)、术前放射治疗(OR=2.98)是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手术时间长、超重(或肥胖)、术前放射治疗是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李秀军乔建文毕永辉耿建利李文晓白亮
关键词:肝胆肿瘤医院感染
^(125)Ⅰ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直肠癌复发12例被引量:1
2013年
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更可高达9%。手术切除是治疗直肠癌复发的重要方式,但复发肿瘤多侵犯骨盆或其他盆腔脏器。手术切除机会较少。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应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直肠癌复发12例.总结报道如下。
李胜勇黄慧选乔建文
关键词:组织间永久植入癌复发术后复发率局部复发率
套入式端侧吻合加Prolene线连续缝合在胰肠吻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9年
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v,PD)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目前常采用套入式胰肠吻合术,其中胰肠端侧套入式吻合优于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采用胰肠端侧吻合加外层Prolene线连续缝合的PD31例,总结报道如下。
乔建文李胜勇耿建利于仲剑高若辉汤天平孙治环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术胰瘘
射频止血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射频止血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实施肝脏肿瘤切除患者60例。术中应用射频止血技术(raido-frequencyhemostasis,RFH)30例为射频组,传统钳夹法(clampcrushingmethod,CCM)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指标,病变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d引流量,术后第1、7天ALT及T—BIL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RFH组术中出血(219±62)ml明显少于CCM组(416±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1,P〈0.05),RFH组未发生大出血,CCM组5例术中损伤肝静脉,3例出现大出血。术后3d引流量RFH组明显少于CCM组,术后第1、7天ATJ,r及T-BIL比较,RFH组明显小于CCM组(分别t=5.987,16.803,22.264,8.386,8.255,均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RFH组明显快于CCM组。结论射频止血技术在肝切除术中具备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
耿建利李胜勇周忠晓孙运福于仲剑高若辉乔建文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止血技术射频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防治被引量:4
2002年
[背景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 .[病例报告 ]14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 2 1例在术后并发肾功能衰竭 ,其中 8例死亡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常见并发症 ,死亡率高 .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应防止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一旦发生 。
朴松山张宪乔建文李林虎姜惟龙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肾功能衰竭胆汁郁积并发症
经皮经肝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选取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经皮经肝球囊扩张取石组(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alloon dilation,PTBD)30例、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组(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30例。PTBD组经皮经肝穿刺置入球囊扩张十二指肠乳头后行球囊取石,EST组按常规操作。两组术后均常规引流3d。结果PTBD组及EST组分别有28例(93%)及29例(97%)成功取净结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及17%。数据采用《检验。60例无死亡病例。随访2年,EST组胆管结石复发率及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高于PTBD组(Х^2=6.41,P〈0.05)。结论PTBD取石具有与EST取石相近的成功率,且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PTBD可以作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对不适于EST的患者。
李胜勇耿建利李玉亮于仲剑李秀军孙运福乔建文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分析
2002年
乔建文王晓琳
关键词:并发症ARF梗阻性黄疸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
端侧套入式间断加连续双层缝合胰肠吻合与端侧胰管置入胰肠吻合比较
2009年
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PD术后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胰肠吻合口瘘者仍高达8%~25%,由此引起的病死率占总病死率的20%。避免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回顾性分析57例PD患者的资料,探讨端侧套入式间断加连续双层缝合和端侧胰管置入2种胰肠吻合方式与吻合口瘘之间的关系。
乔建文孙学军耿建利李胜勇李文晓于仲剑高若辉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术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PD142893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并发肾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OJ)大鼠模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应用ET受体拮抗剂PD142893后的变化。方法:假手术组、OJ组及OJ+药物组共32只Wistar大鼠分别于术后5、10、15和20d(每组n=8)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肾匀浆的ET含量,同时测定血清TBIL、肌酐清除率,对肾脏行光镜下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在OJ组和OJ+药物组中血清TBIL含量、血浆和肾组织匀浆中ET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OJ组在术后5d即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并伴有肾脏病理形态的进行性改变,而OJ+药物组对比OJ组相应的改变出现的较晚;在非药物治疗组中,肌酐清除率与血浆和肾组织匀浆中ET含量呈负相关。结论:OJ时的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胆色素对肾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OJ引起血浆和肾组织中ET的病理性升高,由其介导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是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肽类非选择性ET受体拮抗剂PD142893对OJ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乔建文王晓琳耿建利李军威
关键词:肾功能损害受体内皮缩血管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