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新翔

作品数:20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关节炎
  • 5篇类风湿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风湿
  • 5篇风湿关节炎
  • 4篇综合征
  • 4篇细胞
  • 3篇代谢
  • 3篇血栓
  • 3篇骨代谢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蛋白
  • 2篇血栓形成
  • 2篇硬皮病
  • 2篇体外
  • 2篇自身免疫
  • 2篇自体外周血
  • 2篇自体外周血干...

机构

  • 12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河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黄新翔
  • 8篇林金盈
  • 6篇王俊祥
  • 5篇魏平
  • 4篇霍晓聪
  • 4篇顾光
  • 3篇蓝梅
  • 3篇郑文洁
  • 3篇赵岩
  • 2篇雷静
  • 2篇周瑞莲
  • 2篇王立
  • 2篇张奉春
  • 2篇朱霞
  • 2篇曾小峰
  • 2篇李学军
  • 2篇汤杨明
  • 2篇黄玉葵
  • 1篇王来芳
  • 1篇田新平

传媒

  • 5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华临床免疫...
  • 3篇中国临床新医...
  • 2篇第15次全国...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0℃低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80℃低温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例MM患者进行APBSCT治疗。采用环磷酰胺(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干细胞,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保存于-80℃冰箱;用马法兰200 mg/m^2方案预处理后,解冻回输冻存的干细胞。结果 (1)动员后获得单个核细胞数(MNC)中位数为4.54(2.31~9.80)×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为4.17(2.03~7.76)×10^6/kg。(2)移植后1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3.3(9~16)d、15(11~19)d。(3)移植后3个月完全缓解(CR)8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中位随访54.6(3~111)月,生存8例(CR5例,VGPR 3例),其中无进展生存6例。复发4例中再次治疗维持CR 2例,多次复发死亡2例。(4)移植的并发症是感染,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80℃低温保存APBSCT治疗MM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移植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蓝梅林金盈汤杨明李永敢李学军周瑞莲黄新翔黄玉葵雷静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白塞病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研究白塞病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3月白塞病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栓部位、治疗及预后.用SPSS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及范围表示.结果 白塞病合并CVST患者12例,占同期白塞病住院患者(601例)的2.0%.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诊断CVST时的年龄15~52岁,平均(28±10)岁.92%(11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在白塞病其他系统首发表现之后平均(56±35)个月.神经系统症状多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9例,82%),以头痛(11例,92%)、视乳头水肿(9例,75%)、恶心呕吐(8例,67%)和视力下降(6例,50%)最为常见.10例患者行腰椎穿刺检查,8例存在脑脊液压力升高(80%).CVST最常出现的部位依次为横窦(9例,75%)、上矢状窦(8例,67%)和乙状窦(7例,58%),并且同时合并2个及以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占多数(8例,67%).除CVST外,8例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血栓,7例为下肢静脉血栓,1例为肺动脉血栓形成.此外,同时合并的神经系统其他病变还有脑梗死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右侧颞叶出血1例.经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平均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0.7~88.8个月),好转10例(83%),病情反复2例(17%).结论 CVST是白塞病的相对少见并发症,临床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恶心呕吐和脑脊液压力升高,需早期识别、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
黄新翔李国华徐雁王立郑文洁赵岩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血栓形成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痛风患者尿酸、NACHT-LRR-PYD结构域蛋白3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痛风患者疗效及对NACHT-LRR-PYD结构域蛋白3(NAL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痛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布司他1组、非布司他2组、别嘌醇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非布司他40 mg/d、非布司他80 mg/d、别嘌醇300 mg/d口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24周比较3组的尿酸、IL-1β、NALP3水平;于治疗后4周及24周比较3组的尿酸达标率。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3组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非布司他2组及别嘌醇组的尿酸水平均低于非布司他1组(P<0.05)。治疗后4周、24周,非布司他2组的尿酸水平均低于别嘌醇组,非布司他2组与别嘌醇组尿酸达标率均高于非布司他1组(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3组的IL-1β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但3组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3组的NALP3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12周、24周,别嘌醇组、非布司他1组、非布司他2组的NALP3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均能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改善炎症状态,但高剂量的非布司他效果更佳。
霍晓聪黄新翔王曼林金盈
关键词:非布司他尿酸白细胞介素-1Β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死因及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并比较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死亡病例的死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因MPA或GPA住院的病例,评估疾病活动度,并统计分析两组死因及疾病特点。结果 455例诊断为GPA或MPA的住院患者中,死亡49例(GPA 15例,MPA 34例),MPA病死率明显高于GPA(14.6%vs.6.8%,P<0.05)。GPA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MPA[(47.2±17.7)岁vs.(69.4±9.3)岁,P<0.001]。MPA生存时间中位数明显低于GPA(3.85个月vs.10.00个月,P<0.05)。起病3个月内死亡的MPA患者明显高于GPA(44.1%vs.6.7%,P<0.05)。MPA患者五因子评分明显高于GPA[(3.2±1.0)vs.(1.5±0.5),P<0.001]。GPA患者首要死因是原发病活动导致出血(53.4%),而MPA首要死因是感染(55.9%)。两组死因累及的首要系统均为呼吸系统,MPA占82.4%,GPA占66.7%。MPA组合并肺间质病变明显高于GPA(44.1%vs.13.3%,P<0.05);而合并耳鼻喉表现明显低于GPA组(2.9%vs.66.7%,P<0.001)。肺部感染病原分析显示,最常见为细菌感染,其次是真菌感染;且MPA组合并真菌感染(58.8%vs.26.7%,P<0.05)及混合感染(44.1%vs.13.3%,P<0.05)的发生率均高于GPA组。结论与GPA相比,MPA病死率高,且MPA患者病情重,进展快,易发生严重感染。
黄火高黄新翔郑文洁张烜田新平赵岩曾小峰张奉春
关键词:系统性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死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大量细胞因子参与了RA的致病过程。
殷春兰黄新翔王俊祥魏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高迁移率族蛋白1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滑膜炎症
分型困难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分型困难白血病诊断的经验及教训,进一步提高白血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我科诊治分型困难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与免疫学(Immunology,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及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M)分型,即MICM分型的各项检验结果。结果住院确诊的白血病病人463例,其中10例患者各检验结果出现不完全一致: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学分型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_3,APL),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查PML/RARa融合基因(-)2例;细胞形态学不能确定分型3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_2),而免疫学诊断为APL 2例、AML-M_2/APL 1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而免疫学考虑为急性白血病(AL)1例;细胞形态学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未分化型(AML-M_1),而免疫学考虑急性髓性白血病未分化型/微分化型(AML-M_1/M_0)伴随淋巴细胞系表达,FISH BCR/ABL融合基因(+)1例。结论白血病的MICM分型有时各项结果不尽相同,M_2与M_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M_0或M_1在形态学、免疫学上不易鉴别,需综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诊断。
林金盈王浜琴周瑞莲黄新翔蓝梅
关键词:白血病MICM分型
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硬化病15例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SSc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住院的SSc患者,入组共52例,其中利妥昔单抗组15例,对照组37例。2组均给予环磷酰胺和泼尼松治疗,利妥昔单抗组另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每4周1次,共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ESR、CRP、IL-6、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高分辨CT(HRCT)评分、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改善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组治疗后ESR[治疗后6个月(33±9)mm/1 h、治疗后12个月(20±4)mm/1 h]、CRP[治疗后6个月(12.7±3.4)mg/L、治疗后12个月(12.7±3.4)mg/L]、IL-6[治疗后6个月(73±10)pg/ml、治疗后12个月(57±11)pg/ml]、mRSS[治疗后6个月(22.2±1.3)、治疗后12个月(18.4±3.1)、HRCT评分(治疗后6个月(11.9±1.4)、治疗后12个月(11.3±1.0)]、FVC%[治疗后6个月(69.0±3.4)%、治疗后12个月(77.2±4.1)%]、FEV1%[治疗后6个月(73.3±3.4)%、治疗后12个月(78.4±1.6)%]、DLCO%[治疗后6个月(60.6±2.7)%、治疗后12个月(70.7±3.0)%]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利妥昔单抗治疗组ESR、CRP、IL-6、mRSS、HRCT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FVC%、FEV1%、DLCO%升高(P〈0.05),提示利妥昔单抗组治疗效果更好。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输液反应、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等不良反应。 结论利妥昔单抗能够减轻SSc患者炎症水平、改善皮肤硬化及肺功能,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有望成为治疗SSc的一个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霍晓聪黄新翔林金盈
关键词:硬皮病利妥昔单抗
广西壮族人群SLC2A9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痛风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人群可溶性载体2家族成员9(SLC2A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原发性痛风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广西壮族人群246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和202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尿酸(UA)、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酐(Cr)、尿素氮(BUN)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Taqman®-MGB探针法检测SLC2A9基因4个位点(rs10489070、rs734553、rs3733591、rs16890979)的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痛风组的体质量指数(BMI)、TG、TC、LDL-C、Cr、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痛风石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累及关节数更多,肾结石发生率更高,TG、TC、LDL-C、Cr、UA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0489070和rs3733591在痛风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痛风的OR值分别为1.413(95%CI:1.009~1.980)和1.739(95%CI:1.331~2.271)。rs3733591(CC)(aOR=2.113,95%CI:1.536~3.951)、rs10489070(CC)(aOR=1.981,95%CI:1.123~3.156)是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s3733591(CC)(aOR=2.358,95%CI:1.114~3.221)、rs10489070(CC)(aOR=2.115,95%CI:1.689~4.547)是痛风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壮族人群中,SLC2A9基因的rs10489070(CC)和rs3733591(CC)基因型是痛风和痛风石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易感位点影响痛风发病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下一步需要进行相关SNPs功能的研究。
霍晓聪黄新翔朱霞韦诚诚杨艳婷蒙丹丽黄荣军林金盈
关键词:痛风壮族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代谢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及对骨代谢的作用。方法选取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0例,以ALN联合钙剂治疗6个月,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等水平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ALN 6个月后腰椎(L_2~L_4)BMD显著增高(P<0.01),血清BGP、ALP、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服用ALN 6个月可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BMD,降低骨代谢指标BGP水平。
黄新翔吕秀芹王俊祥魏平顾光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后骨钙素
强直性脊柱炎131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AS的病因未明,有家族聚集现象,与HLA—B27基因有密切关系,临床误诊误治率高,常有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发生。我们就131例AS患者误诊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王俊祥顾光刘彦洁黄新翔谢建丽魏平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HLA-B27基因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