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晓聪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细胞
  • 4篇转分化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系统性硬化病
  • 3篇破骨
  • 3篇破骨样细胞
  • 3篇骨样
  • 3篇关节炎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单抗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炎
  • 2篇多动脉炎
  • 2篇硬皮病
  • 2篇体外
  • 2篇痛风
  • 2篇自体外周血

机构

  • 13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大连市友谊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8篇霍晓聪
  • 10篇林金盈
  • 4篇朱霞
  • 4篇黄新翔
  • 4篇张浩
  • 2篇季迎
  • 2篇刘小贤
  • 1篇雷静
  • 1篇田新平
  • 1篇蓝梅
  • 1篇彭琳
  • 1篇黄华艺
  • 1篇易斌
  • 1篇李菁
  • 1篇刘纪实
  • 1篇张奉春
  • 1篇罗焰芳
  • 1篇周佳鑫
  • 1篇姜烈君
  • 1篇曾小峰

传媒

  • 5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内科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15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者维生素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姜烈君黄华艺罗焰芳陈艳云邓爽霍晓聪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临床检验诊断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有数种亚型,治疗反应及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其5年生存率从15-70%不等,复发率是33-78%。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维生素D(VD)和它的类似物可对...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肿瘤治疗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47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47例老年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疗效与中青年组60例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出现浆膜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异常、肺损害及抗核抗体(anti-ANA)、抗SSA抗体(anti-SSA)、类风湿因子(RF)的阳性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出现皮疹、雷诺现象、光过敏、肾损害、周围血管炎、补体C3降低及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抗Sm抗体(anti-Sm)、抗RNP抗体(anti-RNP)的阳性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老年组确诊时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比中青年组明显降低(P<0.05);老年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脏器损伤指数(SLICC/ACRDI)评分比中青年组明显升高(P<0.05);老年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与中青年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老年组误诊率与中青年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两组疗效及预后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SLE临床表现不典型,与中青年SLE有较多不同;老年SLE与中青年SLE比较,疾病活动指数低,损伤指数高,误诊率高,疗效及预后无明显差别。
朱霞霍晓聪林金盈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老年人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破骨样细胞转分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technetium[99Tc]methylenediphosphonate,99Tc-MDP)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诱导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向破骨样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从6例RA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于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RANKL(25μg/L)和M-CSF(25μg/L)诱导转分化,用不同浓度99Tc-MDP干预(5,10,20,50mg/L),在不同时间点(4,12,20d)终止培养并行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结果: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至第12~16天,可见大量TRAP染色强阳性多核巨细胞,99Tc-MDP可显著抑制上述变化,且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99Tc-MDP可通过抑制破骨样细胞转分化而达到延缓RA骨质破坏的作用。
季迎霍晓聪张浩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辅助性T细胞17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硬化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SSc是一种复杂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纤维化、炎症和血管病变为主要表现。但SSc的病因仍不明确,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Th17/Treg)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h17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的研究发现,SSc的免疫反应中,Th17/Treg的失衡偏向于Th17的增殖,而参与这一过程的炎症因子IL-17、IL-21、TGF-β、IL-6和IL-23在炎症、纤维化和血管的病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Th17细胞及其增殖过程中的相关炎症因子,有望成为SSc的新靶点。
刘昱航霍晓聪林金盈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23
B细胞及B细胞清除治疗在系统性硬化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SSc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内脏器官,包括心、肺和消化道等损伤。目前SSc尚无明确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近来研究发现,B细胞在SS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病理作用,本文就B细胞与SSc的关系以及B细胞清除治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在SS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霍晓聪林金盈
关键词:B细胞系统性硬化病RITUXIMABSSC利妥昔单抗皮肤增厚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痛风患者尿酸、NACHT-LRR-PYD结构域蛋白3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痛风患者疗效及对NACHT-LRR-PYD结构域蛋白3(NAL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痛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布司他1组、非布司他2组、别嘌醇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非布司他40 mg/d、非布司他80 mg/d、别嘌醇300 mg/d口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24周比较3组的尿酸、IL-1β、NALP3水平;于治疗后4周及24周比较3组的尿酸达标率。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3组尿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非布司他2组及别嘌醇组的尿酸水平均低于非布司他1组(P<0.05)。治疗后4周、24周,非布司他2组的尿酸水平均低于别嘌醇组,非布司他2组与别嘌醇组尿酸达标率均高于非布司他1组(均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3组的IL-1β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但3组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3组的NALP3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12周、24周,别嘌醇组、非布司他1组、非布司他2组的NALP3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均能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改善炎症状态,但高剂量的非布司他效果更佳。
霍晓聪黄新翔王曼林金盈
关键词:非布司他尿酸白细胞介素-1Β
影响痛风治疗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影响痛风降尿酸治疗的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90名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三组:非布司他40mg/d组,非布司他80mg/d组,别嘌醇 300mg/d组,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民族,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
霍晓聪林金盈
关键词:痛风非布司他
小G蛋白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2007年
上皮细胞在特定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现象是肿瘤及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重要细胞生物学现象。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中的MAPK通路、RhoGTP酶/Rho激酶系统(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Src激酶、PI3激酶和Smad通路参与调控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病理条件下可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虽已有初步研究,但尚所知甚少。本文就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刘小贤霍晓聪张浩
关键词:转分化上皮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转分化为破骨样细胞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转分化的培养体系,并对所培养的破骨样细胞(OLC)进行鉴定。方法抽取RA患者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PBMCs,分别接种于玻片和骨磨片。随机分为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组(A组),加入25μg/LM-CSF;协同作用组(B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5、10、20、25、50μg/L)和25μg/LM-CSF。培养至4、12和20d时,取玻片行HE染色和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计数OLC,取骨磨片行甲苯胺兰染色检测OLC骨吸收活性。结果对OLC转分化的影响:各组细胞分别于4、12、20d染色,显示RANKL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诱导OLC形成(P<0.05)。对OLC骨吸收活性的影响:RANKL和M-CSF协同诱导骨磨片上吸收陷窝的形成,RANKL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增强OLC的吸收活性(P<0.05);单独M-CSF刺激不能形成骨吸收陷窝。结论RANKL和M-CSF可协同诱导RA患者PBMCs转分化为OLC,该培养方法稳定、有效,具有可重复性。
霍晓聪张浩季迎刘小贤易斌刘纪实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破骨样细胞
梅毒致反应性关节炎二例临床分析
霍晓聪朱霞林金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