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平

作品数:199 被引量:2,13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0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篇生物学
  • 48篇天文地球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9篇海草
  • 29篇沉积物
  • 27篇珠江口
  • 21篇海域
  • 20篇污染
  • 18篇营养盐
  • 16篇养殖
  • 16篇重金
  • 15篇生态
  • 15篇重金属
  • 14篇生态环境
  • 10篇有机碳
  • 9篇营养化
  • 9篇植物
  • 9篇富营养化
  • 8篇影响因素
  • 8篇网箱
  • 8篇网箱养殖
  • 7篇珊瑚
  • 7篇生态系统

机构

  • 199篇中国科学院
  • 3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3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南方海洋科学...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
  • 3篇德州学院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山东大学(威...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99篇黄小平
  • 69篇江志坚
  • 54篇张景平
  • 44篇黄良民
  • 43篇吴云超
  • 43篇刘松林
  • 21篇谭烨辉
  • 15篇张霞
  • 14篇岳维忠
  • 11篇韩秋影
  • 11篇黄道建
  • 10篇尹健强
  • 10篇施震
  • 10篇宋星宇
  • 9篇黄晖
  • 9篇施平
  • 8篇许战洲
  • 8篇王汉奎
  • 8篇温伟英
  • 8篇叶丰

传媒

  • 27篇海洋环境科学
  • 20篇热带海洋学报
  • 16篇生态学杂志
  • 12篇生态学报
  • 8篇科学通报
  • 8篇热带海洋
  • 5篇环境科学
  • 5篇台湾海峡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海洋学报
  • 4篇海洋通报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生态科学
  • 2篇Marine...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渔业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7篇2011
  • 19篇2010
  • 11篇2009
  • 13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草生态系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EMs)技术研究了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湾海草生态系中溶解有机物(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EEMs谱图表明,海草生态系中的DOM存在3个类腐殖质荧光A(230/430nm),C(350/440nm),M(300/380~400nm)和2个类蛋白质荧光R(230/355~375nm),N(280~300/365~380nm)。各荧光信号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为R(0.304RU)〉A(0.194RU)〉M(0.147RU)〉N(0.125RU)〉C(0.051RU)。类腐殖质荧光和类蛋白质荧光均表现为离岸近含量高;2个明显的低值区,分别出现在该湾海草茂密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各荧光信号在该湾的分布特征表明,控制类腐殖质荧光和类蛋白质荧光的动力学因素相同。荧光N与M和R之间以及荧光C与A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荧光具有相同的来源属性及地化行为。较高的荧光指数FI(均值为1.81)、较高的自生源指标BIX(均值为1.44)和较低的腐殖化指标HIX(HIXa和HIXb的均值分别为4.2和0.81)均表明海草生态系中DOM的强自生来源贡献和弱腐殖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海草生态系中DOM具有非常独特的荧光特征,不同于其他水生生态系。
程远月王帅龙胡水波周沉冤施震李芊黄小平
关键词: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海草
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解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群落结构状况,于2011年春季和2012年秋季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别有31种和33种,均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均为鳞片帝纹蛤(Timoclea imbricata Sowerby)。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栖息密度分别为117.92 ind/m^2和152.50 ind/m^2,秋季大于春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3.93 g/m^2和41.20 g/m^2,春季大于秋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和1.93,秋季大于春季。上述生物群落结构参数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在排污区和填海区较低,说明污水排放和填海等人类活动已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半封闭性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黄驰江志坚张景平黄小平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
盐度耦合海洋酸化对泰来藻碳氮分配的影响
本文通过短期室内模拟实验,探讨盐度改变和海水酸化对海草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的耦合胁迫效应。结果表明,海水酸化会促进泰来藻的生长速率以及非结构性碳的储存。盐度的升高和降低对泰来藻的影响是不利的...
江志坚黄小平张景平
关键词:盐度海洋酸化海草硝酸还原酶
文献传递
西沙永兴岛环境质量状况及管理对策被引量:22
2004年
2002年8月对西沙永兴岛的近岸水质、空气环境、声环境和珊瑚礁生态等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永兴岛目前环境质量良好,珊瑚物种丰富,覆盖率较高;但是同时也发现了该岛存在三大环境问题:珊瑚存在较明显的退化趋势,岛上垃圾无序堆放,以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最后针对这三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李颖虹黄小平岳维忠
关键词:环境质量状况管理对策海洋监测
环境胁迫对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存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27
2012年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海草体内的代谢对植株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为更好地跟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海草响应环境胁迫中所起的作用,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重点综述了光强、营养盐、盐度、海洋酸化、温度、硫化物和动物摄食等环境胁迫对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存和转移的影响。光限制和富营养化均降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并使之从地下根茎转移到叶;而海洋酸化却促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合成并向地下组织转移;盐度变化改变海草体内渗透压,需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来维持;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代谢来影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而硫化物和动物摄食则分别通过抑制海草酶的活性和啃食海草光合组织,减少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储存。同时指出了一些今后关于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重点研究方向:(1)海草不同生命阶段(种子休眠和萌发,发育,繁殖等)非结构性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之间,以及可溶糖与淀粉之间的转化分配机制;(2)双环境因子或者多环境因子对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耦合作用;(3)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作为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江志坚黄小平张景平
关键词:海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环境胁迫
广西合浦海草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被引量:27
2007年
海草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本文以广西合浦海草床为例,结合实地调查、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统计资料,综合运用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该地区海草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为6.29×105元/a·hm2,其中间接利用价值最大,为4.47×105元/a·hm2,占总经济价值的70.97%;其次为非利用价值,为1.54×105元/a·hm2,占总经济价值的24.52%;最少的是直接利用价值为2.84×104元/a·hm2,仅占总经济价值的4.51%。
韩秋影黄小平施平张景平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源解析受体模型在伶仃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1995年
源解析受体模型是在大气气溶胶粒子来源及酸雨成因研究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首次将该模型移植到水环境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经验证处理后,解析了伶仃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理区域源,并定量计算了这些区域源对特征污染元素的贡献率。
黄小平
关键词:受体模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铵态氮加富对贝克喜盐草光合作用、谷氨酰胺合成酶和氨基酸成分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海草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由于体型小,其重要性一直被忽视,且近海氮负荷增加导致其处于加速退化状态。目前贝克喜盐草对铵毒害的生理响应尚不清楚。基于室内模拟实验,设置了四种铵态氮梯度(对照;25、50和100μmol·L^(-1)),结合叶绿素荧光技术、非损伤微测技术和靶向代谢组学,探讨了铵态氮加富对贝克喜盐草光合作用、叶绿素、叶肉细胞铵离子流速、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克喜盐草叶片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呈现低铵态氮加富>中铵态氮加富>对照>高铵态氮加富的变化趋势,高铵态氮加富显著降低了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碳库用于铵态氮的同化。同时,铵态氮加富显著增加了铵离子内流流速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把过多的铵同化成氨基酸。但是,铵态氮加富却降低了氨基酸成分,这可能是由于氨基酸被用来合成有机物如关键次生代谢物,以进一步调节和适应铵毒害作用。因此,适度的铵营养盐增加可促进贝克喜盐草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而高浓度的铵营养盐则对贝克喜盐草产生毒害作用。
江志坚Chanaka Isuranga PREMARATHNE方扬林基桢吴云超吴云超黄小平
关键词:铵态氮光合作用谷氨酰胺合成酶氨基酸
中国海草资源分布现状、退化原因与保护对策被引量:6
2023年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截至2015年我国近海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尚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2015~2021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船只走航、声呐探测、遥感等技术手段,重点对我国近海海草资源的分布面积、种类及主要威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据此提出我国海草床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海草床面积共为26 495.69hm^(2),可划分为:温带海域海草分布区和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分布区;我国现有海草4科9属16种。其中,温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17 095.01 hm^(2),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沿海,分布有2科3属5种,以鳗草(Zosteramarin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为优势种,其中唐山乐亭-曹妃甸海草床面积达9 025.56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9 400.68 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有4科8属12种,以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和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为优势种,以海南海草种类最多(12种)。我国海草床退化原因包括海岸工程建设及围填海活动、陆源污染、渔业活动、大型藻类爆发、互花米草入侵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同时,笔者针对不同威胁类型和强度,提出了因地制宜的保护策略。
周毅江志坚周毅江志坚徐少春张沛东徐少春李文涛张晓梅岳世栋张晓梅刘松林李文涛吴云超范航清
关键词:海草
一种应用于热带岛礁海草移植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热带岛礁海草移植的装置和方法。它包括篮子架和固定篮子架的地钉,所述的篮子架包括上顶框、下底框和连接上顶框和下底框的连接杆,所述的上顶框中设有上栅网,上栅网孔径能让海草植株自由通过,所述的下底框中设有...
刘松林张景平黄小平江志坚吴云超张霞
文献传递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