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环状混合痔PPH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 2013年 为有效防治环状混合痔PPH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其临床疗效,本研究对520例行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本组5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0±5.8)min,住院时间(4.5±2.5)d,创口愈合时间(15.2±5.8)d。术中出血130例(25.0%),出血处予“8”字缝合止血。术后出血102例(19.6%),其中90例发生于术后第1~3天,予对症处理治愈;12例发生于术后第7~10天,表现为吻合钉脱落时吻合口有血肿、裂伤,其中2例吻合VI裂伤给予缝合止血,10例经静脉滴注止血药、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保守治疗7~10d治愈。术后痔核回缩不全90例(17.3%),用手术刀行倒“V”形切口切开皮肤,再用3-0可吸收线结扎或用电凝钳电凝治愈。术后尿潴留140例(26.9%),给予导尿处理。术后肛门疼痛、水肿125例(24.0%),给予坐浴,外涂软膏处理。术后排便习惯改变28例(5.4%),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VI服、化痔栓外用7~10d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无一例发生直肠阴道瘘、肛门狭窄和大便失禁。结果表明,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操作者PPH经验的积累、手术技巧的提高、吻合器械的改进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郭卫 高峰 钟毓杰 黄勇平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环状混合痔 并发症 结肠癌手术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就诊的1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肿瘤标志物含量、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清除淋巴结的数目多于对照组,术后腹腔引流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腔引流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CCSA-2、PTN、VEGF、sICAM-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0%(χ^2=5.074,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00%vs 28.00%,χ^2=0.052,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有助于彻底清除淋巴结、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预防远期复发,是结肠癌理想的手术方法。 黄勇平 刘忠民 高峰 钟毓杰 黄海球关键词:结肠肿瘤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淋巴结清除 PPH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8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1年 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间,应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并直肠黏膜脱垂86例,疗效满意,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陈永京 杨小兰 黄海球 黄勇平关键词:混合痔 直肠黏膜脱垂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丹参和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质素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丹参和生脉注射液对腹腔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IL)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腹腔感染所致SIRS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l、3、5d体温以及白细胞计数;治疗后3、5d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结果对照组体温下降较慢,在治疗后5d降至正常,观察组在治疗后3d即降至正常。观察组白细胞下降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以及IL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降低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2.5)、(17±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和生脉注射液能够降低TNF-α和IL含量,阻止全身炎症反应升级,对治疗SIRS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黄海球 熊进文 黄勇平关键词:丹参 生脉 SIRS 白介素 PPH手术治疗环状混乱痔常见并发症的方法(附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PPH吻合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20例Ⅲ---Ⅳ期环状混合痔行PPH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常见并发症有效解决,随访3月~1年,无复发,无一例肛... 郭卫 高峰 钟毓杰 黄勇平SUB1在肝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2020年 目的利用TCGA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SU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评价SUB1在肝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及及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分析受SUB1影响的细胞通路。方法下载TCGA的肝癌队列RNA⁃seq数据,通过质量控制及标准化后分析其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的表达变化,进一步在Oncomine数据库中进行分析验证;根据SUB1中位数表达量将TCGA数据库肝癌队列患者分为高表达及低表达两组,进行总生存(OS)分析及无复发生存(RFS)分析;GSEA及GSVA方法用于分析受SUB1调控的细胞通路。结果SU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01;高表达SUB1的肝癌患者OS及RFS均低于低表达SUB1的肝癌患者;高表达SUB1可激活细胞周期、DNA复制等细胞通路。结论SU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SUB1可以作为肝癌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SUB1高表达激活了DNA复制及细胞周期等细胞通路。 黄勇平 唐德钧 刘冬 张环 唐光华 都敏 杨小兰关键词:肝癌 预后 胃癌组织中Nusap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析胃癌组织中核仁纺锤体相关蛋白1(Nusap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并选取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100例为正常组,选取胃组织,制作石蜡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Nusap1及胃癌患者与正常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的表达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Nusap1高表达组、Nusap1低表达组术后6、12、18、24个月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的Nusap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胃癌组血清CEA、CA19-9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usap1高表达组术后6、12、18、24个月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Nusap1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Nusap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复发情况密切相关。 黄勇平 刘忠民 黄妙平 黄海球 杨小兰关键词:胃癌 胃癌根治术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19-9 乌司他丁联合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联合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HIRI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组)、粉防己碱预处理组(TET组)及乌司他丁联合粉防己碱预处理组(UTI+TET组),每组8只。五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 L/kg)、生理盐水(5 m L/kg)、UTI(5 m L/kg)、TET(5 m L/kg)以及UTI(5 m L/kg)+TET(5 m L/kg)。于肝缺血再灌注6 h后收集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大鼠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1)HIRI组、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血清LDH活性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1),HIRI组及TET组血清ALP活性均较Sham组升高(P<0.05,P<0.01),但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血清LDH及ALP活性均明显低于HIRI组(P<0.01);UTI+TET组血清LDH及ALP活性明显低于TET组及UTI组(P<0.01)。(2)HIRI组、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肝组织中MPO活性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1)、GSH-Px活性均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但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肝组织中MPO活性均显著低于HIRI组(P<0.01)、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HIRI组(P<0.01);UTI+TET组肝组织中MPO活性均显著低于TET组及UTI组(P<0.01)、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TET组及UTI组(P<0.01)。(3)HIRI组、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肝组织中NF-κB p6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肝组织中NF-κB p6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IRI组(P<0.01);UTI+TET组肝组织中NF-κB p6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UTI组及TET组(P<0.01)。结论 UTI联合TET对HIRI具� 钟毓杰 刘忠民 黄勇平 邱晓俊关键词:乌司他丁 粉防己碱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腹腔镜用于诊疗阑尾炎及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技术用于诊疗阑尾炎及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时期的急腹症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及传统开腹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腹腔镜下急腹症诊断的准确率及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29例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均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达100%;对于两组中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患者而言,采用腹腔镜手术组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显著缩短(P<0.05),同时术后肌注镇痛药物的患者例数较开腹组也显著减少(P<0.05);此外,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4%,与开腹手术组患者相比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015,P<0.01)。结论腹腔镜技术对于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治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章桂喜 黄勇平 樊敬文 刘中辉 刘忠民关键词:胃肠外科 急腹症 腹腔镜 胃癌患者标本中副肿瘤抗原Ma2高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2020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组织样本中副肿瘤抗原Ma2(Paraneoplastic Antigen Ma2,PNMA2)的表达水平及PNMA2的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胃癌患者的RNA-seq数据,分析PNMA2在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的表达水平,使用生存分析研究PNMA2对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对PNMA2相关表达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应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受PNMA2表达影响的信号通路。结果胃癌患者的PNMA2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P<0.001),其表达水平与AJCC分期(P=0.043)、分子亚型(P<0.001)等相关,生存分析提示高表达PNMA2的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提示PNMA2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5,95%CI:1.05~2.93,P=0.033)。PNMA2高表达激活了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顶端连接(apical junction,AJ)信号通路。结论PNMA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NMA2可做为胃癌患者的预后分子标志。PNMA2高表达激活了EMT及AJ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这些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展,导致了较差的预后。 黄勇平 唐德钧 张环 刘冬 陈壁俊 唐光华关键词:胃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