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会娟
- 作品数:19 被引量:271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被引量:54
- 2011年
- 为了探明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渭北旱原春玉米田蓄水保墒及节水效益的影响,2007—2009年度在合阳旱农试验站设置3个水平玉米秸秆覆盖量:4500(S1)、9000(S2)和13500kg/hm2(S3),以不覆盖为对照(CK)。结果表明,S1、S2和S3处理2m土层2年(2008和2009)平均土壤贮水量,与CK相比,冬闲末分别高13.9、22.6和33.5mm;播种~拔节期分别高20.2、32.6和42.1mm;收获期分别高15.6、19.1和21.0mm。不同覆盖处理延缓了春玉米前期的生长,但加快了中后期的生长速度。S1、S2和S3处理2008年籽粒产量,较CK分别增产7.65%、16.19%和17.84%,增幅均达显著水平(P<0.05),2009年籽粒产量增长趋势和2008年相似,但前者整体低于后者。与CK相比,S1、S2和S3处理2年平均纯收益分别增加6.53%、16.89%和15.95%,同等产量节水率分别提高5.14%、8.35%和7.44%,节水效益分别增长50.07、81.31和72.30元/hm2。本研究表明,春玉米生育期降水量低于390mm时,9000kg/hm2秸秆覆盖量综合表现较优,是渭北旱原及同类生态区适宜的覆盖量。
- 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黄会娟孟蕾杨宝平李涵
- 关键词:覆盖量春玉米节水效益渭北旱原
-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 Ⅰ.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57
- 2011年
- 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不同量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物结构和农田杂草病虫及小气候影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蔡太义贾志宽黄耀威黄会娟杨宝平张睿韩清芳聂俊峰
- 关键词:旱作农区秸秆覆盖量生态效应
- 中原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以新郑市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已构建的中原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指标体系,以县域尺度(新郑市)进行了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分析。主要结论为:1已构建的指标体系能有效评价中原粮食主产区县域尺度的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新郑市梨河镇、辛村镇和龙王乡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模范乡镇,城关乡和新郑市区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乡镇,龙湖镇、郭店镇和观音寺镇等6个乡镇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良好乡镇,辛店镇和薛店镇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普通乡镇。依据测评结果,建议辛店镇和薛店镇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等生态工程建设,减少化肥面源污染,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后,构建高效灵敏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体系。
- 张合兵蔡太义黄会娟张丛志牛海鹏马守臣徐丹
- 关键词:指标体系
- 基于显微CT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土壤孔隙的微结构特征被引量:8
- 2018年
- 不同复垦年限下土壤孔隙微结构特征及其与复垦年限的关系尚未明确。为了探明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土壤孔隙的微结构特征,选取河南省辉县市赵固煤矿复垦3 a(FK3)和10 a(FK10)土壤处理,并以原状地貌(CK)为对照。利用显微CT技术扫描200 mm田间原状土柱,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分析。结果表明,复垦土壤孔隙结构稳定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层次性和顺序性。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孔隙数量、成圆率、分形维数和欧拉值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从土壤剖面来看,0~30 mm土壤孔隙结构尚处于紊乱状态,孔隙数量表现为FK3>CK>FK10,而40~80 mm土层趋于稳定,孔隙数量呈现为CK>FK3>FK10。土壤剖面孔隙度与孔隙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FK3相比,CK和FK10的分形维数分别显著(P<0. 05)增加了16. 1%和12. 3%,但FK10与CK间无显著差异(P<0. 05)。相关分析表明,分形维数能综合表征土壤孔隙数量和形态特征,可作为沉陷区复垦土壤结构恢复状况的定量评价指标。本研究表明,复垦年限对沉陷区土壤结构修复具有较大影响,土壤结构达到稳定状态需经过10 a左右的时间。
- 蔡太义黄会娟白玉红王新闯刘通马守臣
- 关键词:土壤孔隙度分形维数
- 河南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土地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土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土地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土地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南粮食主产区实际状况,构建了以土地数量、土地质量、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制度等4项为准则层、13项指标层和30项元指标组成的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文明乃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蔡太义张合兵黄会娟翟龙波牛唯辛宁
- 关键词:土地生态学粮食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 中国旱作农区不同量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研究进展Ⅱ.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作物生理效应及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被引量:18
- 2011年
- 综述了不同量秸秆覆盖对作物生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归纳了该领域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蔡太义黄会娟黄耀威贾志宽杨宝平张睿韩清芳聂俊峰
- 关键词:秸秆覆盖量生理效应旱作农区
- 新郑市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国土资源部(河南新郑市)野外试验基地相关数据,运用GIS及地统计学方法,从乡镇级和行政村级两个尺度对河南典型区域——新郑市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郑市乡镇尺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性(24.49%)低于行政村间变异性(27.71%~28.70%),其布设样点数分别以100和1 000个为宜;农田各项管理措施中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从县域尺度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可靠性计量来看,乡镇级尺度采样优于行政村级尺度,秸秆还田是新郑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关键措施之一。
- 蔡太义张合兵陈志超刘昌华黄会娟王康徐丹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粮食主产区GIS秸秆还田
- 基于显微CT研究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施肥方式是改善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选取中国科学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的"砂姜黑土改良"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平台(河南省西平县)的3个处理:CK(对照,秸秆还田)、SC(常规施用化肥)和SM处(施有机肥),运用显微CT扫描田间原状土柱,采用Image J 1.51K软件及其插件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定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孔隙数量、形态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孔隙度和土壤孔隙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总孔隙度变化顺序为SM>CK>SC。其中,SM处理不同土层孔隙数量最多,空间变异也最大;CK处理次之,SC处理居最后。SM和CK处理的分形维数最高,土壤孔隙结构复杂且稳定,SC处理分形维数较低,孔隙结构相对简单。SM处理综合表现较优,是砂姜黑土结构改良的一种推荐施肥方式。
- 蔡太义张佳宝张丛志黄会娟白玉红赵占辉李太魁
- 关键词:土壤孔隙施肥方式砂姜黑土分形维数黄淮海平原
- 西平县高标准农田Zn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为实现高标准农田土壤重金属Zn含量的快速测定,本文以西平县土壤Zn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168个土壤样本进行室内实验,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400~2 400 nm)并进行Savitzky-Golay平滑后,利用5种光谱变换,结合连续投影算法识别最佳特征波段,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构建Zn元素最佳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二阶微分(SD)在1 409 nm波段的相关性(-0.502)最大,一阶微分(FD)在2 323 nm波段的相关性(0.491)最大,去包络线(CR)在2 439 nm波段的相关性(0.476)最大;倒数对数(LOG)、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平滑曲线(SG)、去包络线的拟合度(R2)在0.65~0.70之间,相对分析误差(RPD)处于1.71~2.29之间,其中去包络线的拟合度(R~2=0.70、RPD=2.29)最高。经过5种光谱变换后的光谱反射率可有效突出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并用于构建反演模型;土壤重金属Zn的最佳模型是以去包络线光谱变换为最佳偏最小二乘模型。
- 蔡太义王志刚杨刘帅王群黄会娟于海洋张传忠张灿刘鹏冯玉庆贺成龙张合兵
-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偏最小二乘法连续投影算法ZN
- 测绘类土地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2023年
- 鉴于测绘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训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乏,教学反馈机制不科学,学生就业竞争力薄弱,根据河南理工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际情况,以专业竞赛为主要驱动因素,在资源平台、课程平台、综合能力平台三个层面,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科竞赛成绩、毕业生就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三方面系统研究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效果,为新工程背景下高校土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 蔡太义程梦杨窦焕衡杨超岩黄子琪黄会娟丰习才程钢马守臣
- 关键词:学科竞赛土地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