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平
- 作品数:66 被引量:1,429H指数:25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利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2年
- 为了探明半干旱区秸秆覆盖栽培中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在宁南旱区进行了春玉米栽培试验。试验设1.35、0.9、0.45和0万kg/hm24个覆盖量处理,分析了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玉米生育期覆盖量从高到低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无覆盖)高15.47、10.79 mm和6.26 mm(P<0.05)。试验期间,2009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低(为266.1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13.10%、17.37%和5.40%(P<0.05);2010年玉米生育期降雨量最高(为433.6 mm),各处理依次较CK增产3.91%、7.58%(P<0.05)和1.70%。0.9~1.35万kg/hm2覆盖量增产效果明显,4年平均比CK增产14.23%~12.0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0.64%~8.87%。宁南旱区,0.9万kg/hm2秸秆覆盖量能更好地蓄水保墒,促进农田土壤水分良性循环,且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
- 高飞贾志宽韩清芳李永平杨宝平侯贤清路文涛
- 关键词:宁南旱区秸秆覆盖量土壤水分春玉米
- 锰素浸种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及其根系形态与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设置对照(0g/L)、低(0.03g/L)、中(0.06g/L)和高(0.12g/L)4个锰浸种浓度,探讨锰素浸种对小麦苗期光合作用、根系形态指标及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0~0.06g/L锰浸种浓度下,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气孔导度增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并在0.06g/L浓度时效果最佳;当锰浓度高于0.06g/L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二氧化碳均呈下降趋势。(2)0.06g/L锰浸种处理小麦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均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3)小麦幼苗的地上部、根系和整株干重以及根冠比均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并在0.06g/L处理下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适宜浓度锰素浸种能够有效提高小麦苗期的光合特性,促进根系发育,进而促进小麦出叶和冬前分蘖,但过高浓度的锰素浸种则会抑制小麦生长;综合考虑小麦幼苗光合特性、根系和生物量的表现,当地缺锰地区可通过适当浓度锰素(0.06g/L)浸种有效促进小麦苗期生长。
- 孟祥萍李春霞国海燕丁瑞霞杨宝平蔡铁韩清芳
- 关键词:浸种小麦苗期根系
- 关中地区大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及验证被引量:9
- 2019年
- 过量施氮是关中地区大蒜生产的突出问题。构建针对关中地区主栽大蒜品种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和调控,对大蒜减氮稳产十分必要。基于2 a的大田试验,选用关中地区2个代表性主栽大蒜品种(苍山和改良蒜),设置施氮水平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300(N300)kg/hm^2(基追比4:4:2),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地上部干物质和植株氮浓度的影响,分别构建了2个品种大蒜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关中大蒜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最大干物质符合幂函数关系。使用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对各处理氮素营养状况进行诊断,N240处理的氮营养指数接近于1,且可以获得最大的地上部干物质和相对产量。同时,氮营养指数与相对地上部干物质、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240 kg/hm2可以作为关中地区大蒜施氮量的重要参考,该研究构建的大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对于大蒜的氮素营养诊断和精确施氮具有重要的意义。
- 牟思维解君解君刘铁宁杨宝平罗成刘铁宁
- 关键词:氮大蒜
- 宁夏南部旱区坡地不同粮草带比间作种植模式比较被引量:10
- 2010年
- 在宁夏南部旱区15°坡耕地上,于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连续2a研究了7种不同粮草带状间作(谷子和糜子间作苜蓿)模式与粮食单作(对照处理)模式下的作物产量、形态指标、水分利用效率及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同粮食单作相比,4∶4、4∶6、6∶4、6∶6、6∶8、8∶6和8∶8等7个粮(谷子或糜子)草(苜蓿)条带间作种植模式的作物生育后期单株叶面积和单株质量明显增加,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9-1.57kg/m3,产量增加3.02%-15.72%,地表径流减少6.86%-58.42%,泥沙流失量减少56.09%-100%。不同粮草带比间作种植模式比较,带距越窄,粮食增产效果和整体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越佳。尤其是4∶4、4∶6和6∶43种带比间作种植模式的综合效果较好。
- 路海东贾志宽杨宝平李永平刘世新
- 关键词:粮草间作坡耕地水土流失
-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宁南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3
- 2010年
- 通过连续3 a有机肥施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半干旱旱作区土壤团聚体各层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计为高肥H(有机肥90000 kg/hm^2)、中肥M(有机肥60 000 kg/hm^2)和低肥L(有机肥30 000 kg/hm^2)3个施肥水平,每个层次设3次重复,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西峰26;土壤团聚体的各个粒径分布状况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与试验开始时土壤相比,施肥处理0-10 cm和30-40 cm土层〉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大增幅分别是35%和75%;0.5 mm以上各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5 mm和2-5 mm大粒径团聚体的增加幅度最明显,0.25-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不显著。不同处理间〉5 mm土壤团聚体与〉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干筛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团聚体主要以〉5 mm土壤团聚体为主,且处理之间差异性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层。施肥处理使3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稳定率平均较0-10 cm土层高87%。施肥处理平均重量直径均大于对照,且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改良土壤中团聚体的结构;适宜的施肥量在60000 kg/hm^2左右。
- 高飞贾志宽韩清芳杨宝平聂俊峰
-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团聚体宁南旱区
- 一种特比萘芬纳米乳抗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比萘芬纳米乳抗真菌药物,由特比萘芬、油、表面活性剂、水按下列方法制备成:先称取各原料备用,然后将表面活性剂和油搅拌混匀;将特比萘芬加入助表面活性剂中完全溶解;再将上述溶有特比萘芬的溶液加入已搅拌均匀的表...
- 欧阳五庆杨宝平吴旭锦
- 文献传递
- 宁南旱区不同草粮轮作方式中前茬对春小麦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2003-2005年在宁南旱区将10年生苜蓿耕翻后进行了9种轮作方式的试验,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中前茬对第三年春小麦产量、土壤养分、pH值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方式下的第三年春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pH值、酶活性各指标间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0-6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下降,降幅分别为0.05-2.24 g/kg,0.019-0.325 g/kg,0.118-12.280 mg/kg和8.87-166.88 mg/kg,pH值下降0.03-0.31。前一二年轮作作物对水肥料的消耗有叠加效应,且随耕作年限递减。轮作第一年作物对养分的消耗是主要的,而且作物种类不同,消耗量不同。第一年为春小麦的轮作方式对土壤氮素和磷素消耗最少,为谷子时次之,为马铃薯时最多。谷子是喜钾作物,前茬有谷子参与时对土壤速效钾消耗最多,有马铃薯时次之,有春小麦时最少。3种类型作物搭配组合的轮作方式,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降低最多。轮作方式中马铃薯和谷子产量高,耗水量大,导致土壤盐碱性保持较高水平。作物连作导致土壤脲酶活性降幅较大,马铃薯连作使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禾本科作物连作的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
- 刘沛松贾志宽李军杨宝平刘世新李永平
- 关键词:宁南旱区草粮轮作春小麦
- 秋覆盖的保水效应及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设置高(9 000 kg.hm-2)、中(6 000 kg.hm-2)、低(3 000 kg.hm-2)3种不同量秸秆覆盖和平覆、垄覆2种不同方式的地膜覆盖,以全程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秋季雨后覆盖(休闲期加生育期全程覆盖)对土壤水分及春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闲期,各覆盖处理(除秸秆覆盖3 000 kg.hm-2处理)的土壤蓄水量分别较不覆盖处理(CK)增加了21.22mm、20.49mm、18.37mm和19.5 mm,使玉米出苗较CK至少提前了3 d。在播种期~大喇叭口期(播后70 d),平覆地膜和垄覆地膜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5.57 mm和15.73 mm;秸秆覆盖6 000kg.hm-2和9 000 kg.hm-2处理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2.05 mm和12.03 mm。秸秆覆盖处理在玉米生长后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增加不显著。秋覆盖处理均可促进春玉米个体的生长,地膜覆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生长前期的单株干重、株高和叶面积,秸秆覆盖在生育后期较对照显著提高。平覆地膜、垄覆地膜两个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4.6%、13.9%和11.0%、11.1%(P〈0.05),秸秆覆盖处理增产均不显著。
- 乔灵芝王俊鹏张春韩清芳张惠贾志宽杨宝平
- 关键词:土壤水分春玉米
- 一种硝酸咪康唑纳米乳液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酸咪康唑纳米乳液药物,由表面活性剂、油、硝酸咪康唑、二甲基亚砜和蒸馏水组成的。制备方法:称取一定质量的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或与助表面活性复配,计算该体系的HLB值,根据其HLB值,选择油相,调其比例,使其...
- 欧阳五庆吴旭锦杨宝平
- 文献传递
-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设置垄膜沟播(R)、平作全覆膜(P)和平作秸秆覆盖(S)3种不同覆盖栽培模式,以传统平作(CK)为对照,通过3 a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农田土壤碳氮及其组分变化、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覆盖3 a后,R和P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储量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S处理则呈上升趋势且每年的增幅逐渐增大;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均表现为S>R>P>CK,全氮储量表现为S>CK>R>P,S处理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别较CK提高3.4%和7.5%;与CK相比,R和P处理可提高土壤碳氮比,在0~20 cm土层平均分别提高7.9%和9.6%(P<0.05),而S处理0~20 cm土层土壤碳氮比平均降低了9.9%(P<0.05);各覆膜处理(R和P)均较CK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而S处理较CK处理0~60 cm土层DOC和DON含量2 a平均均提高6.2%;各处理收获期硝态氮含量在0~100 cm剖面中的垂直分布与CK无明显差异;各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均低于硝态氮含量,且在不同土层中的波动较小,R和P处理提高了深层(60~100 cm)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30.4%和32.4%(P<0.05);覆膜处理(R和P)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并提高籽粒产量,各覆盖处理(R、P和S)籽粒产量分别较CK平均提高了17.4%(P<0.05)、17.9%(P<0.05)和3.2%。总体而言,地膜覆盖(尤其是平作覆膜处理P)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秸秆覆盖(S)对提高土壤碳氮的积累及保持土壤可持续性有积极作用。
- 王钰皓庞津雯杨佳霖刘畅刘子涵杨宝平贾志宽张鹏
- 关键词: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土壤氮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