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于蓓
- 作品数:37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短期联合方案治疗不同亚型克罗恩病诱导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分析短期联合方案对末端回肠型CD(L1型)和结肠型CD(L2型)患者诱导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疗效差异.方法 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为L1型及L2型CD患者,予以英夫利昔单抗(5 mg/kg)联合硫唑嘌呤(1 mg/kg)治疗30周,并于第38周行疾病再评估检查与内镜复查.以CDAI评分<150分作为临床缓解判断指标,采用简化CD内镜下评分(SES-CD,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D)评价内镜下严重程度,黏膜愈合以内镜下溃疡消失为标准.分析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与黏膜愈合率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入组43例患者,其中L1型19例,L2型24例,男∶女=31∶12,发病年龄为15~53岁.治疗前CDAI均≥150分,且两组间C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30周联合方案治疗后总体临床缓解率为86%(37/43)、黏膜愈合率为48.8%(21/4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9.5%(17/19)和83.3%(20/24)(P>0.05).L1型CD患者黏膜愈合率显著高于L2型患者(68.4% vs.33.3%,P=0.031).结论 短期联合治疗方案诱导CD患者临床缓解率较高,并能使约半数患者达到黏膜愈合.而不同亚型CD患者黏膜愈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肠型CD患者黏膜愈合率低于末端回肠型CD患者.提示CD累及结肠往往需要更为长期的联合方案治疗.
- 顾于蓓孙菁范嵘陈憩蒋咏梅钟捷
- 关键词:黏膜愈合
- 一例小肠梗阻的疑难病例讨论
- <正>1.患者,男,28岁,职员2.主诉:腰酸痛2周,肛门停止排气11天伴呕吐、腹痛。3.既往史及手术史:否认4.病史简介患者于2015-8-24加班回家后出现双侧腰部酸痛,无尿频尿急血尿,无腹痛,伴解黄色糊状便4-5次...
- 顾于蓓
- 文献传递
- 短期联合方案治疗不同亚型克罗恩病诱导临床缓解与粘膜愈合的临床研究
- 顾于蓓钟捷
- 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残疾现况调查
- 2023年
- 目的调查我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残疾现况,探究炎症性肠病残疾指数(IBD-D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7个IBD中心与微信公众平台共1170例IBD患者。采用IBD-DI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收入状况等)、疾病活动度与用药和治疗情况、手术史等。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BD-DI的影响因素。结果1170例IBD患者中,男746例(63.76%),女424例(36.24%);克罗恩病871例(74.44%),溃疡性结肠炎(UC)277例(23.68%),未定型结肠炎(IBDU)22例(1.88%);年龄为36.00岁(29.00岁,45.00岁);IBD-DI为9.00分(5.00分,15.0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克罗恩病疾病活动度(β=0.65,t=22.33,P<0.001)、目前接受肠内营养治疗(β=0.09,t=3.06,P<0.001)、肛周手术史(β=0.06,t=2.12,P=0.034)是克罗恩病患者IBD-DI的影响因素;UC疾病活动度(β=0.65,t=14.37,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β=-0.16,t=-3.59,P<0.001)、目前使用免疫抑制剂(β=0.12,t=2.66,P=0.008)、目前接受肠内营养治疗(β=0.12,t=2.57,P=0.011)、每次运动时长(β=-0.12,t=-2.67,P=0.008)是UC患者IBD-DI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IBD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疾且IBD-DI有差异。疾病活动度是影响IBD-DI的最重要因素。IBD患者中正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者IBD-DI更高;克罗恩病患者中有肛周手术史者IBD-DI更高;UC患者中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IBD-DI更高,而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每次运动时长与UC患者的IBD-DI呈负相关。
- 许涵张晓琦陈焰顾于蓓梁洁李玥郭红唐文
- 关键词:炎性肠疾病克罗恩病
- 中国171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前行结核筛查的现况调查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回顾性调查在中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前结核筛查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全国22所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IFX治疗的IBD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IFX治疗前结核筛查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TST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及胸部影像(胸部X线片和/或胸部CT扫描,即胸部CT)检查的结果,收集医生判断的结核筛查结果及是否采取预防性抗结核的措施.结果 研究共纳入1711例IBD患者,其中1606例(93.9%)的IBD患者在使用IFX前接受TST或IGRA联合胸部X线片或胸部CT的筛查,有663例(38.7%)采用IGRA联合胸部CT进行结核筛查,仅有504例(29.5%)的IBD患者同时完成TST+IGRA联合胸部CT的筛查.1711例患者中有77例(4.5%)没有行胸部影像的筛查及66例(3.9%)没有完成TST或IGRA任何一项的筛查.筛查结果显示潜伏性结核(LTBI)患者为7.1%(121/1711).22.3%(27例)合并LTBI的IBD患者仍被临床医生忽视,表现为漏判或在IFX治疗时未采取预防性抗结核.结论 中国IBD患者中使用IFX前的筛查不够充分,筛查出LTBI的患病率可能偏低而临床医生对LTBI认识相对不足,推荐中国IBD患者使用IFX前进行规范的结核筛查.
- 叶玲娜章婷婷高翔朱良如范一宏胡乃中王玉芳李玉琴唐文葛文松王承党贾燕顾于蓓何佳霖魏艳玲陈焰田力杨红张红杰缪应雷廖旺娣陈春晓林连捷曹倩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潜伏性结核结核
- 2014年美国消化疾病周炎症性肠病前沿进展报道被引量:2
- 2014年
- 2014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igestive Disease Week,DDW)会议内容涉及消化疾病各领域,其中IBD无疑再次成为会议焦点.本次会议就IBD各研究方向展开讨论,主要内容包括:IBD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与安全性研究、IBD治疗的评估和监测、IBD疾病活动性评估新方法、IBD外科手术干预时机与手术合并症处理方法、IBD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IBD免疫调节机制、遗传基因和细胞因子对IBD的影响机制等.
- 顾于蓓袁耀宗
- 关键词:消化疾病炎症性病前免疫调节机制IBD
- 肠道淋巴瘤的分类和内镜特点
- 2023年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却较少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是其诊断金标准。病理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内镜活体组织检查或切除手术后病理。与胃淋巴瘤相比,肠道淋巴瘤的确诊难度更大。本文结合病理类型介绍了肠道淋巴瘤的内镜形态,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肠道淋巴瘤内镜表现及相应病理类型的认识。
- 赵玲莹顾于蓓邹多武
-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肠道淋巴瘤内镜特点病理类型
- 初发回肠克罗恩病合并结肠巨细胞病毒感染被引量:1
- 2019年
- 肠道溃疡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尤其对于初发IBD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的鉴别和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参与。本病例讨论介绍了1例年轻的营养不良患者肠道内出现复杂而多发的溃疡病变,经过消化科、病理科、放射科共同诊断明确为溃疡病变的二重病因,即CD合并肠道巨细胞病毒感染。经阶段性地以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导,辅助抗感染、抗炎等综合治疗后患者达到肠道黏膜愈合的理想治疗目标。
- 吴强强王婷陈憩施咏梅蒋咏梅顾于蓓钟捷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克罗恩病病例讨论营养支持治疗
- 炎症性肠病合并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预后的研究
- 顾于蓓张茂琛钟捷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项81例样本的单中心研究
- 顾于蓓许彭鹏吴强强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