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胜波
-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探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机制。方法 11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除脑梗死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mg,连用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d、6个月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ASA)检测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28d、6个月APN水平均升高,TNF-α、IL-6和Visfatin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d后2组颈动脉IMT均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6个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可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其作用机制除调脂外还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从而上调APN表达抑制血管炎症。
- 袁彬袁晓梅赵建华张黎军王超伟陶胜波李青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白介素-6
- 地塞米松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干预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干预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5例DEACMP患者为观察组,入院第1天、第29天留取脑脊液,并于第1天及之后隔日1次椎管注射地塞米松。同时选取35例同期入院的神经系统非脱髓鞘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留取脑脊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2组患者均于入院第1天行头颅CT。入院第29天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颅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对照组患者头颅CT未见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改变。与对照组入院第1天时比较,观察组入院第1天和第29天时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第29天时脑脊液TGF-β1、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入院第1天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ACMP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TGF-β1、CTGF过表达有关。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TGF-β1、CTGF的过表达起到治疗DEACMP的作用。
- 袁彬刘艳霞李静翟锴华赵建华张黎军王超伟陶胜波袁晓梅
- 关键词:地塞米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 基于Neuman理论的责任制护理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Neuman理论的责任制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62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81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基于Neuman理论的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肢体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干预后研究组ESCA、BI、SS-QOL评分较常规组高,SAS、SDS、ODI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率[91.36%(74/81)]高于常规组[77.78%(63/81)](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23%(1/81)]低于常规组[12.35%(10/81)](P<0.05)。结论基于Neuman理论的责任制护理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负性情绪及肢体功能,提升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
- 苏琳琳樊燕楠赵丽娜张茜陶胜波王建玲
-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脑卒中偏瘫
- 脑栓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内脂素(visfa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脑栓通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无病变组6例、内膜增厚组9例、斑块形成组26例、管腔狭窄组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患者静脉血血清APN、visfatin和TNF-α水平。并将其中50例超声检查诊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脑栓通胶囊治疗,治疗28 d,对比2组患者血清APN、TNF-α、visfatin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血清APN水平呈下降趋势(F=165.377,P<0.01),visfatin和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F=240.901、102.603,P<0.01)。与无病变组比较,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降低,visfatin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低于内膜增厚组,visfatin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内膜增厚组(P<0.01);管腔狭窄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低于斑块形成组,visfatin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斑块形成组(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PN、visfatin、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AP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而visfatin、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APN、visfatin、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可通过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isfatin的表达,减少血清中TNF-α的分泌,促进血清APN水平增高,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 袁彬袁晓梅赵建华张黎军王超伟陶胜波李青袁宇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脂联素脑栓通
- 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被引量:4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100例脑出血伴肺部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组)、100例脑出血无肺部感染患者(未感染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肺部感染组患者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史、低蛋白血症、脑出血部位为脑室、使用呼吸机、鼻饲、吸痰、持续颅内高压、假性延髓性麻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构成比分别为46.00%、10.00%、24.00%、14.00%、8.00%、44.00%、25.00%、28.00%、67.00%、32.00%、26.00%、46.00%、26.00%,高于未感染组34.00%、2.00%、12.00%、3.00%、1.00%、24.00%、11.00%、15.00%、53.00%、18.00%、13.00%、25.00%、11.00%,肺部感染组年龄、NIHSS评分(65.87±6.85)岁、(18.69±6.54)分高于未感染组(60.09±4.22)岁、(8.95±5.88)分,GCS评分(11.03±3.82)分低于未感染组(13.92±2.5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因素应在治疗期间进行干预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王建玲陶胜波贾爱兰黄贞苏琳琳侯宗芹
- 关键词:脑出血医院感染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