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梅

作品数:47 被引量:279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结核
  • 17篇肺结核
  • 16篇结核性
  • 14篇膜炎
  • 14篇脑膜
  • 14篇脑膜炎
  • 14篇结核性脑膜炎
  • 12篇结核病
  • 9篇老年
  • 8篇老年人
  • 6篇耐药
  • 6篇干扰素
  • 5篇药物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耐多药
  • 5篇结核病患者
  • 5篇抗结核

机构

  • 4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市结核病...
  • 2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47篇陈红梅
  • 43篇高孟秋
  • 39篇马丽萍
  • 31篇张立群
  • 29篇刘荣梅
  • 23篇李雪莲
  • 22篇宋艳华
  • 21篇吴晓光
  • 17篇黄麦玲
  • 16篇谢莉
  • 9篇李强
  • 9篇孔忠顺
  • 7篇李琦
  • 4篇陆宇
  • 4篇马艳
  • 3篇高静韬
  • 3篇刘宇红
  • 2篇潘丽萍
  • 2篇陈效友
  • 2篇王庆枫

传媒

  • 14篇结核病与胸部...
  • 11篇中国防痨杂志
  • 4篇中国临床医生...
  • 4篇中国医刊
  • 3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8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与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探索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在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变化规律及与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参照入组标准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119例耐多药/利福平耐药肺结核(MDR/RR-PTB)患者,由专家组对其制定含贝达喹啉在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收集患者服用贝达喹啉前的基线资料,并记录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电解质(钾、钙、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QTcF值,以及贝达喹啉的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QTc间期延长的因素。结果:119例患者均完成了72周抗结核治疗,处于停药随访中。其中,5例(4.2%)患者因在服用贝达喹啉24周内出现QTcF>500 ms,提前停用贝达喹啉;114例完成贝达喹啉治疗,包括53例完成24周(24周组),61例完成36周(36周组)。对于完成贝达喹啉治疗的114例患者,其第2周末时贝达喹啉的血药浓度谷浓度最高[1.753(1.365,2.412)μg/ml],明显高于第4周末[0.830(0.586,1.035)μg/ml]和第24周末[1.098(0.909,1.440)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222,P<0.001;Z=-7.798,P<0.001),且第24周末时的谷浓度明显高于第4周末谷浓度(Z=-7.826,P<0.001)。无论是24周组还是36周组患者,停用贝达喹啉12周后的血药浓度[0.769(0.500,0.947)μg/ml和0.824(0.642,1.023)μg/ml]均恢复到服药后第4周末水平;停用24周后血药浓度仍接近有效血药浓度(0.6μg/ml)。心电图QTcF值的变化规律与贝达喹啉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服用贝达喹啉后均逐渐升高,停用贝达喹啉前后时达峰,随后均逐渐下降。8例(6.7%)出现心电图QTcF>500 ms;36例(30.3%)出现QTcF>450 ms;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5岁)、低体质量指数(<18.5)、低钙血症(<2.3 mmol/L)更容易导致QT间期延长[OR(95%CI)值分别为7.
谢莉朱慧高静韬刘忠泉马丽萍张立群戈启萍聂理会孔忠顺吴晓光刘荣梅陈红梅宋艳华李强吕子征刘宇红陆宇逄宇高孟秋
关键词:药物监测心电描记术
老年人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60例老年TB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误诊组与非误诊组老年TBM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老年TBM患者中,住院前误诊患者32例,误诊率为53.3%,主要误诊疾病依次为肺部感染11例(34.4%)、未明确部位感染性疾病6例(18.8%)、上呼吸道感染4例(12.5%)、脑血管疾病3例(9.4%)。误诊组发病时间、发热发生率、脑脊液糖水平分别为42.5(20.3,60.0)d、96.9%(31例)、1.5(1.1,2.3)mmol/L,与非误诊组15.0(10.0,20.0)d、75.0%(21例)、2.3(1.4,3.2)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并发症、并发慢性疾病、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TBM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疾病多,脑脊液细菌学检查阳性率低、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导致老年人TBM误诊率高。
黄麦玲马艳高孟秋宋艳华陈红梅孔忠顺张立群潘丽萍陈效友李琦
关键词:结核脑膜误诊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4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44例患者入选,死亡48例,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50.8天(1~177天),50%患者死于入院30天内。死亡患者和生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明显不同,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80岁,MBI≤12,脑积水和BMRCⅢ级。结论 TBM死亡患者在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上有特征,高龄、严重营养不良、脑积水及结脑分级为BMRCⅢ级者有较高的死亡率。
吴晓光李雪莲陈红梅马丽萍张立群
关键词:结核脑膜炎发病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对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索含贝达喹啉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电图QT间期(简称“QT”)的影响,为贝达喹啉临床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北京胸科医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依据纳人和排除标准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给予含贝达喹啉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的第2、4.8.12、16.20.24周末及完成贝达喹啉用药疗程后12个月每12周检测1次心电图。按心率校正、采用Fridericia公式计算的QT值(QTcF值)。首先采用t检验、ANOVA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患者基线QTcF值在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耐药类型组间的差异性;其次,采用独立样本1检验比较治疗期间不同时点QTcF值与其基线的差异;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T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基线QTcF平均值为(404.90±19.27)ms,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过程中23例(19.2%)患者出现QTeF值较基线延长2>60ms,10例(8.3%)患者同时出现QTcF2500ms。患者QTeF平均值随着贝达喹啉使用疗程时间增加逐渐增大,至20周末达峰值,且此前各时点QTcF值均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末,QTcF值为(413.51±22.69)ms(t=4.064,P=0.000);治疗4周末,QTcF值为(413.38±17.81)ms(t=4.022.P=0.000);治疗8周末,QTcF值为(414.78±23.71)ms(t=3.796,P=0.000);治疗12周末,QTcF值为(416.23±25.06)ms(t=3.752,P=0.000);治疗16周末,QTcF值为(419.23±29.18)ms(t=4.584,P=0.000);治疗20周末,QTcF值为(425.45±30.84)ms(t=5.865.P=0.000)完成贝达喹啉疗程后的6个月期间,QTcF平均值在第36周末、48周末分别为(419.10±31.38)ms和(419.60±27.74)ms.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6周末,t=3.698.P=0.000;治疗48周末t=2.790.P=0.007)。QTcF平均值在完成贝达喹啉疗程后的6-12个月期间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0周末,QTcF值为(409.70±19.60)ms(t=0.759,P=0.453);治疗72周末,QTcF值为(412.77±15.96)ms(t=2.051,P=0.051)]。在上述观察期内�
谢莉高静韬马丽萍张立群孔忠顺吴晓光刘荣梅陈红梅宋艳华李雪莲黄麦玲李强吕子征刘宇红高孟秋
关键词:药物毒性
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85名,同时行γ干扰素释放分析试验(以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简称T-SPOT.TB检测)、血抗结核抗体、痰...
刘荣梅高孟秋张立群吴晓光谢莉陈红梅李雪莲黄麦玲马丽萍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Γ干扰素释放试验
文献传递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对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探索含贝达喹啉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电图QT间期(简称"QT")的影响,为贝达喹啉临床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北京胸科医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给予含贝达喹啉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的第2、4、8、12、16、20、24周末及完成贝达喹啉用药疗程后12个月每12周检测1次心电图。按心率校正、采用Fridericia公式计算的QT值(QTcF值)。首先采用t检验、ANOVA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患者基线QTcF值在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耐药类型组间的差异性;其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期间不同时点QTcF值与其基线的差异;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T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基线QTcF平均值为(404.90±19.27)ms,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过程中23例(19.2%)患者出现QTcF值较基线延长≥60 ms,10例(8.3%)患者同时出现QTcF≥500 ms。患者QTcF平均值随着贝达喹啉使用疗程时间增加逐渐增大,至20周末达峰值,且此前各时点QTcF值均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末,QTcF值为(413.51±22.69)ms(t=4.064,P=0.000);治疗4周末,QTcF值为(413.38±17.81)ms(t=4.022,P=0.000);治疗8周末,QTcF值为(414.78±23.71)ms(t=3.796,P=0.000);治疗12周末,QTcF值为(416.23±25.06)ms(t=3.752,P=0.000);治疗16周末,QTcF值为(419.23±29.18)ms(t=4.584,P=0.000);治疗20周末,QTcF值为(425.45±30.84)ms(t=5.865,P=0.000)。完成贝达喹啉疗程后的6个月期间,QTcF平均值在第36周末、48周末分别为(419.10±31.38)ms和(419.60±27.74)ms,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6周末,t=3.698,P=0.000;治疗48周末,t=2.790,P=0.007)。QTcF平均值在完成贝达喹啉疗程后的6-12个月期间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0周末,QTcF值为(409.70±19.60)ms(t=0.759,P=0.453);治疗72周末,QTcF值为(412.77±15.96)ms(t=2.051,P=0.051)]。在上述
谢莉高静韬马丽萍张立群孔忠顺吴晓光刘荣梅陈红梅宋艳华李雪莲黄麦玲李强吕子征刘宇红高孟秋
关键词:药物毒性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脊柱结核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作为肺外结核中较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5%~6%[1],常合并其他脏器结核病,如结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肾结核等.结脑合并脊柱结核患者由于病变所在部位及病理变化,病情多较重,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如临床工作中未能及时发现,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瘫痪,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近4年来收治的21例结脑合并脊柱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及早发现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李雪莲陈红梅张立群马丽萍高孟秋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脊柱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病疫情严重并发症骨关节结核
368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1
2007年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方法对比分析乙肝病毒感染单纯HBsAg(+)、HBsAg(+)和HBeAg(+)、HBsAg(+)和HBeAb(+)以及丙肝病毒携带者和肝炎病毒阴性患者之间经过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368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总的发生率为16.4%(59/358),乙肝HBeAg(+)、乙肝HBeAb(+)及丙肝病毒感染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比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阴性组和单纯HBsAg(+)组,乙肝病毒阴性组和单纯HBsAg(+)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统计学上无差异。同时还发现,大于60岁年龄组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几率要明显高于小于60岁的年龄组。结论合并肝炎病毒感染、老年、是抗结核药物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针对此类病人需密切关注其肝功能损害情况。
王庆枫宋艳华高孟秋李华刘荣梅陈红梅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肝功能损害
结核分枝杆菌rpsL和rrS基因突变与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测定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的敏感性,了解其耐药程度和交叉耐药水平,并进一步探讨耐药及交叉耐药与MTB的rrs和rpsL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微量平板Alamar Blue检测(MABA)法,检测64株选自北京胸科医院的MTB临床分离菌株的Sm、Km、Am和Cm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并且对这些菌株rm和rpsL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结果64株MTB临床分离株中,52株对Sm耐药,其中有42株(80.8%)发生rpsL基因突变,包括32株(76.2%)为128A→G(Lys43Arg),其MIC值均≥128μg/ml;9株(21.4%)263A→G(Lys88Arg),1株(2,4%)263A→T(Lys88Met),MIC值介于4—64μg/ml。9株菌邢基因514A→C突变,其中,8株MIC值介于4~8μg/ml,1株MIC值为2μg/ml。在2株Sm耐药株(MIC值是4μg/m1)中没有发现rpsL基因、rrs基因530区及rrs基因1400区突变。18株菌检测到肿基因1401A→G突变,均对Km和Am高度耐药。其中,15株为rrs基因1401A→G单突变,3株合并椰基因其他位点突变。18株菌对Sm、Km、Am均耐药,且对Krn和Am均高度耐药。18株rrs基因1401A→G突变菌株中,13株菌对Km、Am、Cm均耐药,且均为Km、Am高度耐药耐合并Cm低度耐药;5株菌对Cm敏感(M1C值均为2.5μg/ml)。64株菌株均有rpsl基因363A→G突变,相应的密码子为121位AAA→AAG突变,其编码的氨基酸均为赖氨酸(Lvso结论MTB的rpsL基因Lys43Arg、Lys88Arg/Met突变分别可能与Sm高度和中度耐药相关;胛W基因514A→C突变可能与Sm低度耐药相关。rrs基因1401A→G联合514A→C突变,或联合中止基因突变可能与Sm、Km、Am均耐药相关。H3基因1401A→G是Km高度耐药及交叉耐药的分子基础,也可能是Km和Am与Cm部分交叉耐药的分子基础。
宋艳华高孟秋李琦马丽萍陆宇刘荣梅付育红陈红梅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肽类
23例妊娠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妊娠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3例妊娠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胸部CT、头颅MRI等影像学资料,痰标本染色镜检、液体培养及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检测结果,经菌种鉴定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归纳总结其临床诊治特点。结果23例妊娠并发结核病患者中,并发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脑炎或结核性脑膜炎10例、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突出,发热、纳差分别占78.3%(18/23)和73.9%(17/23);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为主,占73.9%(17/23)。早期妊娠ll例(47.8%),中期妊娠5例(21.8%),晚期妊娠3例(13.0%),产褥期4例(17.4%);其中,先患结核病后发现妊娠者6例(26.1%),妊娠后发现罹患结核病者17例(73.9%)。23例妊娠并发结核病患者3例试管婴儿均自然流产,12例行人工流产术,3例发生新生儿死亡,5例分娩健康婴儿。23例患者诊断明确后均给予合理的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20例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好转,3例重症结核病患者死亡。结论妊娠并发结核病患者临床全身中毒症状重,多并发中枢系统结核而危及生命。早中期妊娠患者及时终止妊娠是必须面对的选择;对晚期妊娠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转归较理想。
刘荣梅马丽萍孔忠顺黄麦玲陈红梅宋艳华高孟秋
关键词:结核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