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炳芳

作品数:37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内镜
  • 18篇超声
  • 11篇食管
  • 9篇超声内镜
  • 6篇胆管
  • 6篇黏膜
  • 6篇黏膜下
  • 6篇膜下
  • 6篇内镜超声
  • 5篇肿瘤
  • 4篇胆道
  • 4篇引流
  • 4篇曲张
  • 4篇静脉
  • 4篇静脉曲张
  • 4篇梗阻
  • 4篇超声检查
  • 3篇胆道梗阻
  • 3篇胆总管
  • 3篇早期食管癌

机构

  • 35篇常州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作者

  • 37篇陈炳芳
  • 23篇陈建平
  • 17篇丁炎波
  • 14篇孙克文
  • 10篇沈云志
  • 10篇杨英
  • 7篇王莉
  • 7篇汪良芝
  • 7篇王扬
  • 7篇庄耘
  • 5篇茹佩瑛
  • 5篇徐馥
  • 5篇孙静
  • 4篇蒋伟
  • 4篇赵建妹
  • 3篇秦怡
  • 3篇张银
  • 2篇沈婷
  • 1篇陈学敏
  • 1篇周燕春

传媒

  • 14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医药前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方法预测食管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深度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食管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都需要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干预,而对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预判关乎着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判断食管早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深度的方法主要有普通内镜、超声内镜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检查等。自2010年起,我们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普通内镜、超声内镜、NBI-ME判断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深度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丁炎波陈炳芳王莉陈建平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癌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治疗干预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胆道穿刺引流(EUS-BD)治疗恶性胆道梗阻(MB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该院行EUS-B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US-BD的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EUS-BD手术,16例获得技术成功(76.19%),其中15例(71.43%)获得临床治疗黄疸的效果,共发生3例不良事件(14.29%),该3例均在后续治疗中康复。结论EUS-BD是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方式,是ERCP失败后治疗MBO的可靠方式。
刘逸陈炳芳徐馥陈建平马亮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黄疸胆管支架
微探头超声联合内镜超声在不明原因食管狭窄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来,微探头超声及内镜超声检查技术已成为消化道肿瘤性病变、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腔外压迫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胃镜检查中经常会发现食管病变或食管腔外病变所致食管狭窄,但单纯胃镜检查很难明确诊断。本研究通过对30例表现为食管狭窄但不能明确来源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和(或)内镜超声检查,探讨微探头超声及内镜超声检查在食管狭窄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杨英陈炳芳丁炎波孙克文
关键词:内镜超声检查微探头超声诊治黏膜下病变
克罗恩病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报道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CD)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病例。经内镜止血联合冷沉淀及重组人凝血Ⅷ因子生成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炎症性肠病合并血友病的病例国内外罕见。
刘逸王玫陈炳芳陈建平马亮
关键词:克罗恩病血友病内镜检查肠外表现发病机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底间质瘤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ESD治疗的直径〈3cm的14例胃底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时间、病理结果、并发症、术后愈合时间等。结果14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手术时间(87.5±21.8)min。术后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9例,胃平滑肌瘤4例,胃神经鞘瘤1例。其中发生穿孔2例,1例经钛夹夹闭穿孔后保守治疗成功,1例转腹腔镜手术缝合穿孔,无术中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和迟发性出血,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创面均愈合。结论ESD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直径〈3cm的胃底间质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行腹腔镜或传统外科手术。
孙静陈建平庄耘孙克文徐馥陈炳芳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超声内镜
经T管窦道导丝插入引导逆行胰胆管造影插管治疗胆道疾病被引量:1
2007年
随着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发展,胆管结石可经内镜途径治疗,避免了外科手术。但在胆道手术T管引流术后伴有乳头炎性狭窄或残余结石时,当取石钳及胆道镜取石均难以取出,经ERCP途径乳头插管又失败时,采用经T管插入导丝,引导十二指肠镜插管,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避免了再次外科手术,为胆管结石的内镜治疗开辟又一途径。
沈云志陈炳芳汪良芝孙克文王扬茹佩瑛
关键词:经T管窦道插管治疗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道疾病导丝
胆道T管引流术后胆液骤增4例
2002年
例1患者男,72岁.于半个月前因胆囊炎、胆囊结石在当地医院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第10天引流管引流胆液达3 000 ml/d,色淡黄、澄清.3 d后患者因口渴、心悸、头晕,诊断不明转来我科.查体:重度脱水貌、血清K+3.0 mmol/L,Na+120 mmol/L.T管造影示胆总管直径约1.5~2.0 cm,无造影剂排入十二指肠腔,胰管显影,胰头部主胰管直径1 cm,壶腹部见一枚1.2 cm×1.2 cm结石影,内镜下可见结石嵌顿于开口上方.入院后经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将十二指肠引流管插至十二指肠降部,再将T管与十二指肠管相连接,引流液便转流至十二指肠腔.入院第5天,行ERCP示乳头显著肿大、水肿、糜烂.由于结石嵌顿于壶腹开口处,导管无法插入,立即行乳头开窗术,嵌顿结石被取出.临床诊断为壶腹部结石嵌顿致胰液反流入胆管.
陈炳芳汪良芝沈云志曹惠明
超声内镜在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选择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结直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肠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手段,而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能对息肉的范围、性质,尤其息肉基底部情况及有无大血管滋养作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也为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现对我科54例直径大于1cm的结直肠息肉经EUS检查后进行个体化治疗的资料进行了总结。
陈炳芳陈建平孙克文丁炎波王莉杨英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ULTRASONOGRAPHY超声内镜内镜超声检查个体化治疗
成人先天性胃体环状狭窄一例
2017年
患者男,35岁,因反复上腹胀痛伴呕吐30余年,加重3d入院。患者近30余年来反复出现进食后上腹胀痛,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未予重视与诊治。入院前3d上述症状加重,在外院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示胃体部局部狭窄(图1),先天性变异可能;查胃镜示胃体中部狭窄(图2),慢性浅表性胃炎。
刘莉庄耘陈炳芳丁炎波陈建平
关键词:胃体部慢性浅表性胃炎环状成人X线钡餐造影
超声内镜下胆道引流对外科术后解剖结构改变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探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胆道引流术(EUS-BD)对外科术后解剖结构改变患者并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外科术后解剖异常伴发恶性胆道梗阻行EUS-BD的患者14例,评估治疗效果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结果14例中成功13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成功的13例中,9例行经肝顺行胆管支架引流,1例行经胃经肝内胆管穿刺造瘘术,1例行经胃经食道肝内胆管穿刺造瘘术,2例行经肝经空肠胆道穿刺造瘘术。术后1例发生消化道穿孔,1例发生胆汁性腹膜炎,1例出现贲门黏膜撕裂伴出血,均予以保守治疗好转,术后未发生支架移位。术后患者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并顺利出院。结论在有经验的内镜中心,对外科术后解剖改变并发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实施EUS-BD是安全可行的。
杨英陈炳芳丁炎波孙克文陈建平
关键词:胆道梗阻恶性梗阻性黄疸超声内镜胆道引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