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了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促进了早稻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抛栽和手插分别缩短5~8 d和2~4 d。群体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成熟期植株根系和穗干物质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抛栽>手插>机插,茎干物质的比例为手插>抛栽>机插;叶干物质比例在分蘖期和齐穗期为机插>手插>抛栽,灌浆期和成熟期为手插>抛栽>机插。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机插;成熟期,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水稻叶面积指数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分别比机插增产1203.3~1346.7 kg hm–2和776.7~1045.4 kg 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手插和机插相比,抛栽处理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在成熟期无显著差异。2)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在水稻主要生育期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3)手插早稻的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和粒重/叶面积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17.7%、20.6%和10.0%,抛栽晚稻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29.1%、37.3%和12.1%。4)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5)分蘖期和齐穗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成熟期,则表现为手插〉机插〉抛栽。6)水稻各个生育期,叶片蒸腾速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7)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早稻分别比机插增产1203.3-1346.7和776.7-1045.4kg/hm^2,晚稻分别比机插增产2128.7-2 212.2和1574.2-1603.9kg/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处理提高水稻粒叶比,改善源库关系,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