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张军
- 作品数:63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120ctn在胰腺癌侵袭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连环蛋白(catenin,cat)是与钙粘素(cadherin)的胞内肽段相互作用的胞质蛋白,参与细胞黏附、生长、增殖等过程。该家族包括连环蛋白α、β、γ和p120ctn四个经典成员,均可与E-cadherin结合形成复合物。p120ctn是新近发现的连环蛋白,研究表明它在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费阳程张军刘胜利
- 关键词:P120CTN胰腺癌E-CADHERIN连环蛋白相互作用细胞黏附
- 不同淋巴结分期指标评估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探讨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 探讨阳性淋巴结数目(NMLN)、阳性淋巴结比例(LNR)、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在评估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10家三甲医院肝胆外科中心行意向性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4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男性205例,女性235例;年龄(57.0±9.9)岁(范围:23~83岁)。85例(19.3%)合并肝内胆管结石,98例(22.3%)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随访截至2019年4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总体生存率,生存分析中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检验。结果 440例患者均接受意向性根治性切除治疗,其中R0切除424例(96.4%),R1切除16例(3.6%)。所有患者均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分化比例为4.2%(18/426),中分化比例为60.6%(258/426),低分化比例为35.2%(150/426);腺癌比例为90.2%(397/440),非腺癌比例为9.8%(43/440);Tis期2例(0.5%),T1a期83例(18.9%),T1b期97例(22.0%),T2期95例(21.6%),T3期122例(27.7%),T4期41例(9.3%)。所有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3%、37.7%、18.3%。175例(39.8%)患者出现淋巴转移,清扫淋巴结[M(QR)]6(5)枚,NMLN为0(1)枚,LNR为0(0.33),LODDS为-0.70(-0.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结石、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LODDS、切缘、T分期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进一步的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切缘、T分期、LODDS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 LODDS可作为I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期指标,同时也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陈晨吴予涵李起吴泓邱应和宋天强毛先海何宇程张军翟文龙李敬东耿智敏汤朝晖
- 关键词:胆道肿瘤肿瘤分期
- 胰腺癌相关基因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和初步应用(英文)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胰腺癌相关基因寡核苷酸芯片的构建及其在检测胰腺癌基因表达谱方面的应用。方法:有目的地筛选胰腺癌相关基因,采用合成后点样的方法将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同型双功能偶联剂(APS-PDC)包被的基片上,制成寡核苷酸基因芯片。Trizol法抽提组织总RNA,并用Qiagen Rneasy kit进一步纯化。在cDNA第1链合成过程中,通过反转录酶将CyDye标记核苷酸直接渗入到cDNA中制备荧光探针,其中用Cy3-dCTP标记胰腺癌组织,Cy5-dCTP标记正常胰腺组织。将荧光标记探针定量后与芯片杂交16-18 h。用Agilent扫描仪进行扫描,Imagene3.0软件(Biodiscovery,Inc.)图像分析,计算2种荧光Cy3与Cy5信号强度的比值。挑选差异基因CDC25B和TUSC3进行荧光定量PUR(Sybrgreen方法)验证,以B-actin基因为内参照基因,PCR产物的定量方法采用比较Ct法。结果:芯片杂交扫描图像信号清晰,具有较低的整体背景和较高的信噪比,各阳性质控点信号均匀一致,阴性质控点和空白点信号低。与正常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24条,占全部基因的25.5%,其中上调基因17条(占18.1%),下调基因7条(占7.4%)。荧光定量PCR验证,CDC25B和TUSC3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别为上调和下调,其表达趋势与芯片实验的结果一致。结论:制备的胰腺癌相关基因芯片,可同时、并行检测多种胰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相比,基因表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 石欣卫文俊高乃荣程张军汤水辉
- 关键词:寡核苷酸芯片基因表达
- p120ctn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2010年
- 葛梓程张军石欣
- 关键词:P120CTNVEGF钙黏蛋白
- 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水平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07年
- 目前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还很低,手术效果也不够理想,术后5年生存率不到5%。将我院66例病例作一总结,并就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作一分析。
- 石欣卫文俊程张军高乃荣
- 关键词:胆囊肿瘤
- 胰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胰管结石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4例病人均有上腹痛症状,1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14例病人中,13例病人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手术。其中10例行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管内置T型管引流,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上腹痛及合并慢性胰腺炎是胰管结石的主要临床特点,B超、CT及MRCP是诊断胰管结石最主要的手段,手术治疗是胰管结石的最佳方法。手术方式应该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选择。
- 马继民曹道成崔杰程张军
- 关键词:胰管结石
- 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清扫患者生存获益的术前临床病理特征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切除术中行淋巴结清扫患者生存获益的术前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8家三甲医院行ICC根治性切除术的41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25例,女190例;年龄27~83岁,中位年龄59岁。根据患者术中是否行淋巴清扫术,将患者分为清扫组和未清扫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清扫组和未清扫组的组间差异进行均衡。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清扫组生存获益的术前临床病理特征。结果PSM前,清扫组283例,未清扫组132例。经1:1PSM后,共筛选出228例,两组各114例。清扫组和未清扫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4、25.0个月,清扫组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清扫组(χ^(2)=5.404,P<0.05)。肝被膜侵犯、CA19-9>37kU/L、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异常是行淋巴结清扫的ICC患者生存获益的术前临床病理特征(χ^(2)=9.548,4.800,13.715,13.412;P<0.05)。结论当肝被膜侵犯、术前CA19-9>37kU/L、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异常时,淋巴结清扫可使IC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生存获益。
- 于小鹏陈晨陈家璐童焕军邱应和吴泓宋天强何宇毛先海翟文龙程张军李敬东耿智敏汤朝晖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切除术CA19-9淋巴细胞计数
- 胆囊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 2023年
- 胆囊癌术后极易出现复发转移,导致预后不良。影响胆囊癌术后复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肿瘤分期、分子病理学特征、术中胆汁外溢、术区感染等。术前充分评估以减少意外胆囊癌的发生,规范诊疗流程,对高复发风险人群进行密切监测和合适的辅助治疗等,有助于降低胆囊癌复发转移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和生存质量。
- 赵良涛程张军
- 关键词:胆囊癌复发
- 胰腺癌组织中C-erbB-2、P53及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胰腺癌中C-erbB-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为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9例胰腺癌组织取自手术标本,并经病理证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rbB-2、P53及PCNA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C-erbB-2、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3%和59.0%,PCNA低、高增殖活性表达率分别为41.0%和59.0%。C-erbB-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局部浸润、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均显著相关(均为P<0.05)。P53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均为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局部浸润无关(均为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PCNA高增殖活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在低分化与高中分化胰腺癌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C-erbB-2阳性率与肿瘤增殖活性相关(r=0.543,P<0.01),而与P53的表达无关。结论:C-erbB-2、P53及PCNA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 卫文俊石欣高乃荣杨林程张军汤永辉
- 关键词:胰腺癌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 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肝癌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对肝癌患者切除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肝切除术的32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术前GLR中位数39.0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GLR组(GLR>39)和低GLR组(GLR≤39)。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GLR与白蛋白水平、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328例患者中,182例(55.5%)肿瘤复发,120例(36.6%)死亡。GLR>39组患者术后3、5、8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3.3%、31.1%和18.0%,明显低于GLR≤39组的59.7%、49.2%和45.9%(P<0.001);GLR>39组患者术后3、5、8年生存率分别为70.7%、49.7%和34.5%,也明显低于GLR≤39组的85.3%、74.9%和68.2%(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R>39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LR或许可以作为预测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 司安锋王兵济雷正清程张军王小梅江涛王轩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Γ-谷氨酰转肽酶淋巴细胞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