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快速微生物检测法在疫苗中间品无菌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物发光快速微生物检测法应用于疫苗中间品无菌试验的可行性。方法测定各种培养基与疫苗培养上清液(不含细胞碎片)的本底值,并确定阳性限值;确定测试仪的检测限及线性范围;考察非细菌来源的ATP对测定值的影响;筛选适宜培养基;比较ATP生物发光法与无菌试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除199培养基外,其他培养基的RLU本底值均低于205,阳性限值为500;测试仪的最低检测限为10-15mol/L,在10-15~10-6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采用增菌法进行试验,可不考虑非细菌来源的ATP的影响;筛选出的适宜培养基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不含琼脂);ATP生物发光法和无菌试验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80%,2种方法各有1个样品另一种方法未检出。结论 ATP生物发光法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疫苗中间品的无菌试验。
- 魏树源杨京生陈晓琦桂金柱刘瑛球王珍黄宙
- 关键词:三磷酸腺苷无菌试验荧光素
- 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鸡胚的质量控制研究
- 2012年
- 目的建立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鸡胚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禽白血病病毒;运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运用血凝试验检测血吸附病毒;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新城疫病毒;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的要求进行无菌检查及支原体和外源因子检查。结果采用上述方法未在无特定病原体鸡胚(鸡群代码:S、R、D、W、C、F、G、M、H)尿囊液、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悬液、鸡胚成纤维细胞悬液培养物中检出禽白血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血吸附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表明采用这些方法对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鸡胚进行质量控制是可行的。结论建立了一套用于麻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生产用鸡胚质量控制的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
- 祁春华陈晓琦王珍
- 关键词:鸡胚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免疫学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不同代次S191株麻疹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不同代次S191纯化株麻疹病毒(MV)的主要蛋白基因序列。方法将S191纯化株MV在原代鸡胚细胞(CEC)上连续传4代,观察每代病毒培养特性。选择其中的CEC28、30和31代病毒,测定主要蛋白N、M、F和H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标准株S191(1994)和S191(2008)序列进行比对。结果S191纯化株病毒在CEC上连续传4代,其培养特性、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及病毒滴度均基本稳定。S191株病毒CEC各代与S191(1994)株比较,在15个核苷酸位点上有区别,其中N蛋白基因6个、M蛋白基因3个、H蛋白基因1个核苷酸的差异对其编码的氨基酸产生了影响;与S191(2008)株比较,在2个核苷酸位点上有区别,且均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各代之间主要蛋白基因未见突变。结论S191纯化株病毒在《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规定的代次范围内比较稳定,在CEC30代内均可作为工作代毒种使用。
- 魏树源祁春华陈晓琦桂金柱王珍
- 关键词:麻疹病毒蛋白基因
-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疫苗株WM84六代次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6个代次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疫苗株WM84融合蛋白(F)、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和疏水蛋白(SH)的基因序列,并与Jery-Lynn(JL)株和ME株进行比较。方法WM84株病毒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连续传代至12代,观察各代病毒的培养特性,测定2、7、9、10、11、12代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及高变区SH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参考毒株JL2、JL5和ME株进行比对,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及相应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WM84株病毒在CEF上连续传代至12代,其培养特性及病毒滴度基本稳定。与WM84株2代相比,其各代在主要蛋白基因区域有散在的核苷酸变化。7~12代病毒HN、F和SH基因与2代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0%~100%、97.0%~100%及94.0%~10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3%~100%、97.2%~100%及94.1%~100%。2~7代病毒,HN、F和SH基因氨基酸与JL2株同源性为98.8%~99.5%,与JL5株同源性为94.1%~98.3%,传至11、12代,与JL5株同源性达99.8%~100%。结论WM84株2~7代病毒蛋白基因与JL2株十分相似,但在后续传代过程中出现了JL2株向JL5株转化的倾向。WM84株病毒在传代过程中HN及F基因结构基本稳定。
- 魏树源陈晓琦桂金柱祁春华王珍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疫苗株传代基因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