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溪莉

作品数:12 被引量:34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地震
  • 8篇地壳
  • 4篇地壳结构
  • 3篇地壳上地幔
  • 3篇地震台
  • 3篇地震台网
  • 3篇地幔
  • 3篇三维速度结构
  • 3篇上地幔
  • 3篇台网
  • 3篇层析成像
  • 2篇地震学
  • 2篇地震学证据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缘
  • 2篇区域地震
  • 2篇下地壳
  • 2篇下地壳流动
  • 2篇函数

机构

  • 1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12篇王溪莉
  • 10篇王椿镛
  • 4篇楼海
  • 3篇常利军
  • 3篇姚志祥
  • 3篇苏伟
  • 2篇刘瑞丰
  • 2篇颜其中
  • 2篇刘琼林
  • 2篇戴仕贵
  • 2篇陈培善
  • 1篇曾融生
  • 1篇白彤霞
  • 1篇王志铄
  • 1篇吕智勇
  • 1篇王飞
  • 1篇陈光
  • 1篇张伟清
  • 1篇李强
  • 1篇李桂银

传媒

  • 4篇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四川地震
  • 1篇2006年纪...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2
  • 2篇1999
  • 2篇1994
  • 1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in the Longmen Shan region, the deep tectonic setti...
王椿镛楼海苏伟常利军姚志祥王溪莉李红谊吕智勇戴仕贵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地壳上地幔结构各向异性
应用层析成像技术研究华北地壳速度结构被引量:16
1999年
利用华北地区169 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984~1995 年的1 696 个地震的P波到时资料,重建了华北地区地壳三维速度图像。不同深度的速度图像表明: 地壳中地震波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显著, 上地壳的速度分布与地表已知构造特征相联系;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是切割到地壳底部的深断裂带; 25 km 深度普遍存在速度间断面; 地壳底部起伏明显; 强震孕育发生与其周围介质的不均匀性和上地幔的隆起或凹陷密切相关。
李强王椿镛刘瑞丰王溪莉陈光英陈光李桂银
关键词:层析成像速度图像强震地壳结构
用接收函数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的地壳结构
综合本文以及其他地球物理的观测结果,鄂尔多斯块体主体部分(中部和北部)的地壳结构属于华北平原的伸展构造类型,而块体西南边缘和秦岭造山带西段的地壳结构则属于青藏高原外缘的挤压碰撞类型。研究区域位于由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而产...
Wang Cunyong王椿镛Yao Zhixiang姚志祥Lou Hai楼海Liu Qionglin刘琼林Wan Xili王溪莉
关键词:地壳结构接收函数
昆明地震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被引量:20
1994年
根据昆明地震台网1982-1989年记录的275个区域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用震源参数与介质结构参数分离方法和三维近似射线追踪确定了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昆明地震台同台站间距相对较大,区域初至震相和Pn可能同时存在,在网格介质模型中,Pn用近似射线追踪方法模拟为Moho界面下方的潜波.最终的三维速度结构与深地震测深和布格重力异常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滇中地区(渡口楚雄一带)在45km深度上为明显高速区,解释为Moho界面隆起.这一地区上地壳呈低速区,因此,Moho面的隆起被认为是均衡作用的结果.速度等值线分布表明,上部地壳和下地壳结构复杂,而中地壳则相对简单,这一特征说明云南地区属于现代活动构造区域.红河断裂作为这一地区大地构造的主要分界线,虽然在速度结构上未显示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但在中至下地壳的速度等值线上显示出构造分界的特征,这表明红河断裂已穿透Moho界面.
王椿镛王溪莉颜其中
关键词:地震台区域地震震相
用接收函数研究鄂尔多斯块体及其周缘地区的地壳结构
<正>鄂尔多斯块体位于华北克拉通的西部。自中生代晚期开始,华北地块东、西两部分的构造运动发生分异。东部自新生代初,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华北盆地。西部广泛堆积了侏罗纪至早白垩世地层,形成大型的坳陷盆地,之后又经历了持...
王椿镛姚志祥楼海刘琼林王溪莉
华北及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被引量:29
2008年
利用华北及邻区475个地震台站的区域地震走时资料,反演了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三维P波和S波速度结构。地震走时的计算用近似弯曲射线追踪方法,三维速度模型的反演用LSQR算法。用检测板方法对走时数据进行成像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反演模型在水平方向上以0.5°×0.5°的节点分布,垂直方向上以1km、10km、25km、42km、60km为节点作网格划分是合理的。研究区域内,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的华北块体与扬子块体有不同的速度异常特征:华北块体地壳速度结构复杂,而扬子块体则相对简单。华北块体地壳内存在较明显的低速异常,而扬子块体则正常或高速异常。自中新生代以来华北块体地壳经历挤压到伸展的强烈变形,而扬子块体相对稳定。华北块体的构造活动依然强烈,表现为频繁的地震活动。华北地块地壳速度结构的主要特征是:①主要构造带(如燕山构造带、太行山山前构造带、汾渭构造带、郯庐断裂带以及秦岭一大别构造带)位于地壳上地幔的低速或高低速过渡区内;②在唐山及附近地区25 km、42 km和60 km深处连续的低速异常,可能意味着上地幔热的物质上涌,到达上地壳的下部后停止上升过程。
王志铄王椿镛曾融生王溪莉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分辨率
全国测震基本台网的科学管理与技术进步被引量:1
1999年
刘瑞丰陈培善张伟清党京平王溪莉牟磊育
关键词:测震地震台网技术进步仪器管理
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动的地震学证据被引量:9
2006年
在2000年完成的穿过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深地震测深剖面揭示了川西高原的地壳结构具有地壳增厚(主要是下地壳增厚)、地壳平均速度低等特点,显示地壳的缩短与增厚的碰撞变形特征。根据川西高原上设置各爆炸点的记录截面图共同呈现PmP(莫霍界面反射波)弱能量的特点,推断在川西高原的下地壳介质具有强衰减(Qp=100—300)的性质。利用我国西部地区的宽频带地震台站的面波资料反演青藏高原及其邻区的地壳上地幔S波三维速度结构,在周期T=29.2s和T=42.9s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图上,显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包括川西高原)呈现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多方面的结果表明,地震学方法为当前流行的下地壳流动模型提供了深部证据。
王椿镛王溪莉苏伟常利军韩渭宾吕智勇戴仕贵
关键词:青藏高原深地震测深面波层析成像下地壳流动
唐山地震序列的环境应力场被引量:25
1994年
利用唐山地震系列的加速度观测资料,计算了唐山主震及其重要大余震共38次地震的环境剪应力值;并利用中-美合作的加速度台阵资料,计算了1982年7月至1984年7月共52次小余震的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环境剪应力τ0对矩震级有较弱的依赖关系.较小τ0值的地区,只能发生小震或中等地震.只有τ0值较大的地区,才能发生大地震.在τ0值大的地区发生的地震,产生的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值均较高.所以,测定重要地区的τ0值,对地震预报和工程抗震有重要意义.主断层两端发生的大余震,τ0值往往比主震还高,这可能是断层两端部应力集中的反映.这个现象给预测大余震发生的地点提供了依据.
陈培善肖磊白彤霞王溪莉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预报峰值加速度环境应力场
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动的地震学证据
在2000年完成的穿过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深地震测深剖面揭示了川西高原的地壳结构具有地壳增厚(主要是下地壳增厚)、地壳平均速度低等特点,显示地壳的缩短与增厚的碰撞变形特征.根据川西高原上设置各爆炸点的记录截面图共同呈现P...
王椿镛王溪莉苏伟常利军
关键词:地震学青藏高原地壳结构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